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性是事物在历史中现实地存在的特性。黑格尔力图从本体论角度探究历史性,但并未给予历史性以立足的现实根基。他以理性辩证法理解历史性,流于逻辑牺牲历史的结局。马克思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历史哲学唯心主义本质的根源在于割裂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关系。马克思不再沿袭对历史思辨探讨的路径,而是将历史纳入存在论之中,从现实出发理解历史。历史是人与自然在感性活动中都被改变的过程,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生产物质生活是第一个历史活动,感性需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感性意识不是现成地被给予,而是由劳动生产出来。正是马克思确立了真实的历史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还开启了存在论新视域,成为真正深入到历史本质之中的思想学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马尔库塞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人道主义解读的理论起点和精神实质来瓦解长久以来对马克思哲学之根本性质的近代形而上学的遮蔽。在对人道主义的解读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我们也将阐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之问题的讨论是如何突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视域而进行的,以至于任何企图将马克思哲学置于形而上学之内来理解的努力都必然会被形而上学自身的逻辑粉碎。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存在论对马克思思想变革的影响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实践观.费尔巴哈人本学存在论革命将历史指认为是活生生的具有生命特征的"生命历史",具有两大理论支柱:一是生命历史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实体的可感对象.历史现实的起点是"感性确定性",就其对实体功能的区分而言,包括"可感对象"和"可感能力".二是生命历史是人的实体的感性活动.马克思思想的深刻变革与费尔巴哈的存在论革命有着密切关联,并且在一开始就蕴含了超越费尔巴哈的要素.人本学存在论对马克思后来创立的唯物史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长期以来遭到误解的概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只是把自由放到认识论中论述,忽略了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和本体论(存在论)意蕴,因而也就不能把握住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休闲理论不但体现在他对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的追寻,关键体现在他强调休闲活动必须突显文化精神的合理内核。以马克思的休闲文化理论为指导,我国必须加强休闲教育,规范休闲产业,在休闲中传承民族精神,以实现休闲的科学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的阐明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第二国际理论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领袖在马克思哲学阐释定向上所构成的那种对立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把握这项任务的基本性质。而柯尔施正是通过对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猛烈批判,开启了一个对马克思哲学之阐释定向的反拨。本文从柯尔施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入手,分析经由这一批判性反拨所构成的对立,并通过对于存在论基础的检审,提示柯尔施这一批判的意义和限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是建立在他对人的存在的理解基础上的。他认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这种有生命的意识活动使人成为“类”的存在物 ,人成为“类”的存在物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因此 ,人的生命活动不是“为意识而存在的活动” ,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对象性的生活的活动。这种对象性的生活 ,就是在确实在外的、真实的对象身上表现和确证自己的生命。这种活动表明人是在自然界中 ,在对象世界中存在。因此 ,只有在人的对象性存在中 ,在人的“类”存在中 ,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 ,才能发现真正科学的人道主义。所以 ,我们只有在马克思的存在论哲学境域中才能真正理解他的独特的真正科学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者们倾向于将美学问题的解读定位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端,似乎美学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且独断地认定唯物主义一定高于唯心主义.由此出发,学者们对马克思美学的解读也就必然是使其唯物主义化.然而,这种解读模式恰恰遮蔽了马克思美学的人文立场.其实,马克思美学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即在于将美与人的存在或存在的人关联在一起.马克思战胜黑格尔进而战胜费尔巴哈正是通过对感性进行根本性的存在论改造与提升来实现的.而这种改造和提升最后又保证了马克思美学实现了对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传统解读模式的双双超越,完成了向感性学的回归.人类现实的感性生命活动就是马克思美学全新的基础.拥有全面丰富性的感性成为人类要完美存在必须努力的方向,这是马克思存在论美学的结论.这一结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彻底超越了纯粹的理论思辨,一心一意关注人的生存实践和存在质量,彰显了最大的人文情怀,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最高问题是人类的自由问题.在西方进入现代性以来,探索人类自由的道路形成了很多理论.资本主义制度和理性主义哲学并没有给出人类自由的合理方案,而马克思则开辟了探索人类自由的崭新道路,即马克思创立了历史自由观.马克思的历史自由观包括三个维度.作为历史自由,首先包括的是个体的感性自由;其次,这一历史自由要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克服来实现;最后,历史自由要在社会关系中完成实践理性的自由.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从"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到"消费和生产是同一的",再到"工作日的缩短",正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渐趋具体化的攀爬过程,是个人以感性时间方式享有创造性闲暇即真正自由的具体化过程.马克思这一自由思想及其追寻路径,对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与个人真正自由的本质关联的领会与把握,具有建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既不在于用一种本体论替代了另一种本体论,也不在于逃避或者拒斥了有关本体论的一切话题,而在于彻底改变了本体论的提问方式和立论根基,实现了由传统本体论向存在论的现代转向。马克思所创建唯物史观,为历史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存在论视域,在存在论的视域下,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被消解,人的存在以及存在的始源性结构——实践、感性对象性活动——成为历史思维的出发点,历史的本质被给予了一种合理的解答:历史是生成的,是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社会、世界历史、人向人本身的生成,是以人的创造性活动向人的存在的敞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批判了旧哲学历史纬度的缺失;他主张从主体的维度、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去理解哲学、理解历史。哲学应当关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而人首先是一个感性的、现实的、历史性的存在,必须把主体放在一定的历史中,才能深刻揭示人类生活世界的矛盾。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揭示出了人的社会本质。从历史的纬度.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思维,有其存在的"本体论承诺".辩证法也就生成于对其"承诺"的"本体"的寻求、批判之中,因而辩证法总是与本体论纠缠在一起的.批判性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但这一批判本性,决不是一种对事物的简单否定和反驳,而是对其所承诺的"本体"所内含的"矛盾"的反思和批判.正是这一反思和批判,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根本"的实践批判的辩证法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4.
15.
邓小平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作为建构其历史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既符合建构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是他对当代世界主题、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性反思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指证实践哲学的内在论性质,葛兰西有效地批驳了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在存在论基础上的抽象物质的或者说唯心主义的方向,从而要求根本性地终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中向“前康德”哲学境界的倒退。葛兰西虽然试图用“历史主义的或现实主义的内在性”来标识实践哲学的“内在性”同黑格尔的“思辨的内在性”的区别,但因其对李嘉图的过度褒奖和对哲学“思辨”形式的保留态度,以及在存在论基础中的游移,这两种“内在性”之间的原则差别并未得到内在巩固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抽象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本体论问题,首先是个匡定学科领域问题,实质是关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理论.人类的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发育发展理路,有两种基础性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程度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程度;二是时代的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天才的理论思维在于:以实践思维深刻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唯物史观思维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用以回答了世界本体问题;以彻底的辩证法思维解决了世界存在的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等关系问题.三者内在观照、交叉融通,科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8.
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重建价值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问题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的唯物史现给我们重建价值哲学以重要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并进而在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的基础上重构价值哲学。我国当前价值哲学的研究现状要求我们自觉地将价值哲学奠基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之上。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在此在生存的基础上探寻历史,把历史现象提升为"历史性",其因奠基于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性而具有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本真的历史性是"命运—遗业—天命"的统一体,非本真的历史性则是对其生存论源头的"遗忘"。历史学因奠基于历史性而成为此在在世的存在方式。由于此在的生存本身是时间性、历史性的,海德格尔的历史性思想就是一种历史主义,但它因奠基于生存论—存在论基础之上而提升为一种新型的历史主义,即"第二等级的历史主义"。由此形成了一种以"历史性"和"第二等级的历史主义"为标志的生存论—存在论的思辨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的:哲学与现实的同一性原则激发了马克思的宗教、政治批判,而包含在这一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研究又反过来促使他明确了哲学的世界化诉求;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意图使哲学贴近现实的一次尝试,这一尝试虽不完全成功,但却启发他重新提出了哲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要求以"非哲学"的方式发展哲学,而马克思也正是在把"纯哲学"转化为历史观、特别是转化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彻底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所有幻想。至于有研究者否认马克思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则是由于他们错误地将马克思的理论意图理解为了对具体经验现实的无条件的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