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应跨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U型假说”在我国被广泛地用于地区经济理论研究,并影响到有关政策的制定,而此假说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验证,不可据此主张削弱政府干预的强度。一国经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客观上是存在梯度的,梯度政策的目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当前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可以此全面否定梯度政策。在我国产业结构设置中,正确的选择应是在全国建立数套相对独立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和与农业争地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前,按劳分配是我国唯一的分配原则,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公平”;之后,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逐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先后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还首次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是贫富差距过大,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倒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收入差距过大。鉴于此,中共十七大对收入分配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加大兼顾公平的力度,以有效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造成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其主要是政策、体制、制度的原因.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过分强调效率、忽视社会公平,以及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和不完善,都不可避免地造成现阶段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效率优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转轨”时期公平问题更加突出。十四大文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起了重大历史性指导作用,但这一提法也有不足之处,把“效率”和“公平”看成两码事,看不出其间正面因果关系。笔者认为,我们不仅应继续倡导“效率优先”,而且应正面面对效率—公平关系,笔者倡仪采取“效率优先,增进公平”的提法,即表明“效率优先”是发展经济、增进公平的前提,而“增进公平”则是“效率优先”的目标与归宿,是政府为弥补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缺陷而努力(通过再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及义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再三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未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些学者主张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种种论据是不能成立的。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说是内在有机统一和互动的关系,不存在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问题,二者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6.
黄范章在《东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效率优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转轨”时期公平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尽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起了重大的历史性指导作用,这是不容质疑的;但根据近十年我国的实践经验来看,这个提法也有不足之处,即它虽考虑到导致贫富不均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大弊端,但仅提“兼顾公平”尚嫌不足,把“效率”和“公平”看成两码事,看不出其间正面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乃至贫富悬殊是我国今后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面对如此社会现状 ,只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饼子”做大一点 ,抓住“发展”这个环节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及政策调整丁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大致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选择、区域经济开发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效率与公平兼顾政策等。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选择1.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由于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是贫富层次分明并正在加速分化,收入差距的起点低,不公平色彩浓。文章对“先富”政策进行了反思,建议采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收入分配政策,并加紧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一系列安抚农民和城镇贫困阶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判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以及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的根本尺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条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合理的价值原则。要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这一原则,首先必须把“公平”与“平均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其次还必须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人们在收入分配上存在差距和悬殊的原因,并通过具体政策措施加以调节,使其向合理化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11.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米德精辟地分析了二者的“两难困境”及合理配置,“效率”与“公平”也是我国经济改革正在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优先”是应当的,但万万不能忘记“兼顾公平”,米德关于“效率”与“公平”要合理配置的见解,给我国经济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以下整理介绍若干市场经济国家在地区发展政策上的做法,以作为我们思考中国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及两者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实质及其意义,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4.
和大家一起收看党的十八大会议直播时,我关注的是咱们普通百姓最喜欢的话题。过去经常听到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这几个字的微妙变化,体现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咱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必然会从中受益。应该承认,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之下,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并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5.
在税收的效率、公平两原则中,我国强调的是前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994年的税制改革选择增值税为主体税种,体现了效率优先;而税收调节收入功能的弱化则说明对税收公平原则的背离;我国宏观税负呈下降趋势和强调效率原则有关,因此宏观税负的下降是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从两个层面探讨第一是社会整体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社会应该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第二是收入分配领域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战略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优先与兼顾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次全会上谈到收入分配时指出“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时,再次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可见,我们党对刚走上市场经济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特别重视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判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以及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的根本尺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条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合理的价值原则。要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这一原则,首先必须把“公平”与“平均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其次还必须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人们在收入分配上存在差距和悬殊的原因,并通过具体政策措施加以调节,使其向合理化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19.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是一国政府社会经济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税收调节职能偏重资源配置,还是财富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税收调节公平、效率目标的选择.我国近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分配状况决定了我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目标应注重公平,同时兼顾效率,作为国家或政府实施资源配置、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重要调节手段的税收的调节目标,也应是注重公平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20.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市场力量不是倾向于缩小而是扩大区域经济差异。为了克服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应采取"战略性"区域经济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早已超出了公平和效率目标的许可范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完善,并进一步强化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积极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