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Talmy依据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表现出的语言类型差异把世界上的语言划分为"动词框架语言"和"附加语框架语言"两类,并认为汉语是强"附加语框架语言"。我们通过对现代汉语运动事件成分构造、路径标志功能及属性剖析,认为汉语属于混合框架语言。  相似文献   

2.
从《肖申克的救赎》的英汉对照文本中摘取30句共计46个运动事件进行对比分析,以运动事件的核心因素——动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英汉语言中运动事件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能够反映出的英汉运动事件的异同,并据此分析运动事件翻译中应当注意的翻译策略。数据时比分析结果表明:(1)英语与汉语语料的动词结构成分并未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数据性差异;(2)英语运动事件在转换为汉语运动事件的过程中多趋向于在动词结构中添加成分。故有:(1)证明了英语和汉语在广义上同属附加语框架语言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2)汉语动词所包含的信息量远高于英语动词;(3)英语和汉语同时具有两种框架语言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建的安徒生童话集平行语料库,通过类联接的检索,对比分析了英汉运动事件框架的动作、路径和背景表达的差异,及其对英汉动作场景叙述风格的影响。提出在英语中由于丰富的路径表达,动作场景叙述整体动中见静、直观可感;而汉语中由于方向动词的大量使用,动作场景叙述整体动态跳跃、朦胧抽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也道的运动事件框架表达,体现译文的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5.
按照具身认知的语言观,语言义形关系应该是“身(感知运动系统)-脑(经验知识网络)-形(语言表达系统)”的三维互动关系。通过对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进行理论初探,以获取事件及其构式为例,用“认知事件框架”来表述大脑经验知识网络的内容,以身(感知运动)和形(语言表达)围绕脑的动态连通关系来阐释构式的识解机制,并自建英语获取动词和构式语料库,经语料定量分析,来验证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在阐释语言系统的认知操作过程和使用分布倾向中的有效性。同时,基于理论研究和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了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与“认知事件框架”模式的异同,以期对语言义形关系研究以及具身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范围延伸路径虚构位移为分析对象,采用Talmy的运动事件为理论框架,从凸像、背衬、位移方式及位移路径等几个方面,在英语语言中对这一语言结构的类型特征研究基础上,分析汉语虚构位移表达的语言特点。文章认为当汉语结构中出现如"来"、"去"等本身已包括路径信息的趋向动词时,还要利用介词指明位移方向。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虽然有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构成我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障碍。为此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字词、句子表达、语篇表达等层面进行了剖析,力图多方位地揭示出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对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词汇化语义编码模式类型的讨论中,Talmy等学者认为汉语属于卫星框架型语言,Slobin认为汉语是等分框架语言,而戴浩一等认为动趋结构当中的动趋成分才是谓语中心,因此汉语属于复杂框架语言。本文借助汉语研究的成果,从共时句式变换当中体标记的位置、轻重音的变化角度以及动趋成分的历时演变角度,考察汉语所属的运动事件成分语义编码的词汇化模式框架,认为现代汉语虽然具有路径动词但是数量有限。在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具有较强能产力的动趋成分,虽然与路径动词同形,但是与动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已经不再是完全动词,而是已经发生非范畴化的卫星成分,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卫星框架型语言。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小规模定量和定性语料研究.我们收集了本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语料,在美国普渡大学征集到了65位英语母语志愿者,请他们对语料中的隐喻表达式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汉语和英语共享的概念隐喻在语言表征层面上有差异,即:共享的隐喻内核与异化的语言表征外壳之间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英语母语者对这一差异的接受程度不同.我们提出概念隐喻的跨语言表征异化这一概念,基于根隐喻的跨语言表征异化与基于复杂隐喻的相比所造成的交际阻碍较小.我们探究了异化的原因以及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英汉语语言结构的异同,从宏观层面来分析,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本质不同。从微观层面来分析,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省略现象和语句衔接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了解并顺应这些差异,可以防止或减少表达错误,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本篇论文通过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英汉颜色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的不同,进一步探讨英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语言交际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中西方对于文化的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分析了英汉语言中某些看上去相同的概念揭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某些概念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明了语言工作者在注意语言现象的同时,更要注意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流行的课堂语言教学构成要素,总结、归纳出各要素在教学形式及教学目的上的异同,并结合中国外语环境的特点,构建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文化属性及汉译英的失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除具有交际和思维功能外,还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性,在语言互换过程中会出现原有内涵不同程度丧失的现象,即翻译失真。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存在着六种失真的情形:其一是失趣,即原有语言之趣丧失;其二是失味,即原有文化韵味丧失;其三是失义,即原有意义部分丧失;其四是失礼,即原有礼仪内涵丧失;其五是失骨,即原有民族风骨丧失;其六是失美,即原有艺术美感丧失。增加直译成份、尽可能展开或加注、扩大文化交流是减少汉译英失真的三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情的表达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语言交际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中英交际中同情方式表达的差异并予以对比,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从而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6.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有一句名言:“英文不是中文”。英语和汉语各有自己的规律。因此,把握好二者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或英汉翻译大有裨益。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英语中存在着一种为汉语所没有的语言现象:数个语言单位表示同一语义。而这一语言现象为不少人所忽略,因而,常常造成对英文理解的偏差或英汉互译的误差。为此,本文拟就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结合体态语和成语的特性提出了英语体态语成语的定义,并从语义学角度给出英语体态语成语的3种特性,即语义透明性、转义性和语义晦涩性,通过英汉体态语成语对比找出其共性和差异,并结合具体实例给予解释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汉字构形法入手,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为理据,提出了现代汉字构形法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即从汉英文字构形法的共性开展教学:汉语文字的笔画与英语文字的字母对应教学,汉语文字的部件与英语文字的词根对应教学,汉语文字的整字与英语文字的单词对应教学。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减少英美学习者对汉字的陌生感,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