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我国生命教育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政府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战略主题”一章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其学术热点也变得越来越高,经过十年来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生命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回答了何为生命教育,为何要开展生命教育以及如何去开展生命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在华人世界勃兴了一门新的教学门类,它就是——生命教育。在台湾,生命教育受到官方的大力提倡,甚至因此将2000年定为所谓“生命教育年”。在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推进工作,而辽宁、上海则在大陆各省区率先颁布了有关推行生命教育的大纲或方案。为何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所要传授的书本知识几乎无限繁多,人们已痛感知识饱和的时候,还要引进一种新的教育门类呢?其兴起的背景是什么?生命教育又有何特别的内容?它与我们每个人又有何关系?本文将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叙述,以推动国内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随着生命教育在全球被逐渐推广和认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教育,例如死亡教育、寒冷教育、孤独教育等。1979年澳洲成立“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LEC),主要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防治等。美国还利用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开设有生命教育和资源网(Life Educationand Resource Network)等。20世纪末期,我国台湾地区将“死亡教育”引入,称为生命教育,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实施,现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将2001 年称为“生命教育年”。  相似文献   

4.
生命如歌     
我们,生活在这阳光地带,生活在这温暖的世界。我知道:我们都是生命的使也是生命的过客。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是岁月的一个章节,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生命在给我们幸福时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的时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注在了教育事业上,并从中获得了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丰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今天,我们有必要从这位“轴心时代”的伟大教育家身上得到启发和陴益。本文试图通过《论语》对孔子的生命化教育观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有教无类生命是上苍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康德说:“人是目的”,是指所有的人都是目的,不是一部分人是目的,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伦理内涵根源于人的未定性。“人之成长”与教育的“共生同构”关系映现了“教育一伦理”的生态。教育价值生态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教育实践生态的人伦原理、人德规范、人生智慧、人文力展开了教育的伦理内涵。我们只有从人的特性出发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伦理内涵。这对于把握“教育一伦理”的生态,理解教育的实质,推进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现实的学校道德教育受工具理性的影响,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及基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教育对象的“生命”本身的关注,作为生命主体的学生来说,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被简单地割裂,这是道德教育的异化。相比而言,佛教以“人人皆具佛性,众生皆可成佛”的生命智慧为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三年九月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办教育的战略思想,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向未来”启示我们办好教育必需高瞻远瞩,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世界。  相似文献   

9.
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应当把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泰戈尔的话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生物学科对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位子课程改革前沿的生物学科在新的时代更加负载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意义,引导学生懂得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任务.本文沿“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三个梯度阐述了生物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适应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社会公德教育是预防危机和提升危机治理成效,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公德教育的现实迫切需求。教育内容上坚持自强价值导向,倡导“理性爱国、与党同向”“举国同心、迎难而上”“生命至上、尊重科学”等给危机治理“减负”的公德;坚持自律价值导向,倡导“抱诚守真、公道信义”“客观审慎、明辨是非”等不给危机治理“添乱”...  相似文献   

11.
胡厚培 《社区》2002,(20):54-55
舟舟不是天才,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从我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几乎无人不晓前苏联著作家奥特洛夫斯基,正是他的那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的名言,教育鼓舞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是的,当我们面对着正在玩耍或正在指挥“千军万马”的舟舟时,也这样想过:作为一个人,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一个健康而鲜活的生命更为重要?失去生命,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失去一个健全的生命,就意味着失去健全人的一切。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拥有健全生命的正常人,是很难体会到那些生命“残缺”的人的悲哀的。我们和许多家长不一样,越是在孩…  相似文献   

12.
“存在空虚症”是当今社会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高职生的这种现象比本科院校学生更为突出,因此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弗兰克尔意义分析学说作为重要理论借鉴,经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了一个与我国高职学生生命意义现状相适合的,由生命意义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构成的高职生命意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真的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生命,展现个体生命的意义。当下教育却“遮蔽”着学生生命,对生命的“遮蔽”造成当下教育中“人”的缺失。学生生命又在这种“遮蔽”中挣扎,在挣扎中反抗。保罗&#183;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了“对话”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旨在帮助学生摆脱生命的被“奴化”,使学生生命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黄克剑教授把“生命化教育”称为是“虚灵的真实”并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我第一次接触“虚灵的真实”,无法体会其中韵味,只是产生一种朴素的想法:“生命化教育”是崇高的教育理想,这种理想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和实践,才会变得真实而有意义。我们学校课题实验的过程,其实也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要能够成全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都尝试着去做。  相似文献   

15.
返观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历程,其价值取向上呈现出明显的工具化倾向。“城市中心”和“农村中心”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两种价值误区。回归人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追求,而“教育自身”和“人的生命”是农村教育回归本体价值取向的所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道法自然”昭示了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的智慧教育之路,西方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描绘了西方教育家们的代代探寻,当今科学成就也不断解密着生命密码,儿童的生命之道就是教育的最高法则,教育应顺其自然而为之。  相似文献   

17.
孔子给其弟子指定的教材是“六艺”,他的教育方法则是“游于艺”。从孔子一生的实践来看,“游”消磨了他“而立”后的十四年时间,也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间。“游”本身不仅是孔子一生中的重要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他给后来的教育留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自从“登陆”中国大陆以来,经无数有识之士的努力,终于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使得“生命教育”的概念传遍大江南北,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进无数教师的心间,使得“生命教育”的大旗高高飘扬在众多的中小学校的上空。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信息。”生命,是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进化演变才出现的。生命形态出现后,又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高等智慧高级隋感的人类才得以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期兴起的生命教育,不仅拥有哲学、宗教渊源,而且拥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价值立场。目的指向关涉现实生命问题,而价值立场则关涉生命的来源、存有、升华、消亡等四个方面的价值信念。在我国,生命教育兴起于20世纪末,原本应具有自己的目的指向和价值立场。由于生命教育的“舶来”性特点,以及文化传承的断裂性、社会价值的多元性、社会实践的特殊性,我国的生命教育在价值立场问题上悬置了它的民族性和独立性,致使明确、构建恰当价值立场成为当今开展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具体而言,我国在生命教育价值立场方面应凸显科学之真、伦理之善、主客之美、信仰之圣,使生命教育成为真善美圣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