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是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10周年。8月6日,雅虎网站转发了《信息时报》一篇语言与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说:粤语源于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之“雅言”,是今天诸多汉语方言中保持雅言最多的一种方言,呼吁尽快建立粤语博物馆,保存粤语这不可多得的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的活  相似文献   

2.
再谈粤语     
本文主要通过历史和语言资料事实 ,说明粤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都是“源”于古汉语 ,它们是真正的“同源异流”,是两种有密切“渊源关系”的“亲属语言”,而并非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方言”。汉字对粤语的形成和发展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州市"亚运"之前发生的"推广普通话"与"捍卫粤语"之争为例,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分析和探讨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语境不应囿于情景、文化层,应扩展到社会语境层,后者对语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规约,因而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当代社会多语文化中的"冲突"及和谐社会的建构。文章阐述了普通话和粤语及各自所体现的文化之间不存在取代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粤语体现粤语文化,粤语文化又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粤语地区,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广东语言文字应用调查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伯慧 《学术研究》2001,(8):121-12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出现了一些良性变化,人口的流动给粤语地区"推普"带来极大的推动力,政府也把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出现了普通话和粤语双向影响的局面;广东原来不通行粤语的其它方言区,有把粤语当成省内"普通话"的倾向;传媒的不规范用字,也对语言规范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作为一套系统的科学演唱方法,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致使结合本土语言研究美声唱法已成为声乐界学术研究的热点。我国的标准语言是普通话,目前对于汉语普通话用于美声唱法已得到声乐界共识,本文分析了粤语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异同点,并借助有关文献书籍,通过比较并举例说明,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看法,从而印证以粤语表现美声唱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广州话句末"先"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香港大学香港粤语口语语料库中出现在句末的“先”字进行考察 ,并从话语结构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发现 ,句末的“先”有两类 ,一类可还原成普通话的“先” ,另一类不能还原。不能还原的“先”主要的功能是充当话语标记 ,标示话语中暂时需要打断的地方 ,是一种会话管理的手段。这种较新的用法应该是由表示时间或次序先后的副词“先”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论双语交融过程中词语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双语指的是个人或语言(方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①本文所说的双语主要指普通话和粤语,有时也涉及普通话和外语或其他方言。互.互不规范词语的产生,一般来说是言语交融的结果。因为言语交融过程中,词语会发生双向性的相互渗透作用。不过,作用力是不相等的。当方言比共同语更为活跃的时候,方言的作用力就会比共同语强。这时候,言语交融过程就会同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积极的,即共同语会大量吸收方言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充实发展自己。二是消极的,即方言词语会“冲击”共同语词汇系统,使不规范(方言)词语不断涌…  相似文献   

8.
一、“南腔北根”的形成“南腔北调”是双语现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一利。反映。广东作家绝大多数操双语,其母语是本地方言,普通话P是后学的,因此,他们运用普通话进行文学创作,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包涵自身地域文化心理特点的母语影响。广东方言,包括导讲、客语、潮语在内,都是特定历史、地理以及文化诸因素的产物。例如粤语,历史上虽然也是汉族移民从中原带来岭南的,但当它流行开来之后,新的环境、新的事物便给它带来了新的成分,同时也淘汰了原来语言中不适用的成分,使之与中原地区的语言产生差异,从而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从“五胡…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1990年3月10日在省社科联举行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总结了近二年的工作之后,商讨了成立粤语正音机构的问题。鉴于省、港、澳目前许多学校仍用粤语教学,并没有专门的粤语广播、电视节目,会议认为,除了应该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之外,很有必要切实做好社会的粤语正音工作。为此,会议决定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运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的理论及音位学理论,通过粤语、汉语普通话和英语间的语音对比,分析操粤语的学生英语发音错误,试图探究其错误发音的原因,寻找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7月间,广州市部分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方便海内外人士,建议在亚运会期间广州电视台在新闻播送中适当增加用普通话播音的时间,不料因此在网民和新闻媒体中引发了一场所谓废粤存普的语言风波,粤语沦陷、粤语文化垂危等危言耸听的口号喧嚣一时,直到广州市的领导出來举行记者招待会,澄清事实真相,指出这些口号是伪命题,是子虚乌有,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本文作者亲历其境,特借第十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举行之际,就那场风波的来龙去脉以及自己对粤语和普通话问题的一贯看法写成此文。作者认为被卷进风波中的人大都抱有热爱自己方言及其文化的乡土感情,但又缺乏一些语言和方言的基础知识,对语言和方言的关系也不甚了解,我们不能怪罪他们,而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语言研究为语言应用服务的工作,在语言知识的普及和语言政策、语言法律的宣传教育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过去曾经有两次比较大规模的粤语审音 ,先后产生了《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和《广州话正音字典》。两者的建议读音不尽相同。相对来说 ,前者的建议读者较多从众 ,后者的注音则较多从切并且较重视粤读与普通话读音之对应。看来有些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 ,提议通过网站和电邮 ,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粤音与古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音与古音李新魁粤语是一支历史比较久远的方言。它从古代汉语分化出来的年代相当早。汉魏时代,粤方言已经开始从中原汉语、从楚方言的“母体”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方言特点。唐宋时期,粤语已经形成,成为一支不同于中原汉语或楚方言的汉语方言。但是,中古之时...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索音段和作为超音段信息的声调在普通话和粤语的语音可知性上的相对价值。普通话的声调总量较少(4个),而粤语更为丰富(至少7个)。通常,相对于音段而言超音段具有冗余性,因此在语音识别中它的作用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低质量的语音输入中超音段(重音,声调)相对的重要性将会增加,因为相对于音段,超音段对于噪音环境和失真处理后的语音的鲁棒性更强。同时,我们对两项假设进行检测:(1)粤语中词的声调的重要性大于普通话,因为前者有更丰富的声调系统;(2)当音段信息质量渐差时,词声调重要性相对加强。因为言语中音段和声调是相互作用的,如果音段削弱,那么人们识别语音的根据更多的会转到总量占优的声调上来。  相似文献   

15.
略论“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中被颠倒了的现实地位入手 ,用大量事实证明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应居中心地位。文章认为“声调是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重要标尺” ,“普通话四个声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 ,“普通话的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普通话的等级水平”。从“声调中心”论出发 ,文章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让声调与声母、韵母“平起平坐” ,必须摆正声调 (腔调 )在普通话测试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重视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印第安人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污蔑和歪曲,印第安人被视为“劣等民族”、“背信弃义者”和“残忍的杀手”。其实,历史事实表明,印第安人具有但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拒绝承认判地条约,并不得“背信弃义”,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抗击白人,也称不上“残忍”。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复审表明,评分中“朗读”与“说话”的误差较大,其原因涉及试卷构成与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以普通话语音知识和方言学、音位学的基本知识作为内容的测试员后期培训应尽快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8.
济南话的虚词“可”岳立静济南话的语法特点从总体看,与普通话很近似,但个别地方也有明显差异。如:济南话里使用非常频繁的虚词“可”(k’l)便是普通话中没有的,它与普通话比较,有以下特点:一、“可”在句子中,可表示多种意义1、表示“……的时候”,例如:①...  相似文献   

19.
同普通话相比,包头方言所固有的发音特点,在英语发音中,受某些音素的影响,即没有舌尖韵尾音“n”、“zh、ch、sh”与“z、c、s”混用,词尾音多、多一个声母。其改进措施为:通过学习普通话,提高语言能力,从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语音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觉 《学术研究》2002,(12):133
一、“异读词”还是“异读字”? 人们往往将“异读字”称为“异读词” (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妥当。“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训诂学或文字学的研究对象; “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学或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两者不可混。拿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看,其中所审的,很多在现代汉语中都不是“词”,而只是记录词素的“字”,如“阿”、“蔼”、“霭”、“隘”……。这种现象应该称为“异读字”才合乎事实。否则,名不正而言不顺,很难进行科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