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的历史和思想池子华,倪东升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一次政变,即“四·一二”政变.这次政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失败.中共领导的革命开始转人上地革命时期.中共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革命,当然是国民党政府当局坚决反对的,因而对工农革命群众实行...  相似文献   

2.
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举世震惊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陈独秀同从欧洲回国的汪精卫“协商”,于4月5日发表了一个《汪、陈联合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过去,对这个《宣言》似有定论.如,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认为:《宣言》没有“指责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却竭力为蒋介石掩盖,说‘国民党最高党部之议决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上海军事当局表示服从中央,’……这个宣言是对于工人阶级的欺骗,帮助蒋介石解除了工人阶级思想上的武装”;198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史》认为:“陈独秀……不仅对于蒋介石制造的一系列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惨案孰视无睹,甚至,对中外报纸关于蒋介石要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披露,也置之不理.相反,他竟然与从外国回来,正在和蒋介石密谋反共‘清党’的汪精卫于4月5日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  相似文献   

3.
阻击南昌起义南下红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即纠集一部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在南京举行联席会议。于四月十八日另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和国民政府,同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相对抗。不久,又成立  相似文献   

4.
<正> 鲁迅先生的《野草·题辞》,写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广州发生“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之后不久。它以散文诗这种独特的文艺形式,反映了作者在险恶环境下极其悲愤的心情和坚强的革命信念。这自然难容于反动当局,以致在《野草》印行了最初几版之后,终于被抽去了。  相似文献   

5.
杨虎城与中共的关系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 92 3年至1 92 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前,这是第一阶段,杨虎城因忠实信仰三民主义,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与中共相互信任与合作,堪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典范;1 92 7年7月至1 935年初,这是第二阶段,杨虎城顶住冯玉祥“清党”的极大压力,继续与中共合作往来,在规模和层次上也有扩展,难能可贵,“九·一八”事变后,他与红四方面军私订协定,和而不战,表明他对中共、对国共两党的作用与斗争有他自己的理解和看法;1 935年8月至西安事变前,这是他与中共关系发展的第三阶段,中共通过三条渠道与杨虎城联络停战与合作事宜,杨虎城从抗日大局出发表示接受,为中共的生存与发展乃至西北日后形成三位一体的军事、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阎锡山的西北实业公司,是他整个官僚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西北实业公司的形成、发展,探讨它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对于研究阎锡山的官僚资本,是很有帮助的.西北实业公司的由来阎锡山所以要开办西北实业公司,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早在北伐战争时,阎锡山同蒋介石就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一九三○年终于导致了阎冯联合倒蒋的中原大战.这次大战以阎锡山败逃大连而告终.但他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在他下野以后,仍然遥控山西,积极参与镇压"一二·一八"山西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六年从广州出师的北伐战争,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一九二六年底,北伐军到了武汉,北伐战争达到了高潮时期,隐藏在北伐军内部的大资产阶级代表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叛变后,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勾结其它军阀,联合对武汉革命政府实行围攻和封锁,帝国主义也关闭了他们在武汉开设的工矿企业;武汉的许多资本家也进行关厂罢业,停止贸易,抽逃资金,囤积粮食和制造金融混乱等破坏活动。造成武汉地区生活必需品日益缺乏,工人大批失业,武汉政府和财政发生严重困难。另外,帝国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右派和从农村逃到城市的土豪劣绅勾结在一起,大肆散布各种诬蔑工农运动的谣言,猖狂地进行破坏工农运动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江浙“财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中国历史上,关于在“四·一二”反革命叛变中资助蒋介石的江浙“财团”问题,以往尚少论述。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索,以求教于同志们。一、江浙“财团”的由来旧中国号称有四大“财团”,即华北、华  相似文献   

9.
"赤化"的符号最初指向改组前后的国民党.1925年底,原属奉系的李景林部以"反赤化"的名义率先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发动进攻,此后,奉、直等系军阀越来越多地应用此一旗帜为自身的军事政治行动正名.奉直联军攻入北京之后,"反赤"景象高涨.1926年夏蒋介石兴师北伐之后,"反赤"主要针对的已经是南方国民革命军,此时的蒋介石与冯玉祥并称"南北二赤".北伐军攻入武汉之后, "反赤"局面开始逆转.蒋介石"清党"之后,"反赤"旗帜的针对性逐渐失效.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赤"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一二·一运动是继五四、一二·九运动之后我国青运史上又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它的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当时就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它是“国民党区域正在发展的民主运动”的“标志”,“昆明惨案就是新的一二·九”。重温这次学生爱国运动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对今天正在为“振兴中华”而英勇奋斗的我国青年一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和英语专科学校(简称英专)等四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联合举行时事晚会,讨论制止内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史学界有同志发表文章,对蔡和森在大革命危急关头提出的两湖议案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议案是"挽救革命失败的正确战略决策",是"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战略设想".对周恩来等人的东征讨蒋建议作了全然否定的评价,认为"四·一二"政变后,主张东征的同志"没有以我为主的思想,不知道依靠和发展人民自己的力量",因而这一主张"不可能挽救革命".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颇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陆史学界所说的北伐,多是指1926年7月6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北伐出师宣言,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和进行的北伐战争.它既不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孙中山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也不包括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平定广州商团之乱、杨刘之乱及两次东征;更不包括“四·一二”以后名义上是蒋介石领导的,实由蒋、冯、阎、李四大军事势力合作实现的推翻北洋军阀政权,最终实现中国统一的北伐.  相似文献   

13.
<正>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宣布退出国民党政府与放弃国民党旗帜,并不是同时决定的。因此,对二者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一九二七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汪精卫反动集团又于同年七月十五日举行“分共”会议,通过了一个所谓《统一本党政策案》,提出“凡名列本党之共产党员,在本党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中有职务者,应自即日起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止职务”,“并不得以本党名义,作共产党之工作”,正式和共产党决裂而背叛革命。随后,武汉反动派便公开驱逐、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  相似文献   

14.
宋庆龄同志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荣的一生。研究她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她的言行和政治思想,从中将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尤其是“二战” 前期(一九二七年七月至一九三三年五月),她在全国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况下,敢于顶黑风,斩恶浪,顽强奋战,并在政治思想上不断向前发展。以下我仅围绕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和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 宋庆龄,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伟大的中国女性。她坚决追随孙中山,支持他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成为他的亲密战友和忠实信徒。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她  相似文献   

15.
<正>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三十年的时间。就历史的长河而说,三十年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三十年,可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三十年。这三十年的开端是轰轰烈烈的,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一九二五年发生了震动全世界的南京路五卅惨案,接着爆发港九等反帝的工人运动,一直迎接了革命军的北伐;四·一二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大屠杀、也是古今中外的史书上罕见的;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新文学的进程里,岭南小说起步较迟.直到1927年1月,鲁迅南来广州还感慨时地说:“广东报纸所讲的文学,都是旧的,新的很少.”四·一二蒋介石政变后,在革命转入低潮的严峻时刻,文坛上却兴起了新的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郁达夫说:“1928年、1929年后,普罗文学就执了中国文坛的牛耳.”岭南有几位青年作家就在此时,异军突起,声势颇威,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他们用自己的爱和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写下最初的一章.同其它文学现象的产生一样,这几位青年作家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现象.他们一直  相似文献   

17.
张留见 《兰州学刊》2008,(8):143-145
冯玉祥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的原因,一是军事第一的军阀思想根深蒂固;二是否认中国存在阶级斗争;三是共同对付张作霖的需要;四是蒋介石的收买与拉拢。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和胡汉民的政治理念本质相同,都反对共产主义和西方式的民主主义,借"以党治国"之名,实现国民党党魁的独裁统治,他们的分歧只是由谁来做党魁而已。胡汉民在"清党"反共中充当蒋介石的工具,得以重返政坛,其后又协助蒋介石战胜了其它军阀势力。但蒋介石企图制定一个设置总统制的约法,由"国民会议"选举"他为"总统"。胡汉民为保住既得权力,只同意召开国民会议,坚决反对选举总统和制定约法。蒋遂不惜采取扣押手段来制止胡。蒋胡关系彻底破裂。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纪念。我是“一二·九”的参加者和目睹者,回忆这场爱国运动的历史,对明确当前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肩负的重担,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初 ,日本侵略者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直接威胁华北及东南沿海一带。国民政府逐渐意识到西北内陆地区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开始拟订各种西北开发计划 ,并着手付诸实施。但不久 ,蒋介石的中央势力以“追剿”红军的名义伸入到西南地区 ,西南大多省份随即受到中央直接控制。由于西南的局势较西北更易掌握 ,且建设的基础、条件也远非西北所能及 ,因此西南的建设逐渐取代了西北开发的呼声。“七·七”事变后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 ,由于重庆为陪都 ,并且西南地区有滇缅公路等国际交通要道 ,“国人始终把西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