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学宗师张载不仅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作用方面提出“敦本善俗”、“变化气质”的思想;在教育目的方面提出“立人之性“、“求为贤人”,最终达到“学为圣人”的思想;在早期教育方面提出了“养正于蒙”的思想;在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此外张载还提出了德智相统一的教育思想。当今研究他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通过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对21世纪中国教育进一步全面体现“三个面向”进行了教育理念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积极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深化对大学生进行先进文化的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行修养 ;开拓多种渠道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 ,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看法 ,对加强与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科学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辩证统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通识教育”可以给予我们以诸多启示。“通识教育”既有助于深化对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切实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曾于1989年3月深刻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这里所指的教育,当然不只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确系一个重要的方面。近几年来,文学作品尤其是影视创作越来越注重把镜头对准教育题材,力求形象地展示“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和“讴歌人民教师”的神圣主  相似文献   

6.
民国文学教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诞生,因“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而逐步走向深化.目前学界对民国文学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大学文化”“学科教育”“教育文化”与“教育体制”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民国文学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尽管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实体内容”和“制度形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但是由于民国教育体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质性,加之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障碍,如何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来处理民国文学教育研究的“中心”和“边界”问题、“文学”与“史学”问题,成为民国文学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虽英年早逝 ,但在他短暂的 30余年的教育耕耘中 ,给我国现代教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文结合当前实际 ,从陶行知“师范教育的重要意义” ;“广义的师范教育” ;以及“如何重视乡村师范教育”三方面 ,侧重介绍和论述了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三观”的培养 ,高校领导的政治素质是落实“三观”教育的关键 ,高校教师的言行是影响“三观”教育的重要方面 ,重视“两课”教学、不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是进行“三观”教育的主渠道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实现“三观”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日本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在道德教育中进行的礼仪教育.通过收集日本小学校教育2011年开始使用的新版道德资料——副读本中的关于“礼仪”题材的资料,按着6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着重分析了“礼仪”资料中的“问好”、“动作”方面的礼仪教育内容,并进一步总结了日本小学道德资料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和形式,在公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特殊的教育内涵,是兼具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统一体,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教化途径。从认知规律角度看,城市公共空间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涌迫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新的教育“言语”形式,是“在场”的言说和“不在场”的教化,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区别。因此,应从以下方面深化这样的教化作用:建立富有“共通感”的教化对话,以“场所感”促进公众与城市公共空间价值导向相向而行,在“意象”中推动教化主客体不断趋向统一,创造“触发器”以促发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