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农业产业发展既是脱贫攻坚时期消除绝对贫困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减少相对贫困的重要路径。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业产业开发多以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现实中,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存在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基础设施欠缺、综合支撑不足等问题。本文剖析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困境,以西藏深度贫困村庄的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为例探寻打破困境的措施。经济作物产业扶贫要遵循区域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双重逻辑,强化扶志与扶智、因需建设、综合支撑等路径,破除限制条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复合性、系统性等特征的文化系统,融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其多元价值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于遗产地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和产业等三个方面。乡村生态振兴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圈中的养分循环等。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帮助牧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推动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价值,则是乌拉特后旗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中,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构建了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产业体系,通过戈壁红驼相关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为遗产地的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支撑,而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高质量推进还能促进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实现,从而整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农业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人才振兴的培育地、文化振兴的策源地、生态振兴的新智库、组织振兴的孵化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即服务于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目标的“六个一”产业振兴模式、服务于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双水双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服务于城郊地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目标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可复制、易推广、能成型”的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与乡村研究的学术史表明,乡村振兴是现代城乡关系由分工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演进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内生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乡村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的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的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乡村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推进乡村产业培育与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组织变革、集体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培育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提升其战略实施成效。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推动脱贫农户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农户现代化转型的内在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支撑。从乡村产业与脱贫农户融合共生的经济性质出发,提升农户经营能力,优化机制设计,推进不同脱贫农户经营乡村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切实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5.
智慧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路径,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策支撑、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但是也面临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智慧农业电商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为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安徽省应立足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收益分配,提升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不仅能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对"脱贫攻坚""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存在的基础设施制度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期望通过相应的举措助力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动因表现在乡村振兴升级为国家战略推进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城市化进程中保障性需求促进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农业创业及新兴科技及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提供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技术支撑。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机制不完善及创业支撑体系相对薄弱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三位一体"精准帮扶机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及风险防控预警及保障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帮扶的有效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创业产业引导、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与激励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扶持引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撑。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农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该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2007—2018年农业与物流业的相互作用特征,并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与物流业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耦合协调等级随时间推移发生了跃迁;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空间分布整体呈南(偏西)—北(偏东)的空间格局分布,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耦合协调性较好;规模水平及投入水平成为影响农业及物流业发展的滞后系统。该文提出,通过完善产业发展宏观政策环境,加快农业与物流业合理布局和产业融合,发挥耦合协调较好地区拉动作用等措施,促进新疆农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理论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村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提升必须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本文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能够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概念和范畴,得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理论模型。由模型可知,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由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科技人才战略、政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应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农产品产业链六个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在实际执行中又存在不同形式的交叉,从而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生态路径系统。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国内乡村建设运动的批判性继承与发扬,也是对韩日乡村建设运动及我国台湾乡村建设的扬弃与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最新战略布局与要求.从其主要内容上看,乡村振兴的展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升级与重塑,其不仅是要实现乡村的发展,更是要为中国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应形成总体规划布局,应同时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通过整体与具体双层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构,最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劲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战略是补齐农村农业发展短板,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立足中国大地助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极。乡村振兴战略与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着在农村农业发展、国家战略、国际经验三重维度上的价值取向趋同,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出路在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必须遵循"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可以在协同动力、协同主体、协同引擎、协同保障、协同基础五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首提"产业兴旺",油茶产业的发展振兴攸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分析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油茶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油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对策:一要实施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链;二要有效整合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国家级油茶技术集成平台;四要做好油茶文化的研究、挖掘、打造与宣传;五要加大油茶地理标志保护与设定法定油茶产区试点。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于2010年正式以法律形式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此后的发展实绩表明, 六次产业推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 收致富、激发了农村活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其成功经验主要在于注重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 合,实现农业增效;注重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优打造品牌,实现产品增值;注重激活多元经营 主体和多样营销策略,实现农民增收;注重活用地域各类特色资源,实现农村增色.我国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背景和目标相近,日本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提供有 益的借鉴和启示,推进乡村振兴要优化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加强平台建设,推 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赋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大人才培养,激活乡村振兴内 生动力.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新时代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研究提出新时代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面临新挑战: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创新驱动加速现代农业变革;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巨大。研究总结提出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推进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推动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转型:科技特派员从服务向“服务+创新+市场”转型;科技特派员来源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向社会各阶层各类人才转型;科技特派员从服务产业振兴到推动全面振兴转型。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案例总结新时代农业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的具体路径,探讨提升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质量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面点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必须以大量面点人才作为支撑.高校食品类专业是面点人才培养与输出的重要基地,目前,高校面点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双创"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不够,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不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需要从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加强面点人才"双创"能力培养,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从规模、结构、层次、规格等4个维度分析了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关系。延庆区多年来积累了农民教育培训的丰富经验,推进了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和社区治理的发展,提升了乡土人才的层次和规格,但存在人才存量不足,结构短缺,人才层次和规格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应推进政府统筹规划、完善多主体有效参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强化农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细化教育培训分类,以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地方农业高校应对标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立足自身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定位作用,以一定的战略思维、系统理念、融合发展、守正创新等思维理念创造性地构建和优化战略规划思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优势特色、加强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突出学科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具有自主性、前瞻性、适应性、针对性的实践路径探索,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扛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振兴要服从于国家现代化战略的总体部署.本文以中国乡村治理专家贺雪峰教授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服务老人农业》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应服务的主体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贺雪峰教授的主要论点进行归纳总结,从城乡二元结构、老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对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崔顺喆 《国际公关》2023,(20):161-163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高速发展,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从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以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基建和5G网络商用的助力下,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可存储和可追溯等优势的新媒体成为乡村旅游传播的主要阵地.乡村旅游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产业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乡村旅游新媒体传播的新特征、传播受众的行为特征、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和传播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可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借力新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也助力实现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而夯实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