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红娟 《江淮论坛》2023,(1):21-28+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执政基础、精神需求和人民立场三个层面深化了共同富裕概念的语义内涵。概念语义深化带动了话语重心转移与方法路径的多维度创新,主要体现为在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中实现对共同富裕的话语重构、在减贫与致富的双重效应中拓展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和在制度保障与技术行动的双重作用中提升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见性等。审视世界各国发展的现实境遇,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世界其他国家消灭贫困,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思宇  胡承槐 《东岳论丛》2024,(3):14-23+191
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不仅要达至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还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构建精神共同富裕的社会样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概念产生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概念的联想与外推,构建精神共同富裕的社会样态,需要厘清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理论上的可能领域,厘清迈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层次与路径,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证明和理论导引。这一论题涉及知识共富、情感共富、德性共富和格局共富等多个层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需要遵循精神活动的运行机制与特殊规律,探索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由共同和富裕两个词合成的复合词,它是事实性概念,其涵义既包括共同和富裕,也包含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富裕属于生产力范畴,共同与富裕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构建测度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富裕的测度方法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明确共同富裕的表现形式、遵循科学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评价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共同富裕是指有合理差距的全民共同富裕,其外延会随着劳动实践范围的扩大而扩大。共同富裕不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可行、符合国情的共同富裕测度方法,有助于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从而有效地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概念首次“出场”于《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出场”后一直较为稳定,并未裂变出其他概念;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由一般政治报告上升至写入党章;内涵经历了从创制、丰富到拓展的演进。“共同富裕”概念的历史演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奋斗史的“浓缩物”,生动反映了党探索共同富裕波澜壮阔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一直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只是一个涉及物质文明的经济学概念,指责把共同富裕解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观点是"泛化"和"背离了邓小平理论".持"泛化"和"背离"论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共同富裕是一个建立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基础之上的、水平更高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重要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共富型社会形态是共同富裕制度建设的动力、依据和方向。建构共同富裕制度,一是要在尊重社会发展现实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框架设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关系,围绕组织、规范、政策、机制等要素完成对制度建构的框架构建,把握主体多元性、规范约束性、政策工具性和机制动力性等基本特征;二是要充分重视制度理论设计与地方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基于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实践场域,观察地方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立法保障改革创新、政策制衡社会发展、激发可持续内生动力等机制性创新探索。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构可以打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话语体系,这不仅可以保持稳定、持续、适当速度的经济增长,还能以新发展理念增进福祉,同时促进全社会成员的福利总量不断提高,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丰富的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关乎共同富裕和分配正义的实现程度。共同富裕、分配正义、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形成三位一体的逻辑结构。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整体性变革过程,包括再分配观念现代化、税收现代化、社会保障现代化、转移支付现代化等质性规定。共同富裕与分配正义等规范性制度安排,必须建立在合乎理性的规则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的内涵、价值及其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共同富裕作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中心课题"加以重视和解决,必须在全社会加强推进共同富裕的理念。要消除人们对共同富裕的质疑和误解,必须深入研究、大力宣传和普及共同富裕的内涵、价值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有"量"与"质"的区分。当前社会的发展应从实现共同富裕量的规定性转化为质的规定性。实现共同富裕的状态就是社会各阶层共富的状态,其内在驱动力为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有序流动,其关键在于减少底层人数的比例。此外,各阶层的共同富裕是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理论逻辑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统一。共同富裕的科学意涵应从以下四个维度理解:从“现实的人”出发阐明个人发展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确证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以共同体形态历史发展过程具有的生成性、阶段性、现实性,凸显共同富裕渐进式演变的现实生成逻辑;以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正义性,指明共同富裕实现社会正义的空间向度;基于生产关系范畴分析社会共同体实质,明晰共同富裕实现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相统一的制度规范。以此,对科学认识共同富裕中个体与社会、过程与目标、全局与局部、经验与规范之间的关系,将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推向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密不可分,它体现了其目的性、过程性及贯穿其中的方法。要稳步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必须要探寻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和制度问题。新时代共同富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保证了高质量发展中促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的生产条件,其分配关系保证了全体人民按其所有、按其所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而其市场体制保证了高质量发展充满活力,以巩固共同富裕的生产力基础。主要贡献在于:从整体上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巨大作用;提出了中国“平放橄榄型”分配格局及“一、二、三次分配”都应“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观点;揭示了通过动态消除地区、行业、个人的财产收入及机会差距,从而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厚植共同富裕的民生底色,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布局,也是民生之治的成功典范,为解决国际民生的共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作为实践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抓手,民生政策具有“兜底织网”的双重效应,为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话语谱系。既有研究囿于宏观视野而易忽略政策表述的延续性与“靶向性”,因此,将政策文本和政策工具理论相组合,有助于在“变”与“不变”中把握以民生促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理清民生福祉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聚焦民生政策动态变迁的规律,夯实民生之治阶段性发展的效能,为推进人类社会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新征程在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促进共同富裕,主要是基于促进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铸牢西部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等现实,而进行的实践创新。同时,新时代新征程在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促进共同富裕也被赋予了西部大开发成果的共享共建共富性、西部大开发推进的可持续性和西部大开发布局的延展性等新内涵新特征。因此,其实施意义重大。但是,还应看到新时代新征程在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促进共同富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其面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三新”背景带来的新机遇。基于此,应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在应对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大等挑战中提出实践方案:一是构建凸显共同富裕导向的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对接共同体;二是打造凸显共同富裕导向的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与“一带一路”融合对接的高水平开放新局面;三是构建凸显共同富裕导向的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与“三新”融合对接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普惠型养老服务与共同富裕在价值理念上具有统一性,共同富裕是普惠型养老服务的价值目标和基本遵循,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目标下,普惠型养老服务具有对象普惠性、内容广泛性、主体包容性、供给模式多样性的特征。共同富裕目标下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思路包括:服务对象方面,逐步提高老年补贴的受益面;服务内容方面,确定普惠型养老服务项目发展的优先序;服务主体方面,以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服务模式方面,全方位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补短板层面,多举措推动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梳理习近平共同富裕观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习近平共同富裕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系统归纳和理论凝结,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论把握,是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在共同富裕领域的深邃理论回答。习近平共同富裕观在“发展与分配辩证关系”“公有制保障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阶段性与必然性相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这四个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标中关于富裕问题的深湛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道路进行了接力探索,不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的实践进程;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这是一道世纪难题,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耐力战,需要非凡的意志、胆识与魄力,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共同富裕具有共建共享性、全面性、渐进性,是有鲜明特色的共富之道,为人类社会走向富裕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与远大理想,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一个辩证过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实现共同富裕要有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蓝图中,如何构建与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相契合的新的社会政策范式,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政策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人民至上、民生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消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而不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策主张与实践下,共同富裕型社会政策跃然而成。文章在凝练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体性、共享压缩性、整体均衡性和可持续性意涵的前提下,阐释共同富裕型社会政策所具有的社会凝聚、社会赋能和社会共享的理论内涵,构建起包括社会经济保障政策、社会赋能政策、社会凝聚政策、社会共享政策、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政策在内的共同富裕型社会政策体系,并探讨向其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必然联系,必须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共同富裕是共建与共享相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满足相统一、尽力与量力相统一的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共同富裕需要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思想精华和科学方法论,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推动文化繁荣昌盛、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五个层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我国的共同富裕事业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苗青  尹晖 《社会科学辑刊》2023,(5):122-135+239+241
作为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分配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1992—2022年间CNKI数据库中426篇有关第三次分配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三次分配先后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审视分配不公的概念启蒙期、推动行业发展的制度探索期和助力共同富裕的热点爆发期;现有文献已形成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内在动力、外在表现和积极影响四大研究板块,板块间存在紧密的理论联系;近年来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慈善事业、税收政策的关系成为热点议题,出现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实践机制、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鼓励第三次分配创造价值等研究趋势。过往研究仍存在现实观照不够、偏重理论演绎和视角过于宏观三大不足,未来应围绕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理论框架、鼓励个人捐赠、激发志愿服务、促进商业向善和赋能慈善组织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