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中,读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刊载的吴开胜同志《真理包含错误的观点不能成立》一文(以下简称吴文),觉得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讨论。一、相互包含是不是同一性的普遍形式?吴文提出:“相互包含……确实存在,但不是普遍形式。”理由是:相互渗透的原本含义是互相贯  相似文献   

2.
<正>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个问题已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然而这不等于说,人们对它已经理解了,认识就完全一致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真理中可以包含谬误”、“谬误中也可以包含真理”。我认为这种“相互包含”论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认识领域中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所谓真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对于确定的客观的对象来说,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分明的,是不能混淆的。我们既不能把真理当作谬误,也不能把谬误当作真理,否则便会陷入相对主义的泥坑。真理与谬误又是辩证统一的。首先表现在两者的相互依存上。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不是客观的,有没有阶级性?这是被“四人帮”弄得极为混乱的一个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于我们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重要意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正确的反映,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因此,真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就是说被反映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不是客观的,有没有阶级性?这是被“四人帮”弄得极为混乱的一个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于我们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重要意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正确的反映,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因此,真理就其  相似文献   

5.
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而在学术界又多年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拟结合争论就以下三个方面做些探索: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真理和谬论的转化;真理同谬论的斗争。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如果就真理和谬误的定义而言,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违反逻辑。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则是它的反面,二者截然对立、水火不容。说真理包含谬误、谬误包含真理,就象说水包含火一样荒唐。但一些同志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就定义而言,而是指被人们认为真理的认识是否包含谬误,被人们认为谬  相似文献   

6.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真理?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界说真理这个问题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强调真理性认识的内容,认为承认真理性认识的内容是来自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就等于承认了真理。持有这种观点的同志说:“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认识中的客观内容”,即“在人类认识中的那些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客观真理是  相似文献   

8.
有没有绝对真理?如何把握绝对真理?这是认识论和真理观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认为人们通过实践,对一个个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不同层次的认识,可以认识绝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个论断,正是对人们把握真理过程的概括,是对真理发展过程的科学表述。赵宝云等同志在《“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说质疑》一文中认为“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个“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不科学”,它“违反形式逻辑”,“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有机联系”,“否认了绝对真理的客观存在”,“实际上宣告了绝对真理是不可认识的”等(《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10期摘要)。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性质和学科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研究的一对重要范畴.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关系,对语文教学实践科学化和理论研究科学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至今,语文教学界仍然普遍认定“学科性质决定学科教学目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意见综述》概括地反映了这种普遍认识,它指出:“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确定.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之所以分歧很大,都是由于对语文的学科性质理解不同而造成的.”《综述》旨在强调“学科性质决定学科教学目的”这个观点的指导作用,其实它在客观上却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对学科性质、教学目的的认识,长期存在意见分歧.仅仅这个事实本身,便对该观点的指导作用打上了一个问号.作为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吴家麟同志在《概念要明确——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吴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8月7日)中正确地指出:“主张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一方面把真理包括在认识、理论之类主观现象的外延之内,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东西,因此就难于自圆其说了。”“只要谁把真理的外延包含在认识、理论的外延之内,谁就回避不了‘有的真理有阶级性’这个结论”。但遗憾的是,“吴文”并没有根据这些正确论断,遵照真理属于认识、理论范畴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得  相似文献   

11.
由于林彪、“四人帮”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所制造的混乱,使得在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思潮泛滥。至今还有人把理论看得绝对又绝对,把真理看得永恒又永恒,重犯历史上杜林的错误。杜林就曾经宣扬“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当时恩格斯批判他说:没有什么“根本不变”的永恒真理,如果一定要找的话,那就象“拿破仑死于1821年5月5日”、“巴黎在法国”、“人不吃饭要饿死”等等这类事是永恒不变的,但是在简单的事物上用大字眼是不聪明的。为了向前推进辩证唯物主义,必须停止对“永恒真理”这个字眼的庸俗的玩弄,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杜林为什么会犯错误,就是因为他是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实践出发,离开实践来研究真理,必然会把真理看成是僵死不变的东西。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第二章第六节中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命题,我以为这一命题可以成立。一、事实的例证所谓“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指的是真理中包含着谬误,谬误中包含着真理。这并不是什么奇谈怪论,而是科学史上有目共睹的事实。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就曾经以著名的波义耳定律为例,说明过真理和谬误对  相似文献   

13.
对“错误”辩证性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针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有关“错误”的课题,从认识论、价值论、主体论的角度对其性质、特点及运动规律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力图从另一侧面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真理的辩证性质,自觉地少犯错误,少犯大错误,少在关键时刻犯大错误,勇敢地探索真理,实现真理.本文特别针对当前人们对待错误的一些不正确看法,托出了自觉建立“制错机制”的观点,通过机制的运行、系统规范和内外强制的力量,使人们在从事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以更大的理论胆略和勇气去修正错误,特别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以尽少的代价去更加接近真理,拥有真理.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客观真理?我们说真理是客观的,因为它包含着客观的内容,它反映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凡是正确反映外界客观事物的真理,都具有客观的性质。自然领域内的客观真理是自然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在,《扬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上发表题为《试论真理的辩证性》的拙文,文章主要论述了自己对真理范畴的内涵、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的过程性、真理的具体性等问题的看法,当时限于篇幅未能展开,现就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方面的有关问题再作一些探讨,作为那篇文章的补充。绝对真理是现实人们的认识不能达到的理论界一直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研究的。所谓相对真理就是相对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所谓绝对真理,就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一客  相似文献   

16.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尖锐斗争。 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存在不存在客观真理?对这个问题的相反回答,同哲学基本问题即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解决直接联系着。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承认客观真理,认为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观点认为;矛盾必分主次方面,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从而决定事物性质的变化的观点是违反辩证法的。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矛盾学说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 矛盾分主次方面,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随之发生变化,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矛盾的双方必有一方处于主要方面,一方面处于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史,就是不断探求真理的历史。真理是在同错误的斗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真理与错误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在学术界争论不休。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坚持真理,发展真理,修正错误,很有必要。为此,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对真理与错误辩证关系问题的一些看法。一要弄清真理与错误的辩证关系之前,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和真理相反,错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歪曲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真理论中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问题,哲学界争论颇多,诸如它们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否是一回事,现实认识中存在不存在绝对真理,等等。要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真理的辩证性进行探讨。理解“真理”范畴必须同时抓住三个关键为了讨论真理的辩证性,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理。尽管理论界看法尚不完全一致,但多数论者还是承认“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这一定义的。我认为,准确地理解“真理”范畴,必须同时抓住三个关键,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理论界在阐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时,有一个公认的观点,即“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解放后历次编写的哲学教科书也都沿用了这个观点。好象这个问题已“定论”了。可是,在活生生的客观辩证法面前,逐渐暴露出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它只正确地反映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同一性的绝对性和斗争性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