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涉及上中下游多地区利益,任意一方的独立作为无法解决问题,开展协同治理是必由之路。追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协同效应有必要梳理府际之间存在的政策差异。文章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中央政府和长江流域地方政府关于发文时间、发文单位、政策工具的对比分析,总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关于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差异,进而探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现实状况及进一步的政策供给。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央地总体差异较小,地方政府之间在重视程度、响应速度及政策工具组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政策差异与中央政府的立场、各地的资源禀赋、地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等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政策制定者既要基于具体情境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和措施,又要通过区域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水污染治理。水的流动性决定了流域治理是系统工程,任何主体的单独行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实现上下游的协同共治。构建包含利益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和协调合作机制的长江经济带水污染协同治理系统,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水污染治理协同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污染存在整体协同治理能力较弱、区域联动机制不完善不成熟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流域区域利益激励机制差异大、监管机制整体重视程度不足、协调合作机制缺乏持续性等。基于此,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水污染协同治理水平的建议,具体包括构建利益激励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长期持续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连接经济带内分散经济联合体的基础.长江经济带覆盖东中西三大区域11省市,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转型的重点区域.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在生态共治实践过程中,归纳出生态环境共治机制的主体困境、协调机制的利益冲突、协同机制的制度困境是制约其生态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壁垒,折射出其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一体化协同治理机制应从治理主体、治理路径、治理模式出发,充分考量其相互联系与作用性,构建决策、目标、利益、责任、绩效、保障六体合一的完整系统结构,并且实现目标设定、利益协调、监督管控、资源优化、绩效提升、信息共享等功能的融合,才能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5.
在梳理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的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2012—2017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产业绿色发展反哺绿色金融成效显著,二者已达到良性共振耦合,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发展阶段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阶段到良好协调,并向着优质协调靠拢;第二,上游地区产业绿色发展已形成了区域内合作机制,产业绿色发展迅速,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自2012年以来上升最快;第三,九省二市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侧重点不同,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一定差异,但都达到了良好协调阶段。针对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和产业绿色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绿色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可以推动绿色创新和实体经济增长,金融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分组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效果优于下游地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绿色创新渠道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但在下游地区绿色创新没有发挥中介作用。为此,长江经济带应当培育创新人才,推进绿色创新;合理配置资源,明确金融市场导向;注重金融监管,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轴、稳定轴、联接轴和枢纽轴,雄厚的资源配置、纵横的交通网络、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多元交融的长江文化和经济开发的国家战略,造就了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将在全国产生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和基础,而绿色经济是生产生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检验高质量创新能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基于高质量创新和绿色经济的内涵,测度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高质量创新系统与绿色经济系统的综合评分,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判两系统的协调性及滞后类型。结果显示经济带下游区域高质量创新与绿色经济达到勉强协调阶段,而中上游区域尚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同时,高质量创新显著影响绿色经济,而绿色经济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有待增强。为此,应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推动研发环保技术和高效率技术,开拓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构建绿色创新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长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创新发展效率、绿色创新协同效应。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上中下游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梯度递增格局,沿线11省份在全国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长江经济带工业创新发展动能呈"V型"增长态势,沿线11省份在全国总体处于相对靠前水平;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创新发展协同效应显著,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主要驱动力。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创新协同发展,应大力建设绿色开放创新平台,强化工业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加快绿色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发挥各地区工业绿色创新比较优势,构建多元产业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以金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跨区域的资金投入效应、资源配置甄别效应、成长跨越效应和产业创新发展效应出发,探讨金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和机制。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内金融资源跨区域推动产业发展现状、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层级化发展现状以及金融跨区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后,提出以金融中心建设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对.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商贸流通区域差异较大,应建立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发展的战略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空间协调机制,制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区域 ,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追求发展速度,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新时代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环境承载力、环境管理力、环境友好性、环境抗压力、环境稳定性5个维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基于 2007—2017年的时空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向好,但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依然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时空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建议。 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2013—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绿色物流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指标权重,通过构建绿色物流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以及空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讨.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绿色物流与经济发展处于勉强协调状态,部分省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其周围的省市耦合协调度较低,空间差异性较大.因此,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各省市应当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区域的物流绿色化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物流绿色化要素交易平台,最终实现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布局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业和国际贸易呈现新态势;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种植业呈波动上升,农业要素和水耗持续增加;长江经济带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逐年增长,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其中,化肥施用强度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标准;农业废水排放总量也在不断增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需协同发展,调整农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内陆开放港口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国际贸易,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同时,需要提高发展现代生态友好型农业,降低投入产出比,控制化肥、农药等污染。工业绿色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齐头并进,方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近10年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数据,选择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均图书量、生均计算机数量、生师比、专任教师合格率等8个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育层次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基础教育整体的均等化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长江干流9省市的经济分析入手,从生态长江、现代物流视角,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问题。文章利用智猪博弈理论,针对长江经济带难以真正形成经济体的症结,提出以国家战略管理长江,呼吁"大猪"(下游省市)先动,以此推进和完善长江供应链体系并建立上下游资源与生态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绿色创新效率作为“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融合点,已成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视角,对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域省际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相互依赖关系与空间溢出渠道逐年增多,空间关联网络密度逐年提升,各省市皆受到其他地区和整体网络的影响,等级森严的空间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结构也日趋稳定,但各地绿色创新效率的协同发展仍有待提升;网络中板块的形成打破了传统行政边界的桎梏,各省市逐渐由离散走向联合,扩散辐射作用使流域省市间形成集群化发展;板块间关联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马太效应”明显;此外,囿于流域间在经济发展模式、绿色创新环境的较大差距,跨地域创新合作的意愿与动力被削弱,绿色创新效率的要素流动受阻,导致省市间存在关联的概率降低。因此,流域省市应依据其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角色与作用,从整体上把握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空间传递机制,形成“属性—关系”驱动型发展思路,缩小绿色创新环境差异,促进要素跨地区流动,进而实现全流域经济的绿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ISO14001认证为代表的自愿性环境管理战略能否有效激励长江经济带企业经济效益,解答这一问题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OLS模型和DID模型实证分析自愿性环境管理战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企业自愿性环境管理战略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传导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长江经济带企业自愿性环境管理战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发挥中介效应;在企业异质性检验中,自愿性环境管理战略对国有企业、污染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研究为长江经济带企业的环境管理战略制定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证实"波特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