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阳节是民众生活实践和文化创造智慧的结晶,呈现出以线性为核心的生活传统的累层,以及多民族、多地域不同身份民众的多元共生、共享的生活.重阳节核心要素是其意义表达、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新时代,以重阳节核心传统为中心的品牌塑造,成为当代人生活的表现.重阳节品牌建设表达者、组织者,成为重阳节重构的推动者、实施者.各地利用重阳节品牌增强区域性凝聚力和扩散力,重阳节品牌建设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
重阳节是民众生活实践和文化创造智慧的结晶,呈现出以线性为核心的生活传统的累层,以及多民族、多地域不同身份民众的多元共生、共享的生活.重阳节核心要素是其意义表达、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新时代,以重阳节核心传统为中心的品牌塑造,成为当代人生活的表现.重阳节品牌建设表达者、组织者,成为重阳节重构的推动者、实施者.各地利用重阳节品牌增强区域性凝聚力和扩散力,重阳节品牌建设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3.
重阳节是民众生活实践和文化创造智慧的结晶,呈现出以线性为核心的生活传统的累层,以及多民族、多地域不同身份民众的多元共生、共享的生活.重阳节核心要素是其意义表达、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新时代,以重阳节核心传统为中心的品牌塑造,成为当代人生活的表现.重阳节品牌建设表达者、组织者,成为重阳节重构的推动者、实施者.各地利用重阳节品牌增强区域性凝聚力和扩散力,重阳节品牌建设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4.
早期重阳节习俗中的菊与茱萸,有着驱祸、延寿的实用功能,因此饮菊花酒与佩茱萸的重阳习俗在民间自发仿效,代代相传.同时,因为陶渊明爱菊,使得重阳风物--菊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被视为隐士标格,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因食菊、簪菊、赏菊、咏菊的习俗,成为一个令人追怀的风雅之节.但今日之菊与茱萸已成"明日黄花",重阳习俗也不为人所知.要让重阳节习俗能生动地再现于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外延物化,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富有文化意蕴的具体物质形式,如通过有菊与茱萸等来重新张显重阳节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可使这样一个节日不至于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5.
品牌专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共同构成了品牌专业文化。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文化建设可以立足于打造品牌名师为主导的品牌专业师资队伍,优化品牌专业课程设置,健全品牌专业管理制度,完善品牌专业物质文化建设,培育学生品牌专业文化综合素质等路径,进而达成品牌专业文化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发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现代文化建设,需要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区别“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于把握文化传统的精髓,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化传统的“传”与“变”是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前提。使传统服从现实、更新传统是解决现实与文化传统的矛盾,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本途径。现代文化建设的实质是文化的再创造,既不是抛弃传统,也不是照搬传统,而是融汇古今,再塑现代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揭示了文化的波动特性,从共振原理出发深入探讨企业文化与顾客文化共同产生消费文化的形成机理、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造品牌文化的企业文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植根于中国长期稳定的农业社会,伴随着中国农村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我国农村影响较为深远。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 ,这不啻是一笔极其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生生不息 ,世所罕见 ;在建设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 ,传统文化无疑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传统文化既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料 ,也是其出发点和现实基础。本文拟对此做出阐述 ,同时 ,澄清某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教育的根本途径是文化育人。对人的精神和人格的培养与熏陶不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文化的培育。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人,其才能再大也不是社会需要的人。这种培育与熏陶,不同学校应有自己的特色,特色的源泉就在于不同的校本文化资源。没有对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精神的回归,没有自己文化品牌的建设,没有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文化育人依然摆脱不了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11.
依循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路,联系当前社会,寻求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从四个方面,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现代新伦理的构建、道德与法制的互相促进、人文精神与科技理性的互补互动,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中发掘可资利用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塑造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性精神,以道德教化补法制建设之不足,构建现代新型伦理,营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健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人的教育,人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全面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给职业教育注入文化的内核。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优秀因子,可供我们建设高职文化时吸收借鉴。这些优秀因子包括儒家的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墨家的"德、言、术"与科学的实践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陈明太 《金陵瞭望》2009,(29):80-81
雨花台区梅山街道因上海宝钢集团梅山公司坐落于此而得名,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人口近5万人,近年来.街道坚持围绕“服务大局、文化惠民”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创新创优.精心打造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工程中的基础性环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政治优势,贯穿党的历史的全部过程,具有独特的出场语境、实践样态和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建设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协同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我们党推进理论建设与促进理论认同协同共进,坚持夯实理论武装,旗帜鲜明地抵制错误思想,加强阵地建设;在价值上,我们党推进理论建设与坚守人民立场协同共进,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大众化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是传递客家传统生活风貌及设计文化特质的有效物质载体,对其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促进现代设计的良性发展。通过对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概念、类型、发展态势的研究分析,挖掘得出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具有生态质朴、简而不凡、师承传统、原乡性、寓教性、民俗适应性等文化特质,进一步探寻得出对生活方式的重塑与再思考及对设计发展方式的反思与完善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核心切入点。最终提出运用数字化协同保护策略、构建设计文化产业链、促进设计文化产业模式转型升级、借助现代多元化宣传模式及教育力量等方式,实现对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现实考察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从文化哲学视角对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是中国政府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机构。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成立,之后,孔子学院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建立了近500所的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架构完善更加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作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不仅强调促进价值观的转化认同,还注重坚定文化自信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更应最终落脚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整理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或听到、看到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把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怎么写。习作完成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丰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