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上海事变超出了东北范围,但却与东北事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上海是中国的最大都市,是蒋介石统治下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日本占领上海,就可以压迫蒋介石正式承认日本兼并东北,并为日本征服全中国开辟第二个基地。上海又是国际帝国主义争夺的中心,美英利益所在。日本攻占上海,进可以在长江流域与美英抗衡,退可以讨价还价,胁迫美英放弃对东北方面的干涉。  相似文献   

2.
王恩宝 《中华魂》2012,(22):7-9
联络朝鲜革命者除了创作各种抗日宣传画,韩乐然还积极参加"东总"的各种活动。1938年3月20日,"东总"召开追悼东北抗日救亡阵亡将士大会;8月13日,纪念上海"八一三"抗日火炬游行;9月18日,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大游行,韩乐然不仅自己参加,还联络一些朝鲜抗日团体参加。由于共同的抗日救亡、反对共同敌人的历史使命,韩乐然在武汉时,又结识了一批朝鲜革命者和爱国主义者。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官方开始公开支持朝鲜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维护了国权,促进东北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日本以"中国官民共同排日"致使"满蒙危机"为借口之一,打造战争舆论,发动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4.
“八·一三”上海抗战(亦称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较大战役。本文试图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探讨上海抗战地位及作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变全中国为它独占殖民地,自“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立即把侵占华北作为其国策基准。并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制造了侵略中国的芦沟桥事变。此后,连续向中国增兵,预计在华北,两周内攻占大同,一个月内侵占山西全省;在华东,十天占领上海,三周内攻陷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一个月逼近武汉;然后在广州登陆,占取华南,进而灭亡中国。于是,就在以重兵进攻华北同时,日本参谋本部马上又策划侵占华中。为了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 者悍然把侵略战火由我国东北燃烧 到卢沟桥;8月13日,又把战火燃烧 到上海。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 严重关头,我急切地寻找着抗日救亡 道路。正在这时,陕北黄土高原上的 人民革命圣地——延安,矗立着一座 中国革命的灯塔,照亮了抗日救国的 航道,强烈地吸引着千百万全国各地 以至海外的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芦沟桥发动进攻。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驻守芦沟桥和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月十四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发表“自卫”宣言,表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从此,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就爆发了。从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的武装进攻起,延宕六年之后,这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为什么能够爆发?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7.
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土地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中国东北移民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作为一种主张和思潮,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中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部攫取的权益,向中国东北移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当时一方面受中国当局的抵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向中国东北移民问题,在日本政府中并没有形成国策,日本政府对此尚未全面倡导和组织。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概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整个中国东北,为公然全面向中国东北移民创造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可以1936年7月日本政府确定“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为界限,分为试验移民期和大规模移民期两个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和拓务省就多次研究,制订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和方案。关东军在1932年10月1日确定的“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农业移民所具有的四项军事、政治作用,即规定“日本移民以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为重点”。就是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力量,充实对苏作战的后备兵源,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进行奴化宣传。此外还有一个目的,那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震惊了日本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白天苏军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苏军坦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不断上升的威胁,英国开始实行结盟外交。在对中国东北铁路的争夺中,英国站在其盟友日、俄一方,不支持美国和中国提出的锦州-瑷珲铁路计划和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并最终对日俄在东北的进一步团结表示同情。英国安抚日、俄的外交最终实现了她的初衷,巩固了与他们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新移民小说中,除一定规模化的"上海叙事"和"温州叙事"之外,中国东北也成为有特色的文学存在。东北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被书写、开发和再造。创作者从土地和人两个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北的地缘风貌。新世纪以来的欧美新移民小说除延续将"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作为基本的艺术维度和美学构思之外,还强化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野性、自由、包容度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1910年10月,满洲里最先发现鼠疫患者,其后鼠疫传至哈尔滨傅家甸,并且迅速恶化,不久在东北全境乃至关外地区扩散,直至清政府控制傅家甸疫情,各地疫情逐渐缓解。到1911年4月疫情完全被扑灭,前后历时6个月,累计死亡达五六万人。此次鼠疫不仅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还影响到日本、俄国等列强在东北的商业利益。面对突如其来、凶猛异常的瘟疫,中、日、俄等国都采取了一定的防疫行动,并且围绕防疫事权展开了激烈博弈,其中日本表现尤为"积极"。日本不仅详细调查东北鼠疫疫情,还按天、按周、按月详细报告东北疫情,并在其领事馆周边地区、"南满铁路"沿线地区、中朝边境,乃至本土采取应对措施。日本采取的防疫措施主要有:紧急撤离日本侨民,成立统一的防疫管理机构,实行紧急隔离措施,加强水陆交通检疫、消毒,奖励捕鼠、灭鼠,极力推动"中日联合防疫"。日本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防疫,其动机和原因在于:一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严防鼠疫蔓延至日本本土,进而威胁到日本民众安全;二是"缓和"东北民众的排日情绪,不仅要巩固在东北的既得利益,还要趁机攫取更大权益;三是尽早扑灭鼠疫,恢复中日交通和通商,以便抢夺东北的商业利益;四是部分医务人员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支援东北防疫。客观而论,日本的防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鼠疫蔓延,遏制了疫情在朝鲜、日本的扩散,为最后扑灭此次大瘟疫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日本借口防疫强行干预东北防疫事务、践踏中国领土主权、歧视中国民众等粗暴行径不容忽视,对日本借防疫实现在东北的政治、外交和经济野心企图更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谈谈东北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一、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三省”是实现其法西斯对外扩张政策的重大步骤,东北军民联合抗日,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下令不准东北军抵抗,在一夜之间,日本侵略军就占领了沈阳全城,15万东北大军不战自退。不到一周时间,日本法西斯军队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就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多座主要城镇和控制了12条铁路线,不到半年时间又占据了包括热河在内东北的大好河山。广大东北军民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都义愤填,自动组织起来奋勇抗日。 1、东北军部分中下级军官违抗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部奋起抗日。“九·一八”事变当晚,驻沈阳北大营第七旅参谋长赵振潘率领部分官兵英勇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冲出北大营;19日凌晨驻长春南岭和二道沟的中国守军同日军展开顽强的战斗,击毙日军68人,伤79人,27日在沈阳北红花岗附近部分东北军打死迫击他们的日军山口军曹和杉井等官兵多人;28日在郑家屯南一棵树附近,东北军第20旅656团1营营长于  相似文献   

13.
林志纯先生现为我校历史系教授兼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国外考古主编等职。教授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10年11月11日生。1941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先后在上海综合大学、上海大夏大学、东北中正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任教。近年来,史学界一些同行专家已多次对教授的重要著述给予评价。本文旨在全面地介绍教授对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的贡献。教授原本以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以先秦和秦汉史见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教学科研的需要和深惑我国在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的落后,毅然转向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从50年代初起,担任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日本对东北的资源财富掠夺,是其自近代以来对中国资源财富掠夺的一个缩影。而且,日本对中国东北的资源财富的掠夺无处不用其极。本文从“发行不兑换纸币的方式掠夺东北财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疯狂掠夺东北矿物资源”;“十四年疯狂掠夺破坏了东北自然生态”;“掠夺使东北人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四个方面,用大量翔实的史料论证日本是怎么样从中国东北掠夺资源和财富的。本文批驳了日本右翼认为日本给中国东北带来了现代化的荒谬观点,指出日本在东北的所有现代化设施,其本身都来源于中国人民的血汗,并且其目的亦是为了更好地从东北掠夺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年二月八日,日本突然袭击了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十日双方宣战,由此开始了以中国东北境内为战场的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直至一九○五年九月五日,经美国斡旋,签定了《扑次茅斯和约》方告结束。从日俄双方在中国领土上进行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后果上看,都充分暴露了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领土,侵略我国东北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14,(24):4-5
开罗宣言发表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发表。宣言主要内容:一致同意三国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对日作战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攻入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反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和煤矿工人立即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并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本文重点论述了石圪节、华丰、枣庄、峰峰、六河沟、焦作、大同、淄博、开滦、本溪煤矿工人和东北煤矿"特殊工人"夺取抗战胜利的史实。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巩固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除了通过法西斯统治、经济统制、军事镇压等手段外,还以愚民教育,即宣扬"王道主义"、"建国精神"、"日满不可分论"和"溥仪诏书"等方式,麻痹东北人民的思想,泯灭民族良知.但其最后结果,是东北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与历史教科书所讲的不同,1945年苏联杀入中国东北并非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军杀入东北,虽然也有战略上的象征性意义,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趁火打劫"。关东军主力调回本土防守1945年8月9日,在德国法西斯失败3个月以后,苏联红军杀入中国东北。不过,150万精锐苏军面对的,并非传说中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到了开战前,关东军纸面上拥有24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边境守备队等。算上在远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