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我校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高潮中创办的。这个学校应该走什么道路?培养什么人材?这是学校创办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少数受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较深的人说:既然是学校,就应当关门读书,培养“知识分子”。大多数师生则认为:我们学校是适应农业大跃进的需要创办的,就应当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次次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是为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我们办社会主义的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原则也适用于脑力劳动者。但是,对脑力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首先要弄清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这个基础理论问题,即脑力劳动者是否创造价值?怎么看待脑力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脑力劳动者是否创造价值?这个问题本来是不应该有疑义的。然而很遗憾,在我们这里过去确实是成为问题的。不是有许多同志在十年内乱中听信了林彪、“四人帮”一伙的话,真的以为知识分子是体力劳动者养活的,所以动不动就说知识分子没有良心吗?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知识分子”?哪些人可称为“知识分子”?对此,国内外学者至今仍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以期引起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而且应当说,在我们这样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决定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但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长期认识不足,并且被一些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念纠缠了多年。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问题,就成为当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1]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不…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继续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在知识分子工作上的指导方针。所谓中年知识分子,是指35岁至55岁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那么,中年知识分子为什么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一般心理特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乃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推行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为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制造反革命舆论,曾经对马列的教育论著肆无忌惮地进行篡改。现在是到了正本清源。还经典著作以本来面目的时候了。一、怎样理解“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叫得特别起劲,他们说。“宁肯要列宁讲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宁肯少学一点,也不要红色工程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把列宁说的“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说成就是让受教育者“少学一点”。“不要红色工程师”。谁如果多学了一点,成了工程师,哪怕是红色的,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四人帮”把这一套文盲主义、蒙昧主义的谬论强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问题。他指出:“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而且应当说,在我们这样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决定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报告明确阐述了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现在,我们的党和国家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繁重任务,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8.
张堂会 《云梦学刊》2005,26(5):49-51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分子群体写作过程中存在低俗化、庸俗化和“伪现实主义”倾向,知识分子受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后处境尴尬。当前知识分子文化写作背弃了批判现实主义和人民性的立场,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脑力劳动也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力劳动是实践,这是公认的。那么,脑力劳动是不是实践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也应当包括脑力劳动。在理论上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四化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脑力劳动的实质和作用来看,它理所当然地要算作一种实践活动。我们知道,所谓脑力劳动,指的就是那种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如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以及从事政治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脑力劳动者可  相似文献   

10.
对“知识分子”一词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有“分子”类词语都含有对立的词义色彩 ,“知识分子”也不例外。古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当今的知识群体是不同的群类。“知识分子”一词在今天的中国无论其概念所指还是词义色彩都已不能准确指称“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这个社会群类。建议在官方场合、正式场合最好避免使用“知识分子”一词 ,改用“知识 (界 )人士 /知识群体”。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20世纪文艺思想发展史上,1942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界碑。这一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刻,然而坚守着独立思想的解放区文艺界的现代知识分子却放弃了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权利,从而放逐了思想。如果我们超越具体的历史环境站在整个20世纪文化发展史的制高点上来看,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现代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赋予现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因此,我们应当向解放区文艺界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对独立思想的坚守表示敬意,而对之后他们由于特定战争环境而不得不对独立思想的放逐表示惋惜和理解。但是,我们又必须历史地看问题。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那个关系到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救亡图存的民族信念支撑着他们,他们对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放逐为的是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历史,毕竟那不是历史的错误,而是历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我省各地在社会主义教育中,通过“请四老讲三史”,启发大家回忆、对比,总结自己的政治经验,极有成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从而大大地推动了工作的改进和生产的发展。农、工、商业各个生产战线的新胜利,都有力的表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伟大成果。这个群众自我教育的好经验,是不是也适用于机关干部,也适用于知识分子?好些在这方面先行一步的单位也以自己的巨大收获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一定文化素养的机关干部、知识分子,也必须通过这种方法来改造思想、提高阶级觉悟呢?我们应该怎样掌握和运用这一自我教育的方式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谈谈的。所谓总结自己的政治经验,就是总结自己的阶级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分子是文化的自觉缔造者和敏感承受者,文化内部的破裂崩溃、外部文化的撞击、交融,所有这些矛盾冲突最集中不过地在知识分子形象及其“形象史”中烙下鲜明的印痕,这个“形象史”的描述载体就是文学。一个时代文学中出现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一时代知识者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塑造。20世纪初,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生的苦闷”、“死的苦闷”、“性的苦闷”、“孤独感”,就成了这时知识分子的基本色调。二十世纪初的五四文学,标志着一个新开端,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种个体无法摆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是觉悟…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化自觉”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其实,“文化自觉”作为一个概念是久已存在的,但把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与理论,并将之推进为一种学理、学术和文化思潮,应当归功于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他对“文化自觉”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各民族开始要求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怎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探索关于共产主义实践问题中,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应当弄清楚:一,应当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实践?现阶段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都属于共产主义实践?二,应当弄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劳动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或者说,共产主义劳动与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否有区别? 先谈第一个问题。胡乔木同志提出关于共产主义实践这个重大理论问题以后,澄清了许多人头脑中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共产主义是渺茫的”等错误思想。但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原是一个外来词,习用已久.但过去似乎并没人对这个概念的确切定义及其来源,进行过探究和说明;于是,无论是主流话语还是普遍共识,都把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统统称作知识分子,文化知识多点儿的还被称为“高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人格塑造黄江平“文化”即“人化”①这个命题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创造了文化,而一定的文化生成机制和文化环境又制约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人的个性发展和生存状态。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生存状况亦如此,做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社会科...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知识分子”一词,在我国是一个使用非常宽泛的概念,通常是以职业和学历作为划分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否恰当,颇值得探讨。早有孔子就揭示过知识分子(士)的特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志于道”,强调了知识分子对弘扬社会道义的责任。后来的孟子也对“士”作出阐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知识分子在西方有特定的涵义,认为他们是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正义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据此来批判社会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并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实现。就是说,知识…  相似文献   

19.
假冒伪劣产品充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文学小说领域也难以避免。很难设想。一个时代和民族。没有知识分子这个“外界”力量的不断鞭策和发出的批评之声。而只靠一个抽象的标准、声音,只靠笼统的赞美,就能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对待建设性的批评和进行批评?什么是真正的“先锋”?何为“良性的”知识分子呢?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澄清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7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委托作者带头恢复和重建社会学。本文对 2 0年来重建社会学、人类学的经过进行了学术回顾 ,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对发展中国社会学、人类学乃至社会科学的看法。作者从下面 6个方面展开论述 :( 1 )重建社会学的方针 ;( 2 )学科建设的“速成”、“补课” ;( 3 )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 ;( 4)“文化自觉”与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 ;( 5)学科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创新 ;( 6)知识分子的“正气”与第二次创业。作者强调 ,我们要有文化自觉 ,即对本文化的“自知之明”。它可以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以求和其他文化和平共处 ,联手发展 ,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文化自觉实际上是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应。阐发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可以作为实现文化自觉的一个入口。作者指出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当年芝加哥大学争创一流大学和发展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时期很有些相仿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 ,有历史责任感 ,有学科意识。文末 ,作者呼吁 ,知识分子要有正气 ,要讲真话 ,要严守科学家的竞赛道德 ,加强队伍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