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神话历史可追溯到绳文时代的远古源头,当时的女神崇拜展示出日本独特的恋母文化之根.文章从考古资料中的女神土偶入手,结合日本从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史实,探讨日本神话中的母神原型,以及神话历史叙事中普遍呈现的女性中心世界,为日本文明特有的文化恋母现象找到源头和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启成教授在其论文《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中认为两河流域文明的神话传说、阿拉伯语、楔形文字等是世代相传的、大母神伊南娜是地位最高的神、月亮神为女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文中还出现了诸如“巴比伦之四”、杜尔马克神等常识性的错误,一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也及不准确。笔者对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进行了重新阐述,以便使读者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两河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3.
雅典娜女神不是希腊人独自想象出的形象,而是源于更早的地中海文明的女神崇拜传统,融合了多元文化要素后被希腊人再造而成。其直接原型是迈锡尼和克里特的米诺斯文明的女性主神兼王室守护神,其间接的原型则需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鸟女神和鸮女神。将雅典娜的复杂性归纳为八副面孔:女战神、处女神、技艺守护神、智慧之神、猫头鹰女神、蛇女神,以及城市守护神和父亲生育的神,分别探讨其文化渊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4.
涂山氏与女娲之间有很多类似性.她们都是古代南方的女神、都是禹的妻子、都是婚爱生殖之神、都是石神、都曾经被碎尸.因此,可以断定两者在远古夏人原初神话中本是同一个神祗,只是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被分离了.涂山氏女娲在夏人创世神话中具有重要地位,她生育了天空之神启、创造了人类、给人类制定了婚姻法规,她战胜了共工头触不周山导致的宇宙大灾难,最后她被儿神启杀死碎尸,尸化诸神万物,完成了夏人神话创世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5.
大母神原型在原始人的神话和仪式中以各种女神、女仙、女妖的形象出现,在文明时代的文学、艺术中也以不同的女性形象现身。分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母神原型“并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任何具体形象,而是在人类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种内在意象”。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麽教法事中一般都设有布洛陀和麽渌甲神位,麽教经文中有“去问布洛陀,去问麽渌甲”的经词。麽渌甲是由壮族创世女神姆六甲演变而来,麽渌甲与壮族民间生育女神花婆、与壮族众女巫崇拜的女王实属同一个人神,是壮族民间女巫和麽公共同崇拜的女巫头。  相似文献   

7.
伊阿库斯考     
针对古希腊埃琉息斯秘仪中年轻神祗伊阿库斯的身份辨别存在争议问题,采用了历史学、语音学和文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这位神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区别,得出了伊阿库斯是秘仪的引导之神,是仪式呼喊的人格化神,是得墨忒耳女神的精灵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民族志资料表明,侗族称"万物之母"萨玛神为"玛"(Means/mah323)①,古希腊神话亦称"大地女神"该亚为"玛"(Ma/ma31)两者读音相近,意义相通约,都指祖母.不过,作为古希腊文明源头的"大神母"神话,譬如"玛"神化身的"大地之母"神话,因古希腊文明断隔的原因,其意义蕴含亦随之消歇;而偏居我国西南一隅自称"干"(Gaeml/k m55)的族群社会的神话记忆基础,尤其是有关"大神母"萨玛神的"无意识"记忆基础,却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认知行为及其所指认的意义世界,譬如影响着这个民族对人类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与男女地位的差别的思考,对女性话语与"女性书写"(Ecriture feminine)②的持守与选择.基于此,以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重新审视具有阐释性功能与反映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大神母"萨玛神隐含的"意义体系"③,无疑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④.  相似文献   

9.
代表日本傀儡戏发展最高形式的"人形净琉璃"大成于17世纪初,与能乐、歌舞伎并列为日本三大剧种之一,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太夫"是日本傀儡戏神,其诸多神格与中国戏神完全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百太夫祠一般不单独建立,而是作为八幡神、夷神等异国神的附属神受到祭拜,暗示了其与域外文化间的亲缘关系,亦表明中国傀儡戏是日本傀儡戏最为重要的母胎之一.  相似文献   

10.
被占领时期日本联合国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占领时期,日本在研究媾和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联合国的关系,确立了尽早加入联合国的目标。此举主要目的在于摆脱孤立,重返国际社会,并依靠联合国安保体制维护自身的安全。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现实下,日本的联合国政策又不得不严重受制于美国,其对联合国的安全依赖伴随美苏冷战的加剧而不断弱化、虚化,最终被日美安保合作取代。  相似文献   

11.
北方满族阿布卡赫赫,南方壮族女米洛甲,苗族蝴蝶妈妈都是创世女神,本民族伟大的始母神,这是三位女神之共性。有五方面差异:女神出世的差异,神力、神格、在民间信仰中的差异,以及萨满教、麽教、巫教之差异。差异源于:满族先民乃猎牧民族,水泡泡图腾;壮族先民乃水田农耕稻作民族,花图腾;苗族先民乃水田农耕和山地农耕稻作民族与造林民族,蝴蝶图腾。  相似文献   

12.
谚语形成于大众社会生活,口耳相传,通俗易懂,高度凝练地体现着人类生活中的感悟和智慧。从描述日本人生育礼俗的谚语群中,归纳分析反映日本生育礼俗的谚语,考察日本民族的生育观念,揭示日本人在生育礼俗中的生育观念、生育崇拜和产神信仰、妊娠禁忌、产污信俗和生育礼仪等。通过谚语研究日本生育礼俗对了解日本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代民间崇拜羊,汉画像中有宰羊、剥羊皮、烤羊肉串、挤羊奶和捕羊、卖羊等画面;所谓“羊大为美”,羊有食用价值,满足人们物质和财富的需要.汉代民间还将最早饲养羊的部族姜姓,演绎为以羊为核心的大母神崇拜和重生的仪式;而将部族羌姓,看作是饲养羊部族由母系转化到父系氏族时代之男权张力的表现.作为祭祀的牺牲,羊占据了主神的地位并被刻画为翼羊,由此升华为福祉和自由的精神偶像,所以被写成祥.说獬豸即所谓的独角神羊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实际上是说,法制或民法的起源是远古传说时代的牧羊部族所率先发明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一部女神的兴衰史就是一部女神与男神博弈、融合并且被男权话语改造臣服的历史。进入父系氏族阶段后,女性逐渐失去了话语权,男权按照自己的理解改造女神,形成了清末女神数量极低、职能单一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壮族敬崇(女米)洛甲。侗族敬崇萨天巴。瑶族(布努瑶)敬崇密洛陀。她们都是创世女神。“(女米)”,壮语,“母亲”的意思;“萨”,侗语,“祖母”(即“母之母”与“父之母”)的意思;“密”,布努瑶语,也是“母亲”的意思。确切地说,(女米)洛甲、萨天巴与密洛陀都是创世母神。壮族人民塑造的创世女神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从流传于广西东兰一带的祀神古歌《(女米)洛甲》所唱颂的来分析,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巳搜集到的部分(详见附录)唱颂了这位母亲  相似文献   

16.
印度教万神殿中女神是一群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们拥有诸多面向和属性,其中最显著并尖锐对立的是慈悲和凶暴.印度教复兴改革者在民族、国家和宗教危机时期选择特定女神,并利用女神的这两个面向作为其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和象征,作为团结印度教群众、打击英国殖民者的手段,最终通过印度女神—迦梨和杜尔伽—母亲—祖国(民族国家)的模式成功塑造了印度民族女神的形象,对于在印度教群众中形成平等观念、统一观念、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共同体意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甲篇向世人提供了创世纪神话方面的宝贵资料,其所展现的女娲形象有二:创世神和对偶神,后世奉女娲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或始祖母、母亲神、婚姻神、媒神乃至生育神等,均基于女娲的创世神和对偶神形象。楚帛书的楚文化地域特色鲜明:战国时期具有浓厚巫术文化传统的楚地,是"开天辟地"创世神话故事传播的极佳土壤;楚帛书作者把过去的神话传说与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一一纳入楚民族的神话系统;楚帛书甲篇创世神话中涉及的几处地名,多数已被学者确定为楚地。楚帛书所载反映战国楚地女娲信仰应是无可争议的,对于研究女娲与古庸国关系的价值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女神命运的演变与地位没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荣权 《南都学坛》2008,28(1):82-85
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女性神都具有十分显赫的地位。随着文明的演进,后天的道德规范、文化品格被超时空地投射到传说中的女性神身上,使远古的女神地位出现了集体没落现象,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古代女性神命运的演变与地位的没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神话的重组使女神丧失独立的政治与社会地位,从而使其命运发生逆转;仙道文化的滋生与渗入,使女性神纷纷由神界走向仙界,不仅导致神话内容变异,而且也改变了女性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月亮在世界的古老神话中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女神。在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剧中,月亮便传承了月神的品格,并通过女主角莎乐美展现了出来。莎乐美公主与诡谲之月神秘相通,美丽而倔强,她的悲剧命运昭示了唯美主义信徒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一 上古时代的古罗马人统治了地中海沿岸,由于与希腊文化互相渗透,于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生产女神维纳斯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犹忒便合而为一,从此人们一直称维纳斯为爱与美之女神。我区青年诗人刘岳华,将她的长篇散文诗取名为《维纳斯星座》,其寓意可谓贴切而又深刻。 作为残疾人的刘岳华,于70年代末开始在宁夏文坛崭露头角。十多年来,她自强不息,拼搏在变幻纷纭的文学舞台,既经历了由天真少女到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又历尽艰辛,勤奋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