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目录学视角下,考察《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作品,了解两志对小说的类别性质、源流功用的认识与阐述,梳理两志所反映出的"小说"观念,从而把握中国"小说"观念从汉代至唐初的嬗变脉络。  相似文献   

2.
<苫羊山志>是东阿县第一部村志,志中详细介绍了苫羊山的历史、地理及依山而形成的古村落之人文、风俗情况,是我国史志林中的一支奇葩,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依据志中描述,可以感受到当时苫羊山一带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李昴英仅为重修的《南海志》作序,并未参与该志的纂修,订正黄佐、郭、阮元先后纂修的《广东通志》在该志名称或作者上出现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证《隋唐志传》与《唐书志传》成书年代的先后 ,可以确认《隋唐志传》“罗氏原本”的存在 ,从而为《隋唐志传》“书成远在正德之际”说提供有力的证据。《隋唐志传》在正式刊刻之前的正德、嘉靖年间 ,曾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这类“抄本小说”的存在 ,说明明代前期并非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期” ,明代前期实际上是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 ,它为明代中后期长篇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小说观和小说史观是构建小说史的核心和灵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规范了中国小说史学八十多年的发展.然而,其以小说为虚构的故事的现代小说观与六朝志怪和志人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认知方式大相径庭,按照进化论所构建的小说发展线索也不能客观反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实际.中国小说史的建构从鲁迅开始,不必也不应该到鲁迅就结束,全体小说研究者都有责任和义务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重构中国小说史,让中国小说史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以推动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努力探讨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及其文化特色,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记体文学批评”是指以传记为体例,以作家为传主,体现一定文学批评意识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司马迁《史记》首创中国古代传记体文学批评以来,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日滋月益,以至卷帙浩繁,蔚为大观。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主要集中于《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之中。考诸二书及其目录提要,借鉴《四库全书》文体分类方法,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大体可分为六类:正史、别史、传记、总集、诗文评、词曲。据此,可窥见其整体面貌、源流正变、文类特征之大概。本文通过对中国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的初步研究,为传记体文学批评的相关研究提供最基本的史料基础和理论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报刊、杂志与书籍的大量产生,形成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现代文学文献不仅数量上堪比高山瀚海,并且由于向来整理(编目)不够、保存分散(散在全国各大图书馆),所以要从这奇峻难攀和深不可测的“报山”“刊海”中搜罗、编辑一位几乎被大家遗忘的作家的诗文,先确定几条行之有效的稽查线索,找到“上山”“下海”的门径,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一志作为意大利耶稣会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之一,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童幼教育·西学》介绍了欧洲教会学校当时的教育体系,是先文学,再众学,最后到天学。《童幼教育·西学》是以耶稣会的《教育计划》为蓝本的著述。《教育计划》全面反映了欧洲中世纪耶稣会的教育实践。据目前挖掘的文献考证,高一志是第一个明确介绍了落热加和哲学概念的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并且指出了逻辑在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