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社会道德与信仰的不可分离性——社会道德是一种信仰化存在。同时分析了,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社会道德整体上又是不断变化的。并认为,社会道德的信仰性与变迁性对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主体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两种矛盾对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我们化解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对道德主体的矛盾要求,从而既坚守道德信仰又恰当地推动社会道德变迁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认为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康德认为借助于纯粹的实践理性,道德是自给自足的。但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人的道德现实又是非纯粹的,道德的最终目的在自身的纯粹性中不能实现,故必须超越道德的纯粹性而进入到道德的非纯粹状态,并尽力寻求人的现实与人的理想之间的某种统一。康德把纯粹道德导向道德信仰,是保证道德意志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道德信仰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总体态势积极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大学生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冲击、网络媒体错误思潮不良影响、高校道德信仰教育实效性不足、家庭道德信仰教育程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可以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营造良好网络空间道德信仰环境、优化学校道德信仰教育形式内容、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举措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高尚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的生成涉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方面,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情感能推动道德心理需要向道德意志和行为转化,道德人格的形成标志道德信仰的形成。在道德教育中,主要应该纠正错误的道德认知,培育道德情感,历练道德意志,同时将幸福观教育与道德信仰教育相结合,为道德信仰的形成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的本质就是人在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具体表现为:道德信仰是人的社会之我对个体之我的超越;是精神之我对肉体之我的超越;是理想之我对现实之我的超越;是无限之我对有限之我的超越等。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建设中央苏区时期,用客观方式展现出来的道德价值体系总和。中央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政治道德的基本结构;中央苏区精神的内核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道德本质;新时期中央苏区精神的弘扬,应与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目标、道德理想的虔诚与执着追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道德信仰都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道德信仰不仅为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和未来愿景,同时也是支撑人们生活、工作及奋斗的精神力量,并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三个自信”及践行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在教育过程中只有走改革创新之路,才能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重建在以经济的繁荣为物质保障、民主与法制的健全为制度保障、教育的普及为文化保障中 ,重在注意个体的道德责任 ,从观念上改变人 ;从主体的维度看道德重建包括恢复对道德的信仰、对自我的信心和社会的信任 ,这是道德建设中的主体性基础工作 ,只有观念上确立了道德信仰才能确保道德重建的高速有效进行。如此 ,人类才能超越现实 ,走向崇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道德的变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出现道德不良的因素,探讨了道德评判的标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道德建设应根本扭转道德领域存在的不道德现象以及道德评价失范、道德教育乏力等困境 ;建立与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相吻合、与传统美德和人类进步潮流相一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 ;应虚功实作 ,探索扎实有效的道德建设的方法、途径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是对某种道德理想价值目标及其依据的笃信和服从,表现为"我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理想"和"我为什么要具有这样的道德理想"两个道德基本问题.道德信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的广泛渗透性、高度自觉性、形上性、价值整合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因果报应与道德信仰--兼评宗教作为道德的保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福统一是道德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常常难以实现,导致了道德人生的困惑,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仰,而宗教善恶因果报应说正好迎合或满足了人们对德福统一理想的向往.宗教把善恶因果报应当作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大法则,由此强烈地干预了人间的道德生活和人们的道德信仰.从人类历史上看,相信宗教所倡导的善恶因果报应律,对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责任感、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要人们不再把德福统一、善恶报应寄托在宗教的承诺上,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德福统一,就需要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一个具有伦理权威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善恶因果性有效运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三大学派之一,它试图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而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理念是坚持思想文化决定、解决其他一切社会问题。其表现为:在方法论上他们都是"中体西用"论者,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坚持的"中体"就是传统儒学的道德学说或心性之学,"西用"虽已不同于洋务派的西艺、西技,但本质是一致的,仍是19世纪"中体西用"理论的现代翻版。此外,由于现代新儒家的绝大多数学人都是道德决定论者,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相当程度上不仅不是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而是巨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传统人际德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其低效度,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德育的渗透。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忧患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美、在自然中陶冶情操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人际道德境界,培养学生个体卓越精神与能力。生态德育要面向实际生活,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实践活动,使其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之间是相得益彰的。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不排斥道德信仰 ,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不拒绝共产主义信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更强调团队精神 (集体合作精神 ) ;市场经济不是“享乐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因此 ,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 ,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得到极大地发展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师德意识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指构成师德行为能力系统的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和师德意志;构成师德行为定向系统的师德理想和师德信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德义务感、师德责任感和教师良心等。正是师德意识的各方面要素有机结合构成了师德意识的基本结构。因此研究探讨师德意识的基本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老年道德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并顺利进行退休期的角色转换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前提,以生养心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我向内场,养老、爱老、敬老的家风与国风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辐射外场.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化视野下道德教育的信仰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位于道德结构的上位,是统辖道德方向和价值取舍的精神内核,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文章指出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道德信仰的缺失,在文化视野下重构道德信仰,为道德信仰寻求深层次的文化根基,是当代道德教育的出路之一。因而,建立科学的理性、开放的理性和有限的理性,树立科学的文化观是信仰重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