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型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和主体,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是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贵州长期以来依靠大量开发资源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致使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贵州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是贵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根据贵州实际,贵州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应做好以下工作: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强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的技术支撑,完善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全民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3.
郭金虎  杜宏 《阴山学刊》2001,14(3):85-87
我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资金投入等外延扩张,仍是粗放的,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应深化改革,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体制条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推行管理的科学化,实行综合配套政策和法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分析辽宁省资源形势入手,提出了树立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意识,综合治理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学习借鉴国外节约使用资源的经验与做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就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围绕节约型社会的概念、马克思节约理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问题.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节约创造价值本属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内涵,节约资源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循环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健康文明消费模式促进国民经济的节约发展与持续发展三方面入手,对“节约创造价值”作了论证。并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在全社会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厉行资源节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控制人口数量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注重人口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走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促进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体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与开发并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和市场调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资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中国是一个资源稀缺型国家,如石油、电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探明的和宜开采的并不富有,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在8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理论和战略的误导,致使盲目开发和低效率使用资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资源耗损和机会成本极大.因此,从“九五”期间到2010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全面地认识资源国情,纠正某些不正确的理论观点,选择适合国情的开发战略.一 资源战略误导理论及其评价资源的稀缺性质是制约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认为中国是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把资源开发作为重点,从而在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中形成几种似是而非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丁国民 《东南学术》2006,(3):166-167
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贫困问题。人类早在20世纪就已经意识到环境和资源的危机,为此,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环保法和循环经济法,使得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实现。在我国,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以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提出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方式,而是…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环境法律的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确认识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2月)强调,"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具体来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本质在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直观表现是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模式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是加快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2.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全面落实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和突破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资源节约型发展为核心和途径,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依托,扩大出口贸易和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紧迫任务.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经济理论的支撑、体制机制的设计以及政策措施的创新.沈满洪教授主持撰写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是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了四层次(含35项指标)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涉及资源节约度和资源节约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这对科学评估和有效指导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生产要素利用不合理、成本上升、产品积压、结构失衡、科技进步缓慢等缺陷;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利用信息化;具体策略是利用信息化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升级换代、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信息化、大力推行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利用信息化走资源节约型的综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是从我国资源条件和消费现状出发做出的战略选择.贵州资源消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倡导合理消费与适度消费,用新的消费理念引领消费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安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没有改变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链短,层次较低,结构体系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大.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而且能够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径.产业结构理论表明,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科学、高效.安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农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是我省两型社会建设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两型家庭、两型农业,建设县域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创新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绿色补贴机制、物业化管理机制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农村地区的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在努力实现GDP规模超常规地变"大"的同时,也要让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负荷大幅度地变"轻".其中的理论关键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的资源生产率概念.然而,目前学界对于资源生产率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为此,本文从分析"资源"和"生产率"的语义入手,进而界定"资源生产率"概念的内涵.本文认为,资源生产率是一国或地区或企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量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实物量之间的比值,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离关系.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加以辨析还发现,资源生产率与资源效率、生产效率、资源强度和MIPS等相关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或关联,实际运用时要据研究工作的性质和具体的目标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