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咏梅诗史上,李清照占有重要地位。她一生酷爱梅花,写了许多咏梅词,现存比较完整的有六首,即《渔家傲》(雪里已知)、《玉楼春》(红酥肯放)、((i斥衷情》(夜来沉醉)、《满庭芳》(小阁藏春)、《清平乐》(年年雪里)、  相似文献   

2.
朱淑真的《断肠词》是宋词中面貌独特的词集,它的三十首词(《断肠词》收词三十一首,但《生查子·元夕》有人认为是欧阳修词),没有一首不是女词人对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咏叹,即使是那些题为《催雪》、《梅》等咏节物之词,词人也都以比兴、象征等手法,寄寓自己在爱情、婚姻上的思想情感。田艺衡《纪略》称朱淑真“因匹偶非伦,弗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指出朱淑真因婚姻不称意,所以写了诗词十卷以自我宽慰,论断是很确切的。可惜朱淑真死后,她的十卷诗词“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词序》),词只剩下三十首了。翻开《断肠词》,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歌和怨歌,那些抒发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愁、忧伤、哀怨、痛苦的词,催人泪落,令人肠断。对于《断肠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众多,李清照评“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故本文在对李清照咏梅词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易安词对咏梅词这一文类写作空间的拓展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词人对咏梅词做出的独特贡献,品味其梅花词的“不俗”之处。  相似文献   

4.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词人,以数十首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应有地位.柳亚子在读《沁园春·雪》时就深深地称赞毛泽东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并且在《沁园春·这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里形象化地抒发了上述同样的赞叹之情:“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着,艳想秾情着意雕”.这虽然只是对毛泽东具体词章的深切感受,但这种感受实际上艺术地概括了毛泽东词(以下简称毛词)的整体成就与艺术特征,因此也就无异于是对毛词的总体评判.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众多,李清照评"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故本文在对李清照咏梅词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易安词对咏梅词这一文类写作空间的拓展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词人对咏梅词做出的独特贡献,品味其梅花词的"不俗"之处.  相似文献   

7.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纤细敏感,加之个人一生的坎坷,创作了不少美丽动人的诗词,被称为“婉约之宗“.让我们在寻寻觅觅中感受其词抒情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不仅以她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蜚声词坛,更以她独到的艺术见解品鉴词这一文学样式,为婉约派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人们对她并不陌生,而作为有卓见的评论家的李清照,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核心思想,最早收录在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里。研究李清照的词论,对理解词的发展、风格和流派,以及对词的欣赏品鉴都不为无益。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咏物词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中有十余篇咏物词,不可忽略。一方面因为它们差不多占了词人作品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因为它们确有其独到的艺术成就。在李清照之前,“北宋词人,不甚咏物”(《芬陀利室词话》)。从曼殊、晏几道到秦观、黄庭坚,词作中吹物极少;贺铸虽有咏物的名句,却难寻其咏物佳篇;欧阳修虽写有不少咏物诗,温词中却咏物较少。柳永《乐章集》近二百首词中,咏物词不足十篇,比例相当小,且咏物之篇不及言情之作细腻动人。苏武和周邦彦抱有一二咏物名篇,但不少作品与所咏之物相去太远,失之大散。李清照的咏物词,无论就其数量比…  相似文献   

10.
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是词史上的两个大家,很早以来人们就相提并论。清人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填词杂说》)所谓“当行”者,乃指婉约词派。婉约派词的本色是  相似文献   

11.
作为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不仅词的艺术造诣深厚,并有理论性的总结文字——《词论》问世。历来评论者,多论其思想、艺术或生平,亦有将其与他家相比者,但系统地把其创作实践与《词论》相验证者少。本文试图从一侧面分析其创作实践对《词论》所提出的“文雅”、诗词分畛、“典重”、“故实”诸法度的几点修正与突破,并说明:理论是实践经验的产物。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的深入,反过来也会对理论有所修正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朱敦儒,存词246首,其中咏梅词就有39首,时代风云的变化和南渡前后生活经历的巨大落差造成了词人复杂多变的心态,面对同样自己钟情的瘦枝冰花的寒梅,词人抒发了不一样的情怀,在他的笔下,梅花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象,而成为一个有血脉有灵气的词人的知己,其生命历程的见证人:前期诗酒风流生活的写照;中期家国情怀的体现;后期隐逸出世情绪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酷爱梅花,平生喜好咏梅。仅从《诚斋集》诗题考察,涉及梅花的就有113首。这些咏梅诗是诚斋体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风貌与品格特点,而且体现诚斋体艺术成就。对诚斋体艺术成就,宋人张滋、周必大,元人方回都曾把它归结为善用活法。“活  相似文献   

14.
试论“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廷焯《云韶集·词坛丛话》云:“妇女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李清照作为我国女词人之冠,早已成为定论。李调元《雨村词话》则进一步说李清照“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王士祯《花草蒙拾》甚至说:“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更把李清照奉为整个婉约派的魁首。李清照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女词人,作词成就颇高,负有盛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被推为两宋词坛上的婉约大家,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出于宋时。稍晚于李清照的词人侯寘有“效易安体”词《眼儿媚》,辛弃疾有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丑奴儿近》。像辛弃疾这样的大词人、豪放派代表都肯俯首仿效一位女子,并特意在词首标明“效易安体”,可见“易安体”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出现就得到时人的赞赏和词坛的充分肯定,而且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易安体”之“体”究竟指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来,有相当多的人抱有一种“诗词有别”的观念。以宋人为例:陈师道就批评过苏轼的词,认为他是“以诗为词,要非本色”(《后山诗话》),晁补之评论黄庭坚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李清照更是干脆提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文学史,女作家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北宋末年的李清照,以她独特的艺术成就与魅力赢得了极大的赞誉,占据了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朱熹说:“本朝妇女能文,只有李易安和魏夫人”。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女词人,女诗人。她才学横溢,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词文造诣都很深,深受士林赞美,就连对她很不满的灼亦云:“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可见她创作态度十分严肃严谨,因而形成其独特的诗风与词风。  相似文献   

18.
论欧阳修在词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黄信德欧阳修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共收入他的词241首,在两宋词人中,是存词较多的一位。对欧词的评价,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以“仍袭花间余风”或“多承南唐余绪”、“酷似冯延巴”论之,而对他在词的领域里...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一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集中反映了两宋交替动乱时期一个女子的身世境遇及其繁富多蕴的真情实感,以长于语言文藻而被赞誉为“词采第一”。李清照词以“靖康之变”(1127年)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前期由名噪闺阁之外的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梅花词《清平乐》描写了她三个不同年龄段赏梅时的不同心境和感受:青年时期的咏梅曲:自豪、幸福;中年时期的咏梅曲:忧痛、复杂;晚年时期的咏梅曲:凄苦、悲凉。李清照的梅花情结说明,她是通过写梅来写她自己,写她曲折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