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过了《狐假虎威》的故事,你知道那只狡猾的狐狸和愚蠢的老虎后来的故事吗?最近我去森林王国采访,得到了他们的最新消息:狡猾的狐狸被老狼吃掉了。狐狸骗了老虎以后,就不把其他动物放在眼里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把胸脯挺得高高的,步子跨得大大的,活脱脱一副森林大王的样子。百兽们看到他跟上次一样,都以为他的身后还跟着他的老虎朋友呢,所以老远就跑掉了。这一来,狐狸更得意了。今天他跑到鼬子家里:“给我偷只鸡来,虎大哥说要来玩。”明天又窜到山鹰那里:“给我捉只野兔,我要去看看虎大哥。”百兽都知道他跟老虎有交情,谁都不敢不听。可…  相似文献   

2.
血色母爱     
黄意华 《社区》2003,(14):60-60
我听到三个“血色母爱”的故事,它们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当知青时,一位老农讲了一个黄鼠狼脱皮哺子的故事:三年困难时期,他一家人经常找不到吃的。好在他会下夹子,偶尔也会夹到狐狸、黄鼠狼什么的。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见夹到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皮,黄鼠狼脱皮逃了。他想,  相似文献   

3.
《新少年》2006,(4)
狐狸喜欢吃什么?十个人中会有九个人毫不迟疑地说——“鸡!”在狐狸家族的食谱里, 鸡肉一定是最美味的佳肴,不信你就看看古往今来,流传着多少狐狸偷鸡的故事。可是今天, 怎么有只狐狸,眼睁睁地看着肥美的公鸡,却平静地从它身边走开了呢?狐狸没有吃鸡。狐狸怎么不吃鸡了呢?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4.
《童区寄传》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贬官西南期间,根据别人提供的真实材料写的一篇著名作品。童,儿童,小孩子。区(oū),孩子的姓;寄,孩子的名。《童区寄传》,就是为一个名叫区寄的小孩子写的一篇传记。区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他有什么奇迹值得一代文豪为他立传?看了这个题目,人们自然要想知道这个故事。文章是分四个层次来写的。开头一句为第一层,交代文章所写人物的姓名、年龄、籍贯和出身。“童”字说明孩子年龄不大;“郴州”说明故事不是发生在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而是发生在当时文化还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荛牧儿”三字,说明区寄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跟大人一起打柴放牛,经历过艰苦  相似文献   

5.
曹晋杰 《中华魂》2004,(5):16-17
张爱萍将军告别人世已经一年,他那慈祥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 抗日战争时期,张爱萍曾在盐阜区战斗生活了近4年。那时我还是个不满10岁的小孩子,只是听长辈叙说过张爱萍英勇机智抗击日寇的故事。我第一次见到张爱萍是1966年夏秋之交,当时他在扬州地区邗江县方巷大队蹲点。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一个别着急吃你的棉花糖的故事,乔纳森·佩兴特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说:我4岁时参加过一个很有名的实验。探讨小孩子能否延迟享乐对他以后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是这样的:和我一样大的小孩被带到一间房间,一次一个人。然后有  相似文献   

7.
在中日两国的传说故事中报恩题材的故事非常之多,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动物报恩类、仙人报思类及植物报恩类等等。其中最多的当属动物报思类和私人报恩类。因此,本文想就这两种类型进行比较探讨,力图通过比较两国的传说故事来追寻两国民间文学自古以来的内在联系。动物报恩谭下面对中国的《狐狸姑娘》和日本的《狐妻》进行比较。《狐狸姑娘》的故事梗概:一年轻的猎人在山上救了一只遭狼袭击的狐狸。从此,狐狸每天趁猎人不在家时去猎人家化成姑娘,为猎人做这做那。一天猎人发现了这种情形便藏起了狐狸的皮,姑娘只好留下与猎人结婚并…  相似文献   

8.
谈《聊斋志异》中狐的描写孙树木狐狸本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它多生活在荒山旷野坟场之处。在蒲松龄故乡淄川乡村中,自古就有关于狐狸变为妖精害人的故事。童年在夏天月光的夜晚。曾多次听过年纪大的人讲过《皮狐娘》的故事,听了真是心战胆惊,毛骨悚然。这个故事中的狐...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五个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孩子除了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玩乐外,还要给他精神的熏陶,那样他们的童  相似文献   

10.
本·琼生(Ben Jonson)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莎士比亚是同一时代的人。《狐狸》(Volpone)是他的代表作。剧本以讽刺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唯金主义为主题,批判和揭露了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畸形。剧本虽然主要反映的是英国詹姆士(Jacobean)时代伦敦刚刚崛起的商人阶层,但故事背景却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本文力图分析琼生把一部反映英国社会问题戏剧的背景选择为威尼斯的原因,和威尼斯的故事背景对《狐狸》的剧情展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思而后行     
《阅读与作文》2008,(9):7-8
一只狐狸正朝着森林走去,不幸掉进一口深井里。他像囚犯一样困在那里,无法逃生。这时,一只口渴的山羊碰巧来到这口井边喝水。见狐狸在里面,山羊便问他井里的水好不好喝。狐狸不想说出其落难实情,反而对井水大加赞美。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拉丽莎·赖凭借作品《千年狐》重写中国有关狐狸的传说故事,以独特的双线并行的叙事特点和散发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意象的选取,描绘出一条华裔在异域文化中的自我身份寻求之旅.本文从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分析作品的叙述特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以及狐狸、鱼玄机等中国文化意象,挖掘图形之后的主题信息.  相似文献   

13.
自幼我就是个性格内向、不愿出头露面的小孩子。上小学时,每当老师在课堂提问,即使我会答,也不肯举手,而是把头深深埋在两臂之间。“喂,说你呢,那个惟一不举手低着头的男生!”语文老师边这样说边把一个粉笔头准确无误地击在我的头上。于是,课堂上一片哄堂大笑,我像一个偷了别人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5,(2)
偷牛者说从前乡村里有一偷牛者,案发后被官府拘捕。有个熟识的人见他披枷带锁。便问:"你这是为的何事?"偷牛者答道:"晦气倒霉撞出来的,"他接着说:"前天上街闲走,见地上有草绳一根,以为有用,就拾回来了。"问者大惑不解:"拾根草绳何致于此罪?"偷牛者说:"绳子后面还有头牛呢。"  相似文献   

15.
大侦探     
小偷罗根在一辆公交车上前后偷了一名时髦小姐、一名中年男子和一名老人的3个钱包。临下车时.他意图再次出手,不料这次看走眼,碰到了大侦探,当场被抓住了。  相似文献   

16.
自从乌鸦被狐狸骗以后,乌鸦对狐狸恨之入骨。有一天,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肉,就站在树上休息一下。正是冤家路窄,真巧,狐狸走到这里,一抬头正看见前几天被他骗了的乌鸦嘴里又叨着一块肉,心里又想得  相似文献   

17.
读大学时,钱理群教授到我们学校做过一次关于《故事新编》的专题讲座。当时,我并不因为他是北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亦或当今研究鲁迅的文坛泰斗这些光环所折服,而是他讲座上侃侃而谈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把我深深地打动了。老钱就像一个小孩子,笑口常开,一副菩萨的模样,返老还童的境界让人不得不敬仰。  相似文献   

18.
狡猾的狐狸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5群猴子,每群都有12只。他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如果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平均分,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占便宜。有一次,这60只猴子一共摘到了250个桃子,按照惯例,这些桃子应该平均分给每只猴子,可是这该怎么分呢?每只猴子该分到几个,又会余下几个呢?这可把他们给难住了。正在这时,一只狐狸走了过来,他假惺惺地问道“:碰到什么难题了?是不会分吧?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让你们满意。”正一筹莫展的猴子们听狐狸这么一说,马上就答应了,同时还嘱咐狐狸,一定要平均分。狐狸一边答应着一边装模作样地数了一遍摘来的桃子,又数了一遍…  相似文献   

19.
一部《西游记》,包括两个故事,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和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这前后两个故事是由书中的中心人物孙悟空贯穿起来的.孙悟空的形象在《西游记》中最生动、最光辉,因此给读者的印象也最深刻、最活跃.《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就是由这两个故事和孙悟空的形象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只要剖析清楚这两个故事的实质和孙悟空形象的意义,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昭然若揭了.(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文学史家和《西游记》的研究家们,往往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看作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的反抗斗争,或者干脆说成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农民起义.其实孙悟空闹天宫的原因是:一、他因向东海龙王强索兵器和披挂,搅乱了龙宫的安宁,龙王在上帝处告了他;二、他不愿意到头来还会死去,他要长生,不受冥王的管辖,因此打死了鬼使,强消了冥府中生死簿上他的名字,终于超越了自然规律的局限,获得了“绝对自由”.他的行为,搅乱了阴阳轮转,冥王在玉帝那儿告了他.因此玉帝派兵遣将捉拿他.他不服气,才反了的,并非是受压迫、受剥削、生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社区》2010,(24):38-38
唯恐太迟 一个男人手拿纸袋在路上狂奔,恰巧被一位巡警遇上,巡警怀疑他可能偷了什么东西,于是就上前把他拦住了:“喂,站住!袋子里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