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格的黄帝指的是真实存在的具有人的品性的黄帝,属于这个系统的黄帝的形象有远古圣王、华夏始祖、人文初祖等.此外黄帝还具有皇天上帝、太阳神、五方帝之中央帝、道教神仙等神格形象.人格的黄帝与神格的黄帝常常会联袂登场,令人人神难辨,故而出现了黄帝原本是神,后来由于"神话历史化"的缘故而被人格化的观点.其实无论黄帝的形象如何多元,如何复杂,其本质仍然是人不是神.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的部族首领,由于他功绩卓著,声名显赫,加之后人不断的附丽和艺增,便成了人文初祖和远古帝王,成了文化英雄和华夏始祖,经过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以及汉代的造仙运动,又成为皇天上帝和道教神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轩辕黄帝的形象,实际上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是人格的黄帝与神格的黄帝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借助女娲形象及相关事象的考察,从中国民间傩戏体系、民间"地母"崇拜、"人祖"信仰民俗三方面入手,研究中国民间神灵信仰的形象寄托。文献和田野互证表明,女娲作为生养人类的伟大祖母的至上地位,理当是中华神话殿堂里先于诸神又高于诸神的始祖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萨满教猫头鹰崇拜文化传统与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对蒙古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起源进行探讨,并通过对蒙古与其它北方少数民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并指出猫头鹰以始祖或守护神的形象出现于族源传说是与萨满教信仰中的猫头鹰能害恶灵的观念相联系,而且族源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与萨满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天命论思想作为古代蒙古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蒙古族族源传说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可以看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天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非洲博茨瓦纳火起源神话属于较早的火起源神话,文本核心情节上包含无火时代火起源神话文本群普遍具备的"初代人类对火无知(不知其用途)"和"初代人类在火未发现前饥寒交迫",文本中的火精灵形象又隐含着人类社会早期的万物有灵世界观.初代人类和火精灵两种形象在文本叙事中的互动关系充分遮蔽了火起源神话大都具有的二元对立结构,呈现出先民思维的原逻辑特征,是延续神话叙事传统并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起源神话案例.  相似文献   

6.
从日本出云的考古发现看中国越文化东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日本出云地区近年的考古发现,并以其出土的文物及民俗、信仰各方面与中国越族的历史、文物、民俗作了比较,探讨了日本神话中的'出云王国'与越人东迁移民的关系,特别是随着越人东迁而产生的越文化对日本蛇信仰之影响。这一切同时也表明,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了中国越文化东播的史实。文章还对已往中日文化交流史尚未研究到的北九州以北、西日本沿海一带的古越人活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讲述了哈萨克族民族认识与信仰意识中还未厘清的“hizir与hidir”两个概念。解析了“hizir”与“hidir”定义后对二者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也做了辨识,而后讲述了哈萨克族神话观念的相关佐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王母神话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其演变的轨迹.西王母神话人物,从西部狩猎部族"君长"的神职、文化内涵、神格特征及其传入中原以后的"神格易位"、神职重构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她从原来部族首领到中原天帝的"神母"、"天后";她严格控制神人之间不可逾越的"天规",又眷恋人世间的生活;她既是主宰宇宙天体秩序的创世大神,又积极参与黄帝所从事的统一中原大业;她支持"反抗自然灾害的英雄",又不许他们位居神界;她反对天人之间男女婚姻,又同情他们的遭遇,作一定的让步;如此等等.西王母本身的二元对立的神职、性格之间的矛盾统一性,反映了当时中原社会、经济、文化、信仰、观念等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文献记录对朱蒙神话与布库里雍顺神话进行了比较,着重考察两个不同民族的建国神话的母系形象、父系形象以及始祖形象体系,试图探索朝鲜和满族的建国神话中出现的诸神的形象及意义.如果说朱蒙神话具有天父水母的血统,布库里雍顺神话具有天父天母或者水父天母的血统.其血统无论属于天神界还是水神界,都是古代崇拜天神或者崇拜水神的民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斗姆是宋代产生的与星辰崇拜相关的道教神,与其关系最密切者,当属北斗九皇。斗姆首次出现在道经中,便是为了解说北斗本生故事,因其发愿而化生了北斗及众星。该神灵开始时没有独立神格,大部分特性都依托于北斗信仰而存在。之后随着与摩利支天的融合,开始渐渐具备诸如"三头八臂"及"猪脸"等个性化特征。同时拥有佛道二教的包容性,也使其更易于获取普通民众的信仰。至于清代中后期,随着民间化发展,斗姆信仰开始与九皇信仰并驾齐驱,并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包括持斋、游神等活动在内的"九皇斋"成为该信仰最主要的模式。泉籍人士远走南洋,也将这一信仰带出了国门,演变为今日东南亚盛大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1.
"黑""白"观念是与纳西、彝、羌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族群以及喜马拉雅周边地区和"藏彝走廊"不少族群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现象.学术界因此将"黑白"观念与有些民族的族称联系起来作了不少探讨,也有不少争论.长期以来,纳西族宗教和民俗中的"黑""白"观念成为一个争议多的问题.本文用丰富的民族志、宗教学资料和历史文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纳西族的"黑""白"观念.指出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是"尚白忌黑"的,纳西、纳罕、纳恒、纳、纳木依等族群的"纳"一词,是一个尚待探讨其含义的族名,无论它的语意与"大"、"巨大"或与"黑色"有无联系,都与"黑色崇拜"无关.此文对探讨有争议的彝族的"黑""白"观念以及进一步探讨藏缅语族族群的色彩信仰和相关的民俗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神话以神格为核心。宗教的核心是对神的信仰和崇拜。原始宗教和神话都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的神和神话的神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因此,比较、研究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对于神话的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今开远市老勒村的彝族"人祖庙"也许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续存的供奉洪水遗民两兄妹之"人祖庙".彝族的传统文化本无宗庙、无偶像.开远彝族地区却出现了兄妹"人祖庙",并以庙会形式对两尊人祖石像进行祭祀,显然是明代以降彝、汉民间信仰圆融的结晶.调查表明,历史上开远彝族及周边地区之洪水型兄妹婚神话呈密集分布,并曾一度续存着将洪水遗民两兄妹视为人类始祖的信仰,与中原地区对伏羲女娲的人祖信仰与祭仪有着某种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 ,将古典的女娲神话与当代中原地区口传神话及民俗加以对照 ,认为在男权社会中 ,女娲的神格和功能都发生了倾斜 :由大母神、创造大神和文化英雄演化为以“赐子嗣”为核心功能的生殖神。在倡导女性解放的今天 ,重新发掘女娲神话所体现出的女性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感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昭君传说多是以解释地方风物,描述昭君事迹为主的传说,这种特殊的形式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昭君风物传说圈"."传说圈"具有的审美特征和民俗文化特色促进了它的传承和扩布,具体表现在昭君形象的永恒魅力,昭君传说的艺术特色和传说中渗透的楚地民俗信仰.我们着重从总体的文化特色上进行解读,以更全面的认识和利用昭君风物传说.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从族源传说所反映的经济文化类型来推断,它传承于蒙古人脱离狩猎生活过渡到游牧社会,氏族制解体、早期封建关系得到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族源传说起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并指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它产生于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前的前历史阶段,在天命所生型族源传说的雏形上逐步发展成为诸类型的族源传说。从族源传说所反映的经济文化类型来推断,它传承于蒙古人脱离狩猎生活过渡到游牧社会,氏族制解体、早期封建关系得到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胶东花饽饽是胶东妇女根据地域特色、节日和生活习俗,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创造的一种艺术产品,运用于岁时节日、人生仪礼及祭祀等胶东习俗活动中,成为生活仪式感的重要体现。其中的“圣虫”形象,广泛运用于过年、元宵节、二月二、婚嫁、上梁及祭海等胶东民俗事象中,寓意吉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也是民间信仰的体现。“圣虫”与上古神话、原始的生殖崇拜、民俗信仰中的动物崇拜及蛇本身的特征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从中探究“圣虫”的源起,有助于对“圣虫”花饽饽做较为全面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9.
对耶稣降世的信仰是天主教用来判别信徒是否确立了基督信仰的一个标志.因此,理解耶稣的降世及其与天主的关系是信仰基督的逻辑起点.天主教会及其教义对此有"圣神(灵)感孕"说和"道成肉身"论两类解释.中国乡土文化中的感生神话、神灵转世传说及伦理观念,中国近代乡土社会的天主教民对耶稣降世教义的理解、接受与转化,折射出乡土教民信仰中的耶稣形象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土族民间“传闻”及其背后的信仰民俗事象为研究个案,试图去破解传闻与信仰民俗之间的一种意义联系。在土族的生活中,传闻和信仰民俗在一个既有神秘性却又充满现实感的平台上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传闻对信仰民俗有着强化和解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