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萧红是30年代从哈尔滨走上全国迈进世界的著名女作家。自1979年铁峰在《文学评论丛刊》第4辑上发表《萧红传略》之后,在陆续读到一些关于萧红的研究文章之外,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的《萧红评传》以及日本燎原书店于1983年出版的东京法政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尾坂德司先生的《萧红传》。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1991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铁峰著作的《萧红文学之路》以前,却没有一本中国学者自己著作的萧红研究专著出版。仅从这一点来说,《萧红文学之路》的出版,就很值得高兴和欢迎。 《萧红文学之路》是铁峰十几年来研究萧红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发自黑土地的呐喊——浅谈萧红作品的特色刘春生萧红从1933年在哈尔滨登上文坛,到1942年病殁香港,创作生涯整整十年。这十年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人们称道的“三十年代”,这是最引人注目,最为辉煌的时期,涌现出众多的文坛新秀和左翼作家。在这个动荡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肖红原名张■莹,一九—一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九四二年病逝于香港,终年三十一岁,是我国比较优秀的现实主义女作家之一。她的笔名还有“悄吟”、“田娣”。 她从小死去父母,由继父和继母抚养。继父母对她都不很好,因此,她从懂事那天起,就逐渐养成了一种孤僻、恬静、矜持、反抗的性格。 肖红于一九二一年秋,入呼兰县南关小学。一九二七年秋,入哈尔滨市的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一九三○年初中毕业。她在中学期间,参加过反对反动女校长孔焕书的斗争和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哈尔滨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强修“五…  相似文献   

4.
《青岛画报》2012,(10):61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是青岛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创建于1952年.1963年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2003年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建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的框架协议,加挂“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校牌.  相似文献   

5.
张润芝 《东西南北》2013,(11):57-59
一部电影《萧红》,把作家萧红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不久前,霍建起导演、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上映,对萧红好奇的人多了起来,不过大众最好奇的是萧红的情事,如何逃婚了又和未婚夫在一起,如何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还是没有人说,萧红是个好作家。不见其文,只闻其情,从1942年在香港逝世至今,萧红被低估了71年。萧红的被低估,像是一场“两边不靠”的误会。在“左翼阵营”中的时候,她显然不重要;当人们想法改变了,她又被淹没在“左翼作家”群体里。  相似文献   

6.
全国师专文学理论第七届年会,一九八八年十月十日至十四日,在西安召开。全国师专文艺理论年会是由原在西北大学举办的文学理论研讨班发起的,第一届由泰安师专主办,于一九八二年四月召开。从那时至今,已有七年的历史了。“年会”在这七年中,对于交流各地教学情况,及时推广、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扩大教师眼界,联络感情,勾通信息、促进科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七年中,曾有一百多个师专、师院参加了历届年会,共推举出十七个理事学校。  相似文献   

7.
李大为 《社科纵横》2006,(11):119-121
第一人称视角,情感判断上的心理视角和回溯性叙事的儿童视角,是萧红主要的叙事策略。而且,由于“回忆”这一更大的诗学范畴的汇入,鲜明地显现出了萧红作为一女性作家迥异于男性作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漫话写萧红     
近几年来,写萧红的文章,日渐增多了。各地报刊杂志,包括香港台湾在内,是不乏有人在写萧红。今年八月,我有机会接触两位归国讲学的美籍华人学者,据说他们在美国也是以写萧红著称的。萧红是哈尔滨出身的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她从事文学活动还不足十个年头,就给我们留下一笔近百万言的文学财富,研究萧红及其作品,对于发展和繁荣当代文学,毫  相似文献   

9.
论萧红作品的地方色彩王义祥萧红的作品具有鲜明而浓厚的地方色彩,她的创作给我们展现了本世纪20、30年代我国东北地区人民极具地方特色的生活图画。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一问世,便“给当时的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之所以在她去世几十年后的_年代于中国还能出现一股...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茅盾同志的追悼会上指出:长篇小说《虹》是茅盾创作的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这一评价符合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虹》第一至三章连载于《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六、七号(一九二九年六、七月份)。作品发表前,该刊以记者名义向读者推荐,指出,“这一部《三部曲》(指《幻灭》、《动摇》、《追求》)以后的新的创作,别的都不管,在艺术上也比《三部曲》有了显然的进步。”(《最后一页》,《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五号)《虹》刊出后,即于一九  相似文献   

11.
1923年10月,在奉系军阀统治下的东北,中国共产党哈尔滨组诞生了。这是我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弄清这个组织的来龙去脉,不但有利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东北党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地方党史知识的传播。对于这一问题早已有许多同志发表过不少文章。本文着重从其创立的客观条件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作些初步探讨。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客观条件 1.哈尔滨工人队伍与工人运动产生较早。特别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下,罢工斗争迅猛发展。由于工人运动与保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性质。这构成了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阶级基础。 1896年6月,沙皇俄国与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所谓《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中东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31日-6月3日,纪念萧红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友谊宫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区政府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期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萧红亲属和生前友好的后人,省内文化界嘉宾130余人到会.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以前,关于帝国主义对哈尔滨投资侵略的研究,无疑是哈尔滨近代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由于足以说明问题的材料比较零散和缺乏,多年来却很少有人论及这一问题。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此作些探讨和叙述,以抛砖引玉,就正于专家和学者。一银行是帝国主义在哈尔滨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之一。列宁指出:“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全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帝国主义在哈尔滨银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在1896年以后。这是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地区划分势力范围,攫取修路、开矿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一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时,出版委员会为每篇文章作了题解和注释。实践证明,这对于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是人有裨益的。大部分题解和注释是写得好的,但也有个别的写得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毛泽东选集》的首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题解,就是其中之一例。题解写道,“毛泽东同志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先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出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主办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上。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二期转载了此文。后经过修改,又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三日出版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五集第一一六、一一七期上。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的前后,即一九二五年末到一九二六年春,党内是否存在着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当时的张国焘,其主要错误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还是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和评价了萧红创作和萧红研究的概况,指出以往萧红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即历来的研究者总是习惯于把萧红看作是一个顺应了时代思潮的抗日小说家,或者在抗日大潮中仍然坚持启蒙主义立场的作家,并分别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是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同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作战;同时还不断向关内,主要是向华北扩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由华北开始,很快就扩展到华东、华中和华南,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整个战争持续长达十四年之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名称。恰当的名称能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不恰当的名称则具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发表后遇到较大的质疑.这与他“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的自我评价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对《第七天》进行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通过《第七天》的“鬼魂书写”阐释了余华在后现代语境下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野心.其次,从余华的创作历程分析了其创作转型,即从死亡叙述到后死亡叙述的“鬼魂书写”.“后死亡叙述”的新维度反映了作者对灵魂自我救赎主题的关注.最后,探讨《第七天》文学野心实现的程度及其内在的精神限度.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飞到西,飞到东,落在地面把根生,改变命运我自强……”北京市“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们在钢琴的伴奏下唱起了他们最喜爱的校歌,欢迎来自远方尊贵的客人。 “蒲公英”中学是第一所专门为到北京务工子女创办的公益性中学,全校5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24个省区。2008年1月18日上午,英国首相夫人萨拉·布朗来到了位于北京南郊的这所打工子弟中学,看望在这里读书的进城务工子女。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家,命运多劫,英年早逝。从1933年在哈尔滨开始发表作品,到1942年夭逝香港,创作生涯仅8个年头,却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除了长、中、短篇小说,还有大量的散文。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优秀长篇小说知名文坛,但她那满贮着诗意的散文,却更具摄人的魅力。其实她的小说都明显地具有散文的特点。可以说,散文的美,代表了萧红创作的基本美学特征。一、坦诚真实地述说亲身经历读萧红的散文,不难感到,作者是一个坦诚而直率的人。从她的文字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那所谓深不…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3年第3期报道,“国际政治科学协会”于1982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第12次世界政治科学工作者讨论会。这是“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这样的世界性讨论会。来自5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主题有3个:新国际秩序研究;社会和政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