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文化领域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是十九大报告对人文交流提出的要求.构建一个完善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美国文化外交已经开展一百余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这一在现实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法律体系,一方面体现文化外交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明确目标,确立了政府在文化外交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自由主义思潮下美国社会对政府干预文化事务的不信任,促使国会通过立法限制政府直接参与文化外交.政府幕后搭台、非政府组织前台唱戏,成为法律规约下美国文化外交的显著特点.研究作为文化外交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化外交立法及其思想根源,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也推行了"和谐"的外交理念,而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成为该理念实施的重要方式和步骤.本文概括并分析了国际文化传播在外交领域的功能,继而侧重从和谐外交实践的角度考察中国的国际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威胁论"是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调整的文化线索.冷战后,"中国威胁论"持续充斥美国朝野以及各类传媒,涉及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中国威胁论"引发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导致美国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美国公共外交政策与实践经历了一个嬗变的发展历程,这体现在主要发展议程及其相匹配的行动方案上。随着国际格局变化及公共外交机制发展,美国公共外交政策议程由作为“心理战”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发展成为重视对接国外民众信息、教育与文化需求的新型外交实践,依托国际传媒平台积极推广新媒体公共外交,并在行动方案执行上注重挖掘和发挥旗舰项目的外溢效应。美国公共外交实践呈现出的主要特征包括政策的对策性、注重与多元为体的沟通与对话、过程的双向互动性。相关方在发展议程的动态调整、机制体制的构建以及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展等方面,能为中国公共外交及中美人文交流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早期文化外交机制的构建:过程、动因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对“官方文化”(officialculture)的传统理想主义思想造成美国官方文化外交起步较晚;以反击德国法西斯对其后院拉美地区发动“文化攻势”为契机,美国政府逐步建构了官方或半官方机制、凸显其在对外文化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并藉冷战的现实需要,频繁变更文化外交机构。理想主义思想推动国会立法,以明确政府在文化外交活动中的适当角色以及保障相关项目的拨款。外交决策者现实利益的追逐和教育文化界理想愿望的祈求之间的较量使得机制建构过程复杂,但相对成熟。中国在完善现有的文化外交机制的过程中,可从美国早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战略文化是分析和认识一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理论工具,探讨美国战略文化的特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对理解美国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梳理战略文化路径的解释力的基础上,对科林.德维克的"自由主义+有限责任"的美国战略文化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层面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跨文化视角,从"文化共性""文化融合""文化适应"三个方面解析美国电影在全球的成功传播,及其所反映的美国主流价值观和信仰对全球文化的深远影响.好莱坞电影成功的跨文化输出策略,为我国电影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以此为基础,探寻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积极寻求本土文化与异文化的契合点,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历史内涵,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文化传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确立的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一直是我国开展外交实践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外交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自主民族精神的升华,"和为贵"思想的实践、反霸的坚定立场和不称霸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9.
纵观美国外交史,其社会多元文化的特征贯穿于美国历史始终。美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手法和核心架构体系均与其多元文化特征密不可分。新世纪初,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其文化外交在实施主体、手段和目的等方面也产生了多元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体育在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影响和凝聚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美国文化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载体。体育同美国国家建构和美国理念密切相关。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利用体育同当时的强国英国抗衡和折冲樽俎,并通过体育实现世界的美国化和利用体育作为软实力从事文化外交。体育因素在帮助美国崛起以及改善中美关系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视野是研究美国历史和社会的一个极好的平台,兼具整体性、代表性和公平性的有效视角,并有跨阶层、跨种族、跨文明等特质。从体育角度研究美国史,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可以从历史角度在无数领域如种族、外交、国际关系、商业、企业、市场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从事突破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体育尤其是国际体育本身属于文化和国际史及跨国史范畴。目前从跨国史角度研究历史风靡中国及国际学术界。但如何做到,是一个巨大挑战。从体育角度研究跨国史视野下的美国史,可能是一个非常有益和有用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是一个历史性民族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所建立的意义规范,并在时间中保存下来。文化虽先验于个体存在者,需要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经验中不断适应、习得,但并非不容质疑、不可改变的“绝对命令”。将西方文化作为镜鉴自身的“他者”有助于我们更为清醒、全面地认识自己。北美华文文学因其创作群体文化背景的双重性,天然地具有放眼世界的视角和文化反思的意味。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通过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独特的民族心理结构及内在灵魂形象的刻画,揭示了时代的分裂和民众矫揉造作的集体潜意识,对中国文化中“虚伪性”的一面进行了深刻反思。袁劲梅的中篇小说《忠臣逆子》通过戴家四代人的家族变迁史,探讨了历史时代与文化环境的局限性,并能透过表面的文化现象深入至潜伏在人性之下的文化之根,揭示出生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国家软权力的核心,在世界上形成文化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民主输出方式失败后,美国开始凭借其知识产权优势,借助于知识产权文化的政治化来实现其文化霸权。与传统的民主输出相比,利用知识产权文化来输出民主具有温和性、隐蔽性和影响持久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讨论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化整体都面临商品化的挑战,少数族裔文化商品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审美化的潜在过程遮盖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关系。物质形态是少数族裔从属于主流文化的形态,但同时也是少数族裔或者族裔认同和文化反抗的基础。在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制度之下,族裔个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自由,但作为商品消费主体的选择自由又以“去地域化”、“去民族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趋势,美国文化面临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销其政治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同时大力推动其大众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渗透,试图使世界文化“美国化”;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由于其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结构,面临着越来越多元化的少数族裔文化发展诉求和文化冲突。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试图对美国文化的这一悖论进行分析,揭示美国积极推动全球化的真正目的,透视美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冲突和矛盾,特别是对有关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进行分析,提出美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融合与多元化的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5.
论"美国梦"对奥尼尔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中的独特现象,它与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联.文章通过对"美国梦"的文化渊源、奥尼尔的生平及其所创作的典型作品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说明"美国梦"对杰出剧作家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移民不断涌入,各种移民文化不断撞击、相互融合的历史。从殖民时代的WASP(W h 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20世纪初形成的熔炉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的文化多元主义,美国文化从欧洲中心的一元文化观走向多元文化观,这种走向彰显出美国文化渐趋开放、包容的特性。移民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美国文化异质多元的特性。多元性和一体化的统一、融合与冲突并存是美国移民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语言都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政治性与思想性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其文化的烙印。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义极大地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意识形态,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从开头到结尾,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鲜明的宗教色彩,这些宗教色彩也使这些演说辞更加具有鼓动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青年俚语的文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俚语作为语言中最富有表现力、最夸张、最富有感情色彩的部分 ,已摆脱了过去语言学家对其的约束 ,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 ,尤其具有美国年轻人的特点。本文通过探讨俚语的文化群、构词、语音、语意的发展和变化 ,从而透视美国青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支那崽》描述了在美国多元文化和文化霸权并存的背景下,独特的流浪汉式的华裔主人公丁凯充满困惑与艰辛的成长经历,其中诸多仪式化的成长情节,再现了身处中美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华裔美国人经历文化冲突和面临文化同化危机、遭遇种族和阶级歧视的边缘化境遇,揭示出华裔只有整合中西文化,自我救赎,自立自强,才能有效抵御文化霸权主义,赢得自我身份与尊严,建构独特而平等的华裔族性,开拓华裔文化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交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在文化研究中,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把文化分成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语境文化的不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语境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误解和失败的重要原因。探究高低语境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比较二者差异,避免误解和冲突,从而有利于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