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民族学视野中的阿富汗国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泓 《民族研究》2006,1(5):21-30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的视角探讨阿富汗重建问题。通过考察阿富汗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所依存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表现形式和内涵、两者间的悖逆关系与产生动因及其影响,分析了阿富汗重建可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阐释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民族主义是决定民族国家行为的源动力,国家利益是民族主义的动因;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利益的建构作用通过各民族应对共同的非安全因素而组建的联盟或联合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以来的阿富汗重建可以分为国际社会主导和阿富汗政府主导两个阶段。在国际社会的协助下,阿富汗政府在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严峻。民族主义对阿富汗重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阿富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阿富汗社会动员的主要方式,还直接影响着阿富汗国际形象的重塑。阿富汗重建的进程也是阿富汗民族主义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部落是近代以来阿富汗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1747年阿富汗建国之后,杜兰尼王朝在经济、安全和政治合法性等方面严重依赖部落社会,属于“部落国家”。19世纪后期,拉赫曼国王从英属印度获得补助,借此建设现代常备军和忠君的官僚体系;将宗教集团纳入国家控制,避免其与部落联合;通过宗教赋予统治合法性,从而确立了对部落社会的直接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落社会的割据和自治状态。这塑造了现代阿富汗国家,但也成为现代阿富汗诸多问题的逻辑原点。拉赫曼对现代国家的形塑有其限度,他并未解决国家集权与部落分权的道路之争,也为彻底瓦解部落社会和宗教力量的自治性,对外部援助的依赖又为后续的外部干涉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在当代阿富汗仍有回响。  相似文献   

4.
在全世界的大约1400万乌兹别克民族人中,重要一部分居住在毗邻苏联的阿富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国家。本文将着重介绍已定居阿富汗的乌兹别克族移民的情况。人口概况在阿富汗,乌兹别克人是仅次于普什图族和塔吉克族,占第三位的大民族集团。根据粗略统计,乌兹别克族人口占阿富汗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表明,除了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居住着大部分乌兹别克人  相似文献   

5.
瓦汉走廊在当地以世界量脊而闻名,是向东延伸到中国、穿越帕米尔高原的指形狭长领土。它是十九世纪英俄在中亚进行争夺时遗留下来的问题,那时它被搞成缓冲地带,并且立约让给阿富汗。当地图上的几条界线被改成了沿着传统商路移动的纯粹的障碍时,沙拉尼考察了这条人为边界的产生对这一地区游牧吉尔吉斯人和高山区的瓦希农民等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持续20多年的战乱,阿富汗,久已不再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人类刚刚迈入21世纪之际,阿富汗,仅仅因为佛像的命运,才重又开始吸引全球关注。 从2月27日塔利班最高领导人穆罕默德·奥马尔发布摧毁阿富汗境内所有佛像的命令之日起,阿富汗再次成为全世界各大报章的头版或头条新闻。但关注的结果,并没有能够改变佛像遭受劫难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普什图人是南亚、中亚交界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至今仍保留着部落社会的特征。普什图人的发展壮大推动了阿富汗民族国家的建立。1893年,英国强迫阿富汗接受划分双方边界的杜兰线,普什图人被一分为二,成为跨界民族。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国,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了关于巴属普什图人地位和归属问题的普什图尼斯坦争端。基于普什图民族主义的思想和国内民族、政治现实的需要,阿富汗在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上立场强硬。巴基斯坦对普什图人地区的政策措施消除了普什图民族主义运动造成的分离威胁。阿、巴双方理性、务实地处理普什图尼斯坦问题,有助于普什图人的自身发展和地区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从计划到市场的全球经济———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掠影李小林世界银行今年6月下旬发表了《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它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在短时间内迈出了巨大步伐,但过渡过程尚未完成,还将继续产生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战略影...  相似文献   

9.
回眸已成为历史的2009年,世界政坛波谲云诡,金融海啸继续冲击着各国经济,在此影响之下,世界民族问题热点不断.巴以之间再起战火,奥巴马新政府的战略给伊拉克局势、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势带来新的动向,印巴关系出现新走向,南奥塞梯问题、苏丹达尔富尔和平进程、泰同南部暴力活动、塞浦路斯希土两族等问题成为2009年世界民族问题的热点.世界民族问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涌现出新的热点和特点,值得我们对此倍加关注、认真思考、缜密分析,进而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对策,为构建和谐世界尽责尽力.  相似文献   

10.
李涛  袁晓姣 《民族学刊》2022,13(1):88-100, 141
族群问题是影响阿富汗内政的关键因素。阿富汗族群冲突因外部势力干预而起。自杜兰尼王朝以来,在外部势力干预下,阿富汗族群关系逐渐恶化,族群成为外部势力干预阿富汗内政的主要工具,同时阿富汗族群问题导致赞助政治迅速发展,并逐渐伊斯兰化。在内部纷争和外部介入下,阿富汗族群冲突引发了阿富汗国内以及周边地区一系列安全问题,并扩散至全球范围,为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深远影响。美国撤军后,阿富汗族群冲突的和解仍将面临内部权力纷争和国族认同缺失、外部势力干预和国际恐怖主义上扬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刘增林 《中国民族》2010,(11):68-69
目前,世界上约有近2000多个民族、种族,它们组成了约200多个国家。单一民族或种族的国家并不很多,许多国家都是由几个或十几个、几十个民族或种族组成的,此谓多民族国家。亚洲的民族约有近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的一半,是民族(种族)最多的洲。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秦朝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族"的特征及形成的一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族”是中外民族理论最为关注的民族类型。依存于近、现代社会制度是现代民族的首要特征,因而“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是它的基本形态。此外,鲜明的自觉性、政治性和可塑性也是这类民族的特点。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获得现代属性的途径,既因所处国度的社会性质不同而不同,也因各自发展状况不同而有差异。但是,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少数民族或弱势民族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过渡,我们才能说这个国家完成了民族的现代性演变;只有当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或弱势民族都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转变,我们才可以说人类社会完成了民族过程上的现代性改造。  相似文献   

13.
自1973年共和制度的确立到苏联对阿富汗占领期间,阿富汗妇女地位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健康等方面有了重大转变。塔利班的兴起使阿富汗妇女地位一落千丈,阿富汗妇女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为阿富汗妇女地位的提升提供的空前有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古人类学早期传入中国的背景与过程,认为它是世界古人类学向中国的延伸,同时它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变过程中民族救亡图存的一个必然结果,或杜尔干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一个"集体表象".从一些标志性事件看,1920年代是该学科建立的一个时间标志.  相似文献   

15.
吴明策  戴永红 《民族学刊》2022,13(1):101-110, 14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稳定的基石,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贯穿新疆安全与发展的主线。新疆民族地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质就是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当前美国为首的联军完全撤出阿富汗,阿富汗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权,阿富汗重建出现了新的局面。虽然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但是难民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依然是阿富汗重建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中国新疆与阿富汗接壤,阿富汗重建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产生诸多影响。成功的阿富汗重建会消解其毒恐外溢的效应和强化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核心区地位。通过打击“三股势力”和毒品犯罪以维护好新疆社会的稳定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疆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持续向好,就会带动整个新疆民族地区的认同感增强,反过来又消除了“三股势力”和毒品犯罪赖以生存的土壤。安全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新疆的安全与发展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实现路径,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关于青藏高原北部一个藏族畜牧社区的礼物往来和其社会关系互动的研究。礼物往来几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社区中,它既是人类的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延伸为一种文化行为。礼物往来产生的交换和分享,可以视之为经济行为;礼物往来所隐含的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彼此之间的共识则构成其文化行为。解读西藏牧民的礼物往来仪式,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社会关系及其互动模式,能很好地反映21世纪西藏畜牧社会乡土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实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属于历史范畴,是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前前后后曾出现过许多宗教,有的从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宗教演变成世界宗教,有的继续在本地区或本民族中广泛信仰,有的却仅仅残留在史籍记载或考古遗迹中。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宗教本身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其教义、教规、组织和仪式等内容,继续发挥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朝的四夷馆及其对译字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朝的行政建置中,有一个叫做四夷馆的机构。它的职能是主管译写明王朝与边疆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境外各族国的往来文书和培养训练通晓各地区、各国家民族语言文字的人材,在明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对明朝的四夷馆及其对译字生的培养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与世界历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现代化即决定了世界历史时间维度的内涵,也决定了世界历史空间维度的发展。同时,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各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开放式的发展模式。由于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因而导致不同国家的开放发展的形式和内涵各不相同,对于在世界历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民族,他们主动寻求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为自己的现代化提供了充足保障和有利条件。相反,落后的国家是被动卷入世界历史进程,它不仅没有为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机遇,反而使其长期发展停滞并在世界历史中逐步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20.
波斯人     
伊朗高原位于欧亚之间的过渡地区,即从崎岖的山地过渡到一望无际的平原的中间地带。这种特定的地域决定着这里的居民在语言和部族的多样性方面,大大地超过西南亚其他地区。在这个包括今日伊朗和阿富汗两个国家在内的多种文化区内,使用波斯语的居民在伊朗有2300万人、在阿富汗有62.1万人(即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不包括讲波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