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探究作为中国经济运行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性,系统总结和提炼这一体制的显著优势。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和政治立场,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相结合,将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理念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进一步在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要素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建设等方面不断突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制度变迁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旧中国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成功探索为中国社会选择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制度之门,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危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心血,是契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它使社会主义潜能得到充分释放,社会主义独特优势得到极大展现,社会主义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政府主导型渐进式制度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成的主要方式,它既坚守了社会主义原则,又创新出独特的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制度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被实践证明的遵循社会历史规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受到人民群众拥护、具有显著优势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承继于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镌刻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从容自信;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贫穷落后国家走向繁荣富裕贡献了中国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主张,为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体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构建了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实现平衡充分发展为逻辑主线、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指向的逻辑链路,为中国经济发展描绘了一幅高清全息图.透彻领悟这一思想体系的学理逻辑,既有利于开创当...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指针.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核心和主旨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人民立场的研究和关注度持续攀升,就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等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展开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及研究内容、方法和视域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需从研究概念的规范性、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不断予以优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两个确立”,使中国制度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科学评判一国社会制度优劣提供了多维标准,主要包括制度的社会功能、价值取向、治理效能、社会契合度与体系自洽性等五个方面。依据这五个方面的评判标准对中国制度优势的生成条件与彰显逻辑展开探究。中国制度优势的生成条件,可以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动力、民主集中制和强有力的执政党五个方面;中国制度优势的彰显逻辑,可以归纳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广泛而不间断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守正创新、高度包容的制度文化建设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制度自信是对制度效能的积极评价和制度优势的坚定信心.制度自信与制度的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相伴相生,源于深层制度理论的指导性、创新性,更源于在制度实践中被反复确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需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奠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实的历史、理论、实践根基.基于建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生成逻辑与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能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有着内在的三重逻辑机理.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收借鉴了苏联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其理论逻辑;在具体实践中坚持文化建设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良性互动是其现实逻辑.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障自身历史逻辑与现...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古今中外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深化发展是该思想形成的理论根基,体现了深厚的理论逻辑;习近平40多年丰富的基层磨练和地方从政经验及领航中国后的伟大经济实践,体现了丰富的实践逻辑;应对国内外严峻形势的发展诉求是该思想形成的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以祖为师”、“以美为师”三条路线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依据是:防止过“左”的逻辑,以消除对前苏联结局的“隐喻”性担忧;防止复“古”的逻辑,以减少官僚传统及其“影子”对现实的干扰;防止过“右”的逻辑,以驱散将普世价值“过度引伸”导致的迷障。  相似文献   

14.
制度优势又称制度优越性、制度自信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教育是个老话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结果,另一方面为制度优势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理论自信培育制度自信,将理直和气壮统一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在“四史”教育中坚定历史自信,感悟制度优势;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以“中国之治”伟大成就印证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价值;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标识,在比较中确证制度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把握:从理论的形成历史和发展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理论形态、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严密的层次结构,依次表现为哲学基础、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历时态和共时态这两个方面的逻辑结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结构严谨的理论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自信这一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自信这一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吸取世界政治文明的成果,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这个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更加成熟。全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文化积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为理论传承,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为理论镜鉴.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对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