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性在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中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环境,尤其是消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波德里亚主要是从文化和符号学双重维度对消费社会进行考察。在他看来,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建立在符号编码和差别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需求和快乐基础上的。因为消费及其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而且这种符号意义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差异与等级。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建构了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  相似文献   

2.
杨林 《湖南社会科学》2004,3(6):146-149
每一个时代都在改善它的“智慧” ,在当今时代 ,对“智慧”一词的反思应注意它的四个维度 :感性维度 ,法则维度 ,观念维度和人文维度。智慧是一种平衡 ,是结合了理性法则和感性才情 ,将工具理性与人文境界整合起来 ,个性化、观念化的主体智能和社会智性文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的变迁,使得原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观念上呈现出鲜明的代际差异,主要表现为乡情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消费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伦理道德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三个方面.从价值合理性和价值意义审视,表征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利益诉求向深层次提升,展示出我国农民工文化观念整体变化的进步性和时代性,预示着我国农民工文化观念整体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语境中的文艺批评呈现出从“整体性”批评走向“碎微化”评点的趋势。受此影响,文艺消费和生产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线性、完整的消费模式转向对叙事碎片的消费,文艺生产开始强调“弹幕思维”,“段子化”生产瓦解了传统线性整体的生产方式。在文化象征意义上,这表征了文艺从传统叙事文化到社交时代数据库文化的转向。针对这一转向,有必要构建数据库诗学,数据库诗学的引入并非完全取代传统叙事文艺观念,而是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交时代的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文学现代化的另一个维度——市场文化和文学消费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生产与读者消费诉求的关系,作家作品在文化图书市场上的命运,文学的消费价值,成为全面而客观地考察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以最具有图书出版物特性、与大众读者文学消费最为密切的长篇小说为例,宏观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消费与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关系,试图敞开一直被意识形态或“纯文学”的文学史所遮蔽的20世纪处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凸显时代社会的经济体制、传媒出版、大众读者、图书市场对于20世纪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以期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即在确立文学作品的价值时,将社会的影响和读者的文学消费状况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从现代人类学视角看去,其民族性有独特体现:(1)现代人类学对“人”的理解,偏于对“人”及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辨识和描述。这一立场,使得以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凸显出来。(2)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突出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性。现代人类学认为人性身份的多样性,主要缘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生态美学的构想惟有体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符合“审美生态”的真正意义。(3)生态美学文化品格的特殊性,最终落实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这使得民族化的生态审美资源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继承弘扬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符号消费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转化为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文化方面的符号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蕴涵丰富差异性文化符号的旅游资源,正好契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符号意义”为核心,把整个开发过程看成一个系统的符号化运作过程,立足核心内涵,挖掘和构建符号意义,选择合适的载体展示符号意义,合理引导和启发旅游者参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8.
尚东涛 《齐鲁学刊》2002,1(5):112-118
立足“一切经过中介”的立场 ,人的生活规定于人的中介。在一般性维度上 ,人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之理念、技术、工具等中介与确立人与人关系的制度中介相统一的状况 ,规定着人的生活状况。在日常生活维度上 ,人的日常生活的现实发生、展开与演变 ,归结于人的“自在”中介的现实占有、重复性运用与“如是性”的否定和更替。在非日常生活维度上 ,人的非日常生活是人的原生态“自为”中介非重复性运用的生活表征 ,人的非日常精神生活的差异性 ,规定于人关注非日常精神生活之原生态“自为”中介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庆德 《社会科学》2006,1(2):53-61
消费从来就是“文化”的。文化规制及其意义渗入不仅对消费行为实现了全面性的覆盖,而且为消费行为划分了等级层次。给各种进入使用或消费的物品赋予文化产品的意义,就使文化产品得到了外延的扩展或泛化,消费在不同社会的历史差异性中,呈现为一个由文化赋予、规制并追随其意义变换而变化的动态结构。关注消费中文化意义的赋予与变化,充分挖掘产品内在的文化要素,可以为现存市场体系中的边缘者或新入者提供更多更大的机会,为改变他们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的参与条件、参与方式和参与地位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已有教师知识测评框架,并结合多元文化背景,编制西藏高中理科教师教学知识测试工具,选取西藏325名高中数学教师和185名高中物理教师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发现,西藏高中理科教师在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知识维度表现较好,但在学科教学知识维度的表现均低于其他知识维度;西藏高中理科教师一般教育学知识和多元文化教学知识并没有随着教龄增长和职称升高出现显著性的变化;西藏高中理科教师中,公费师范教师与非公费师范教师在所有知识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建议,优化西藏高中理科教师培训内容,聚焦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升;转变西藏高中理科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重视多元文化教学知识;激发西藏高中理科公费师范教师自我成长,发挥理科公费师范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论述为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什么”维度上,从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力量等分析文化自信的内在构成和外在表现等;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的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主要有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提高文化自信主体的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理念视觉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市场经济理念视觉下的企业管理创新首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从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探讨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应秉持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把“市场观念”、“法治观念”、“信用观念”、“人本观念”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理念。特别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上,应从与“物本、资本”相对应的“财权、产权”的变革中,逐渐转移到与“人本”相对应的“人的维度”方面来,以此唤醒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人本意识,并在“人的维度”机制的指标设计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文学中的法律主题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文学众多主题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惩恶扬善"与"追求公正与平等"是东西方文学共同的法律主题。但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东西方文学在表现法律主题时在表现形态和价值取向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试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视阈,以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法律主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东西方文学中法律主题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杨艳 《浙江社会科学》2023,(5):114-119+128+160
德勒兹的重复哲学以差异性逻辑颠覆同一性逻辑,体现了“重复”作为“生成之在”的生成性意义。作为一种以“重复”为基础,表达事物在保留核心元素之上反复缠卷的演化方式,中国文学的回旋诗学运用重复修辞呈现差异,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核上同样体现了生成论意义。以德勒兹的重复哲学为视角,“回旋”的反线性时间特质与德勒兹的时间理论相契合,视时间为差异瞬间的共存和循环,揭示了差异性世界的生成方式和生命的创造性本质。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理论中,对大众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向。在这种语境中所理解的“大众文化”,主要是从它生产的条件和消费群体及其消费方式着眼的。它的生产条件包括3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产品被快速地复制;二是文化生产的主体掌握和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三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心理基础。它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大众消费文化的方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意义的生产。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及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大众文化是商品化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是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则是当代社会生产和消费通俗文化的产业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知止”三义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知止”。“回到你自己”是“知止”的根本义。这涉及到今人所关注的“认同”问题:自我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内容上讲,知止这一观念强调的是文明与自然的内在贯通。由此,知止的观念又展开为三重意义:回归自然、回向历史与成德知本。此三义辐辏于第二义而贯通为一体。其特点则表现为一个“复古”的历史精神。但“知止”并非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要在“进”与“止”之间保持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协调的关系。“知止”观念从存在实现论意义上凸显了一种历史的精神和思想文化的差异原则。这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晗 《学术论坛》2007,(5):38-41
在符号政治学视阈里,“恶搞”是一种符号实践。“恶搞”以方言为策略,抵抗共同语的同质化运动,以确保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恶搞”对人本主义美学的原创幻觉失去了信心,只相信拼贴。“恶搞”将拼贴到一起的符号去历史化、去语境化,在一个共时性的文本空间里重新缔结一种新型的语境关系,另建一种不同于原初语境的新意义,与原初意义形成反讽关系。“恶搞”在精神维度上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状态的回忆和怀念,是对人的日常生活中森严的秩序感及其无处不在的压抑感的颠覆。  相似文献   

18.
李应龙 《东岳论丛》2006,27(2):100-103
在全球化时代的基本语境中,现行的文化观念已经不适合人的世界持续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它在现实的实践层面,是人的世界活动产生文化危机和人的生存产生危机感的重要诱因;在理论建设层面,它在人的世界存在的宏观维度呈现为一种“非对象性”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在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中,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为思想基础,通过对文化现象各种功能性的和主体性的抽象,把构成对象世界的自然基础排除在文化定义之外,从而,在价值论层面,现行文化观念表现出严重的价值悖论。在当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中,当代文化理论研究需要在实践存在论基础上“重新理解文化”,确立新的实践文化观,这是人的世界活动持续进步和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实现理论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差异性,遵循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实现有差异的教育公平,就是实现每位幼儿生命的平等性成长.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必然要以“文化”为纽带,从文化与人、课程与文化、教育公平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去揭示影响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客观元素——文化.文章从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文化学论证、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归属、教育公平与幼儿园课程文化属性的关系和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应有的价值取向四个维度探讨教育公平视域下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语境下的视觉文化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雪琴 《中州学刊》2007,(3):236-240
视觉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因素。在后现代语境下,“仿像”为大众制造了一个虚拟的、幻想的世界,视觉再现的“真实性”被质疑。视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理性、秩序、主体性、相对稳定的价值、意义等观念进行了全面的解构,从而导致视觉的异化、视觉的虚拟和视觉的狂欢。后现代思潮与消费文化的共谋促使视觉再现的“真实感”瓦解,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视觉危机。在这个物质化的、由欲望操纵的、认可表象和感官的时代,保持对视觉文化的清醒认识,正视和研究因社会发展带来的视觉危机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