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秦汉时期,楚、越两地文化交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活跃和深化.所不同的是,越地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楚地的道家思想、楚辞创作和重史传统,在哲学思想、经学研究、汉赋创作和史著编撰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充满创新与活力.楚地在楚辞研究和古文经学研究上颇有成就,在其他方面则少有建树,略显沉寂和乏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朱熹楚辞学自觉扬弃了《楚辞》研究中的汉代经学标准,实现了楚辞学从汉学到宋学的历史转变,开启了《楚辞》文学研究的新篇章.但是朱熹的楚辞学新成就,却恰恰根源于其经学思想的变革.朱熹经学思想的"文道观""探求本义""沈潜反复"是其楚辞学得以树立新阐释原则和方法的根本原因;其经学"先体而后用"思想的成熟则促成了楚辞文体学的发展,实现了楚辞学从经学研究过渡到文学研究的关键转折.朱熹经学思想与楚辞学的内在联系说明,从朱熹经学诠释的角度研究《楚辞》文学发展,可以从根本上理解朱熹楚辞学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内在原因,并进一步认识朱熹楚辞学在中国楚辞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写作富有楚地音乐诗歌特色的作家。屈原和他们的创作都著录于汉代典籍。西汉末的大学者刘向把在他之前富于楚地音乐诗歌特色的作品编辑成册,称为《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为《楚辞》一书作了注解,称《楚辞章句》。这部书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4.
近代楚辞学在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研究理念来说楚辞学研究由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由传统的经学研究向科学研究转变;从研究方法来说突破了传统楚辞学直觉感悟和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走进楚辞研究领域;从研究范畴来看古代楚辞学中从未出现的一些楚辞神话、楚辞考古、楚辞文化、楚辞性别研究等内容都出现在了学者的研究视野中;从研究成果来看,楚辞学研究成果跳出了传统的章句、注、疏、短论、札记等形式,出现了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且立题符合现代学术标准,内容论证有严密的逻辑,学术视野超越传统范围。  相似文献   

5.
“楚辞”一词出现在汉武帝之时,其初义与发生在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的文学创作无关。其初义所指有二:一是指朱买臣和庄助写作的辞赋;二是指他们用楚国方言诵读所写的辞赋,以此来干谒君主。楚辞的能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指流传在楚地的民歌;二是指楚地流传的道家作品,其中包括流行于战国时期的黄老学说等;三是战国后期屈宋等人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尝试从地缘性因素解读汉赋的兴起。西汉政权是楚人建立的,楚地的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在西汉得到很大程度的沿袭和发展。楚辞对汉赋的影响是直接的,没有楚辞就没有汉赋。汉文化大量继承了楚地文化传统。楚籍统治集团的偏爱与倡导进一步促进了汉赋的兴起与繁荣。汉赋以深深的楚地烙印为特色,在文学史上彪炳千古。  相似文献   

8.
经学对汉赋创作有很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学的政治性思维或曰意识形态式思维导致了汉赋作家的经世致用文学追求;经学的封闭式思维造成了汉赋创作中的模拟化倾向;经学中天人合一的神学思维开阔了汉人的视野,丰富了汉赋的虚构与想象;经学的发展演进也深刻地影响了汉赋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汉赋是一代文学的代表,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的兴起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而汉赋具有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却少有人谈及,本文尝试从地缘性因素解读汉赋的兴起。西汉政权是楚人建立的,楚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在西汉得到很大程度的沿袭和发展。楚辞对汉赋的影响是直接的,没有楚辞就没有汉赋。汉文化大量继承了楚地文化传统。楚籍统治集团的偏爱与倡导进一步促进了汉赋的兴起与繁荣。汉赋以深深的楚地烙印为特色,在文学史上彪炳千古。  相似文献   

10.
《楚辞·九歌》是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组优美的祭事诗。它以古楚的人民信仰和神话故事为题材,表现了楚地的社会习俗、山川风貌,以及深婉的情致和英武不屈的民族精神,成为我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楚辞·九歌》作为一组祭事诗,所描写的对象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而...  相似文献   

11.
楚辞,这种文学体裁的内容与形式,均具有浓郁的楚地色彩,其中,楚地的原始宗教对它起着重要的作用。 战国各国皆有宗教,而以楚地为盛。《汉书·地理志》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文物考古则印证了历史记载。湖北江陵战国中期的天星观一号墓出土的竹简中有2700字有关卜筮、祭祀的简文,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儒家等学说的理性精神渐居上风,楚地却巫风盛行,楚人仍沉浸在鬼神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2.
楚语,是楚辞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和楚声、楚地、楚物共同形成了"楚辞属楚"的这一鲜明的地方特色,因而,研究楚辞中的楚语,是楚辞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楚辞中的楚语研究是四者中最薄弱的环节。东汉王逸及宋代洪兴祖为后代的"楚语"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楚语"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楚辞》中之"楚语"的专著。姜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他深厚的学术根基两方面相结合,为20世纪楚语研究做出了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囿于史料,屈原的婚姻难以稽考,作为其人格重要组成部分的婚恋观,虽未见有人论及或研究,但通过现存的楚辞资料,却可窥见一斑。屈原所追求的女子门第高贵、性情奔放、品格修美且感情投合,这与先秦的宗法等级制度及楚地人情风俗是一致的。从楚辞作品入手,分析论证屈原鲜明的婚恋观,是对楚辞文化研究的新开拓。  相似文献   

14.
《楚辞》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造成这种地方色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楚辞》作者采撷了大量的“楚地词语”。自屈原所处的时代至今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楚辞》中的一些词语,仍然活跃在屈原的故乡——荆沙地区群众口语和民间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楚地和楚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永贞革新"被贬楚地的刘禹锡在他贬谪诗的创作中受楚地敬巫祝、日火崇拜等风俗影响,其诗显现出新的光芒色彩;对楚地的古迹风物这类人文意象的描写,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内涵;对楚地风雨四季这类自然意象的描绘,使其诗有了更多的灵动气息。不幸的遭际却让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楚辞”是战国末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但它并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楚地民间长期流传的楚歌、巫歌和神话故事,春秋中叶诞生于北方的《诗经》,以及战国时代兴盛了近三百年的散文,都对“楚辞”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楚辞”赖以产生的坚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楚辞,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成熟的第一标志。那么,楚辞浪漫主义艺术源流究竟在哪里呢?,一般来说,楚俗、楚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民间文学,代表作家的倾向等等,都各自会对楚辞的风格发生巨大影响。但我以为,楚人、楚地的浪漫色彩当是其形成、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钦定补绘离骚图》是目前最完备的《楚辞》图绘本.它运用多种展现方式对《楚辞》诗歌内容进行摹绘,记录了画师对诗的阐释过程.画师过分忠实地还原诗歌文本,出现了诗歌内涵的消解.《钦定补绘离骚图》在编绘体例上有因袭萧云从《离骚图》的痕迹.由于创作背景不同,两书创作的目的、展现的现实风貌和表达的情感也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20.
洪兴祖<楚辞补注>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楚辞>阐释文献.近20年来,这一历史上的楚辞研究专书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洪兴祖与<楚辞补注>的论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楚辞补注>的研究拓宽了道路.从文献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及专书研究三个方面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对此课题的整体性了解,使我们对<楚辞补注>研究的发展现状能有总体性的把握.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对<楚辞补注>的研究应纳入"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并应该对此书在楚辞文化阐释方面的作用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