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批评,20世纪对功利主义最有代表性的批评之一来自伯纳德·威廉斯。伯纳德·威廉斯通过对功利主义后果论结构的分析,指出其中所包含的消极责任原则,批判功利主义忽视了个人分离性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完整性的破坏。威廉斯强调个人是情感需要、功利偏好和理性能力的综合体,主张应该从人的主体自身出发去思考道德问题,认为重要问题是人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我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威廉斯的批判是强有力的,对功利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启发,但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
伯纳德.威廉斯在对功利主义后果论的结构分析中指出其责任原则的显著缺陷是冷漠与消极,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导致功利主义把价值赋予事态而忽视个人分离性,而过度的道德义务要求使个体与自身道德情感及行为相异化,破坏了行动者的道德完整性。虽然威廉斯的功利主义批判饱受质疑,但他对人性、品质的重视与对个人生活意义的关切,切中了功利主义的要害,敞开了走出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伯纳德·威廉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斯基于个人完整性在伦理生活中的重要性指出,功利主义由于使个人与其道德情感、行为相异化,并对个人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从而侵犯了个人完整性,是一种不合理的道德理论。对此,有人认为威廉斯的完整性概念及其地位是值得怀疑的;有人认为功利主义未必与个人完整性相冲突;还有人认为所有道德理论而不仅仅是功利主义都必然侵犯个人完整性,个人完整性不能作为评判道德理论的尺度。这几种回应要么对威廉斯的批评不能构成根本的威胁,要么自身站不住脚,因此,不能为功利主义或一般而言的后果论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4.
自诞生之日起,功利主义就受到了各种批判,其中最普遍的批判是道德批判。伯纳德·威廉斯、约翰·罗尔斯等人从个人视角出发,针对功利主义的不偏不倚性提出批判,主张这种特征导致功利主义无法解释个人视角的道德重要性。但是,从个人视角出发,无法对功利主义做出成功的道德批判。通过评判标准与决策程序这一关键区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从个人视角对于功利主义提出的挑战,缓解了功利主义所面对的巨大理论压力,证明功利主义并不是一种过于严苛的道德理论,并且功利主义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包容个人视角的道德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威廉斯认为他同时代的道德哲学家们对道德的理性主义假设是一种谬误,为此,他试图构建一种基于羞耻的情感主义伦理学.一方面,威廉斯深入考察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羞耻文化,并与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罪责进行对比,尝试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羞耻这一人类普遍的道德情感之上.此外,他进一步将羞耻推广到公共生活领域,围绕社会正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试图证明羞耻亦是公共道德的重要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往往非常复杂,羞耻与罪责两个概念所涵摄的话语空间并非像威廉斯所强调的那样泾渭分明;而完全排斥理性,羞耻的情感也很难单独成为道德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伦理学之间的真正区分 ,既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利益”上的差异 ,因为康德道德哲学也讲利益的问题 ;也不是通常所谓的“动机—结果”上的差异 ,因为功利主义的行为也有动机的问题。二者的真正差异在于方法论方面。康德为了全面贯彻其先验的方法而在道德领域中强调法则的普遍性 ,而功利主义则“社会利益总量的增加”的原则下 ,立足于个体的立场 ,关注个体间的相互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黑尔看来,从普遍规定主义出发,传统功利主义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水火不容.一方面,不必过多地关注那些少见的、不重复发生的特殊情况,而依据道德直觉原则或康德义务论行动;另一方面,在一些确属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批判思维灵活地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而根据功利主义原则去行动,这就是康德主义的功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前后,罗尔斯和其他一些人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终结了其一统天下的地位.对于这些批判,功利主义者做出了回应:针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即第一个正义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以及正义原则的证明,里昂斯、高西尔和哈桑依分别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9.
由于强调善良意志、责任及准则的价值,学界普遍认为康德是一个绝对的义务论者.但从人的行为完整性与人的完善性来看,康德均无法抗拒对后果主义思维方式的诉求.其后果论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康德对于四种责任及可普遍化原则的论证之中.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主义源于伦理学,是功利主义学者针对义务论提出的观点.行为功利主义与递进式犯罪构成、平面式犯罪构成不符合,并与罪行法定原则相抵牾.规则功利主义不但与法治精神相协调,还有利于贯彻主客观一致的刑法原则.规则功利主义与违法性没有必然联系,其与犯罪构成符合性阶段相对应.在违法性判断上,应坚持规则功利主义的标准,行为功利主义只是补充.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批评 ,然而 ,面对这些批评 ,功利主义并非没有回避的余地。罗尔斯由此提出的正义优先于善、自由优先于功利等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实际上 ,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都有一定的适用限度 ,优先性问题的提出本身是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伊格尔顿对雷蒙·威廉斯的文化观既有批判亦有认同,但并未有过从早期否定到后来肯定的态度转换过程。一方面,伊格尔顿批评威廉斯的文化观过于宽泛,忽略意识形态与文化斗争,带有民粹主义、经验主义、政治渐进主义等诸多弊端。伊格尔顿的批评意见大都得到威廉斯或直接或间接的回应、反思与更正。另一方面,伊格尔顿又汲取了威廉斯文化观的理论营养,接过了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大旗。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批评与肯定意见均在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考察中得到或隐或显的延展、发酵,两相参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伊格尔顿文化观的来龙去脉及其一以贯之性。   相似文献   

13.
论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当今经济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财富。本文通过功利主义和集体主义在起源、内容和社会现实意义上的差异来探讨两种价值取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功利主义者或后果论者从元伦理学来论证康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或后果论是相容的,而如果我们从规范伦理学来论证康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或后果论是不相容的,这并不是对他们的反驳。但是即使从元伦理学来看,康德主义与直接后果论也是不相容的,而与一种间接后果论,即配得幸福论或应得后果论是相容的。康德不是直接的后果论者,而是直接的义务论者,而直接的义务论与间接的后果论是可以相容的,康德作为直接的义务论者能够同时是间接的应得后果论者。  相似文献   

15.
实质刑法观作为行为功利主义伦理学在刑法理论中的应用,它正视立法和司法事实,有助于人们理解刑法的目的,是对只抽象谈论刑法的道义论刑法观的超越.但实质刑法观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没有区分直觉思维层面和批判思维层面,进而混淆了立法者和司法者的角色;只考虑到对刑法规范便宜行事,没有顾及遵守刑法规范所能带来的长远效果,违反了罪行法定原则,最终背离了功利主义宗旨;过分注重结果,忽视正义,具有非正义性.  相似文献   

16.
从功利主义和洛克的契约论所赖以产生的描述性政治哲学的理论背景分析中 ,本文认为 ,它们是在反对神权政治和世俗专制中建立起来的 ,其共同的理论旨趣是“自由 ,只有因为自由而被限制。”但是 ,由于它们把政治等同于社会 ,把政治工具化的同时 ,也将社会工具化 ,导致生活表层化和价值表象化。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社会”是对功利主义和洛克契约论的最准确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当前西方功利主义再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一些人看到了功利主义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契合,就片面地认为功利主义应当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伦理观。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会在实践中引起混乱。作为产生于资本主义初、中期的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其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个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客观标准与主观体验的矛盾、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矛盾等。尤其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不具有一致性。尽管可以从其观点中批判地吸收某些合理因素,但是,将功利主义视为当前社会的主导伦理观则是偏激而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思潮,在当前对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并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怎样科学辩证地分析功利主义文化对传统道德冲击的利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针对功利主义理论提出的。从罗尔斯的视角看,功利主义理论存在着类比推理谬误、最大幸福幻象、善优先预设的理论缺陷。罗尔斯通过契约论原初状态对类比推理的批判、两个正义原则对最大幸福的批判和两个优先原则对善优先预设的批判等多个维度努力实现了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