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恒新的问题,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例较高,虽然吉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仍是制约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大工夫,要坚持抓好基础义务教育工作,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机化率和良种普及率,同时应转变思路,在努力培育劳务市场的前提下,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传统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举措造成农村必需劳动力的缺失以及农业生产者素质的弱化,片面推行“非农化”、“去土地化”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会加重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对农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侵蚀和破坏,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以往“离土离乡”以及“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需要转变研究视角,寻找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创新思路即立地转移。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农村发展的意义为视角,抛开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意义的研究,试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作一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迁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然而,既有的城乡二元身份障碍的离心力、用工制度恶化的排斥力和乡村企业分流力等,形成了当前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强大阻力。利用SA8000等劳动规则制度为动力平台提升用工环境,借助劳动身份重整为动力前提优化劳动力主体地位,推行职业培训教育券提高劳动职业能力为转移动力持续性保障以及建构多元化劳资纠纷解决系统成为化解涉劳冲突动力路径,将为劳动力良性转移提供强大而平稳的转移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农民市民化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分配关系不合理、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等现实困境,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逆向流动。认为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增加制度有效供给,助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进行研究 ,认为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向非农领域转移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和农村经济繁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当前湖南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快立法,依法维护农民工利益,加快城镇工业化,提高就地转移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状况为切入点,具体联系福建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的分布、劳动适龄人口的迁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等基本分析,来认识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加速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理性人的农民,在农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为摆脱贫穷的困境,走出家门来到城市务工,付出了很大的成本,甚至有时成本远大于收益,而没有达到增收的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农民增收,应从三方面做起:给农民工市民待遇;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业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诸多负的面影响。本文深刻地分析了这些负面影响,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实行向大中城市和乡镇工业发达地区异地转移为主的对策。因此,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原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制度创新,清除农民异地就业的制度壁垒,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最后,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关键,其中农村教育改革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强化农村教育改革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才能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来看,难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能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校企联姻培训模式、“立交桥”教育培训模式、优势互补培训模式、项目培训模式和区域资源整合培训模式,来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对我国图书市场的消费造成影响,农村科普图书市场走向发生了变化。作者通过对福建省宁德市及周边县市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农村图书市场中经济知识、建筑装璜、农产品及手工业加工等类别的图书逐渐取代农技书,并表现出季节性等一系列销售特征,同时针对农村图书市场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涉及的问题入手,对江苏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政策规定、现状问题以及制度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办法需要详细化和统一化,农民工跨省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尚未解决。为此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充满着“活力”,转移速度增快,转移规模增大。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以1978年为界,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建国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至2004年两个阶段,在产权理论的框架下予以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不断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但在转移中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对此,要汲取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选择适合本省特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力出现剩余的原因,一是耕地减少,二是传统的城乡二元制度,三是第三产业滞后,四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为此,要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使农业劳动力向农业内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