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特殊性在于必须维系住多民族共同体,而要维系住多民族共同体只能从人出发,只有将多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在最大程度上凝聚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够将多民族共同体完整地带入现代国家之中.中国共产党首先借助革命阶级联盟,在最大程度上将多民族共同体的成员纳入革命阵营,然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中心将革命阶级联盟的成员转化为群众,最终借助群众路线实现党和群众的紧密结合,于是作为一个整体政治力量的人民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形成的根本支撑,党在将中国最广大群众凝聚成为人民的同时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领导地位,在中国现代国家以人民为根基得以创建时,中国共产党就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核心,因此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基础.持续不断地将中国最广大群众凝聚成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由群众选举、同群众协商、受群众监督、对群众负责、为群众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塑造人民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近200年来发展的客观必然.近代的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没有为中国找到出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先进分子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特殊的理论品质决定了民族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善于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自己历史实践的首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回答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开展社会革命实践的时代之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这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社会革命形成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开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制定社会革命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时期开启社会革命实践路径的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擘画社会革命新征程的历史逻辑。这场百年社会革命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坚持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双向互动,并在社会整体视域中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社会革命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遵循三种逻辑的统一中,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5.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自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全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肩负着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神圣职责.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国各族人民热切期盼的一件喜事,更是全国青年翘首以盼的重大政治事件.党的十八的召开,对于中国共青团意义重大,对于我院共青团工作更是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的思想动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2 0世纪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要应对新的挑战 ,创造新的辉煌 ,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2 1世纪也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空间。 2 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途径就是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际 ;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的历史创新实践中开辟出的新型发展道路,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也不同于马克思原初设想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一种融合了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因素的跨越式现代文明。其特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特性;二是中华文明特征;三是跨越式现代文明特点。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开辟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中华文明中的优良成分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论创新视角下中国梦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正是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断胜利。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形势之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梦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新的话语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深刻的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以及"树立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在新时期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引导我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最重要载体的毛泽东著作,饱含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基本元素,初步提出和倡导了社会应遵从的价值观念。认真研读毛泽东著作中的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决定因素 ,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是我国民主政治追求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进步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8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点决定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前提,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和实施改革开放、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障。在80年的理论创新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艰辛,独立自主探索的、适合本国国情、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现阶段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两者存在着路径与目标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创设条件,中国梦起到凝聚共识、深化道路的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革命老区(简称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丰碑。四川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其中心区域在我省巴中、广元、达州,极盛时期面积达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建立了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主力由入川时的1.5万余人发展到8万多人.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不仅刻苦学习、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为我们党团的思想建设作出了贡献,还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和赵世炎、蔡和森、陈延年等同志一起,发动、组织和领导了旅欧华工、勤工俭学的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为我们党团的组织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彰显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论品格和成长逻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支强大队伍。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前提,也为其成长赋予了历史性规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在走出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中成功地回答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命题,原创性地续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民族篇和时代篇。中国共产党在成功书写21世纪中国以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答卷中,投射了对无产阶级执政党长期执政规律、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揭示,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辉煌成就,从而理所当然、势所必然地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中轴性内容和中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光荣的伟大的四十午。在这四十年当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奋斗,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且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国民主革命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进行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产阶级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极端野蛮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资产阶级政党虽然曾经领导过中国的民主革命,但是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达到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后,中国革命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稀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 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 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业的连续胜利,我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 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 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18.
论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今天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传统,是党今天高举中国先进文化旗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选择,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是保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前提。改善党的领导,要求理顺党政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从初始高奏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变奏曲 ,到现时高奏建设社会主义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共同交响乐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整整 80个年头。尽管时代变迁、风云变幻 ,中国共产党却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伟大旗帜 ,领导中国人民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不断地推向新胜利。长历史、宽视阈地梳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 ,是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个有意义的新视角。一、幻想的跳跃隐现和现实的苦难挣扎——中国古代历史上原始社会主义理想  和朴素爱国主义思想的梳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