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东北地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为目标,在农业生产取得农产品之后,继续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东北地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益于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因此,东北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应发挥中心城市农产品物流核心作用,全面推动农产品物流产业化进程,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农产品物流政府调控和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口岸优势开拓国际化农产品物流市场.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追踪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消费者以及相关专家对生鲜农产品的关注点,文章从物流规模、物流损耗、物流费用和物流滞销四个方面构建了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沙生鲜农产品为研究样本,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品售价、运输综合费用、仓储综合费用、订单响应时间、销售量、总批量、滞销量及损耗量,但生鲜农产品各级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通过系统把握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规模化定制、共同物流及流通方式变革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模式.最后,从政府规制、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创新性供应链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生产组织方式缺乏协同、农产品"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矛盾较突出等主要问题,旨在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协同化运作和管理.围绕创新性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学理论,采用描述性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生鲜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业务流程,提出基于数据价值的城市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集成配送模式,即数字化物流+城市共同化配送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生鲜品冷链物流及协同化运作和管理,必须加强农业产业组织需求驱动协同、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农产品创新供应链方案实施与政策环境的协同,这对于改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翔宇 《国际公关》2022,(2):107-109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能够极大提高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智能化程度,优化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结构,提高物流供应链运转效率,也能确保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品质,本文通过论述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供应中应用优势,从建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型;完善可追溯监管体系两个维度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物...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事关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必须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利用京津冀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样本数据,采用Malmqusit指数分析法对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都在不断提高,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相对较低。河北省11个地级市之间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较大差距,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较低主要受衡水市、廊坊市和保定市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抑制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相关的财政支出、信息化水平和农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度。影响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信息化水平,其次是农产品资本投入和农产品市场集中度。最后,提出了提高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中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流通主体发展、加强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强流通载体建设、提升河北省流通客体的品牌优势、优化流通环境以及缩小河北省与京津发展差距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作为"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一带一路"东风,各产业发展均面临绝好契机,农业自然也不例外。但福建省农业也面临物流网络节点定位模糊、物流网络协调性较差等问题,要提高福建省农产品物流效率,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必须优化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网络布局。通过对福建省九个物流节点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为省级农产品物流节点城市;龙岩市、莆田市、漳州市和南平市为区域农产品物流节点城市;宁德市和三明市为城市级农产品物流节点城市,因此,福建省应明确农产品物流节点定位,加快三层次农产品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鼓励物流主导企业自身建设与发展,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引进物流专业人才,以期为福建省农产品物流节点布局设计及相关企业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否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以碳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碳交易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而绿色技术创新在碳交易试点政策影响绿色物流效率的过程中起到负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省份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资源型省份的绿色物流效率尚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应大力推进物流业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针对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资源禀赋的省份实行差异化政策,从而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并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低。建立更系统、更社会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对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核心企业主导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整合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探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及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2000-2011年30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基于SFA方法从全国和各地区的视角分别对农产品物流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探讨了外生性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差异及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的根源.研究表明:我国及各地区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外生性环境因素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向作用;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化的综合效应,其中东部地区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变化,中西部地区则几乎全部来自于技术变化.改善和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宏观上要依托于我国地区发展的战略布局,中观上要倚重于我国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方向,微观上要注重于合理配置物流核心过程中人员、物资、资金及信息的流动.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障碍包括:主体障碍、市场障碍、资本障碍、技术障碍、组织障碍等,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应当有如下的布局优化思路:打造"成都产"品牌体系;提升绿色农产品基地档次;发展农业旅游新模式;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网络;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11.
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障碍度模型分析2011年至2021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民增收的耦合协调关系,探讨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和农民增收系统都得到了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历程,最终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能力、头部冷链物流企业经营能力、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是影响两个系统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当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全流程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政府和全社会应当加强对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民增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9—2018年湖南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湖南省农产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但是除长沙、衡阳和岳阳外,其他地区的规模效率在逐步下降,技术效率提升不稳定。这表明农产品流通业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农产品流通业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的缺乏也是抑制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的因素。采用Tobit模型考察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因此,应加快湖南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结合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现状,提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系统中以农户自营物流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以批发市场为主导和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等4种主要模式,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根据物流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模式,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物流主体、供应链合作关系和物流相关政策等方面总结了未来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化措施,为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只有包含了农产品物流、农用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等,才真正算是"农村物流"。分析了农产品配送、日用消费品配送、农用物资配送等物流配送模式;认为连锁经营是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应有之意,而物流配送则是提升连锁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将三种物流配送整合到一个配送中心,在建设农村配送网络时,既应考虑原有网络,又应该重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绿色技术创新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采用超效率EBM模型从全国视角测度分析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格局,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显著,呈右偏"V型"空间格局,下游地区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政府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直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主导力量,发挥着绿色创新核心驱动作用;环境规制、外商投资、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效益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城市间绿色创新要素竞争严重.进一步增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应加快地区绿色创新协同发展进程,加大政府绿色创新支持力度,优化环境治理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0-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区域差异的收敛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规模效率是当前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但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才是我国未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根本出路;我国技术创新效率"东高西低"格局依然存在,且大部分区域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全国仅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SUPER-SBM DEA模型,在分析物流服务业生产活动内在特点基础上,评价2008年我国地区间物流服务业生产效率得分,进而对DEA有效区域进行超效率比较及相关松弛变量分析,探讨我国物流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障碍与相应优化对策。分析认为物流服务业生产效率国内地区平均水平较低;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投入冗余;资源浪费与产出不足并存。应从区域协调发展、资源投入与利用及产出控制角度分别采取可行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但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端口的创新驱动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制造业升级效应.将制造业划分为上下游产业端,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和提升路径进行比较研究.选取制造业产业链中62家上游企业和70家下游企业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比较评价上下游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分别研究有效提升上下游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制造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不同;较高的财务绩效和政府补贴对上游企业会起到重要作用,企业规模大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企业规模小、财务绩效高以及政府干预少会对下游企业产业有益作用.因此,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正确认识政府补贴的作用和方式,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流距离”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效率总体呈现持续提升的态势,但地区间和地区内物流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效率呈现空间正相关性,物流效率相近的省市在空间上集聚分布;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效率呈现阶梯状分布格局,下游地区持续领先,中游地区快速提升,上游地区增长缓慢.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业跨地区协调高效发展,应构建区域整体物流联盟、下游地区推进物流业溢出效应、中游地区发挥物流业通道优势、上游地区培育物流业增长极.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农产品较低成本及较好服务效果的并举,而且能够带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技术流,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要以农产品物流系统为出发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各类优势农产品物流的特征,从确定农产品物流系统总目标、优化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等方面来构筑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