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长相思》注:“王云:长相思本汉人诗中语。……六朝始以名篇。如陈后主《长相思》、《久相忆》,徐陵《长相思》、《望归难》,江总《长相思》、《久别离》诸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太白此篇正拟其格”(《李白集校注》第2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瞿、朱校注将“久相忆”、“望归难”、“久别离”当作乐府篇名是不妥的,也不符合王琦的原意。  相似文献   

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初唐诗人王维这首寓情于物的《相思》,抒发了自己对被怀念者的相思相爱之情,韵味隽美,千古传诵。在台湾海峡东岸的沿海地区,也生长着一种富有传奇色彩和相思寄情的“台湾相思”。它与王维笔下的相思(红豆)形态迥异,却别有一番独特的魅力,深得海峡两岸同胞宠爱,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半个多世纪里,海峡两岸离散亲人种相思、寄相思、话相思、写相思、咏相思,简直形成一种“相思文化”! 婀娜多姿的“台湾相思”也叫台湾柳,枝条如柳枝般柔韧,其花毛绒绒、黄  相似文献   

3.
北宋词人贺铸的名篇《青玉案》(《横塘路》)一出,享誉词坛,其中“‘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竹坡诗话》),竞相模仿,而他本人也由此得到“贺梅子”的雅谑称号。贺铸活了74岁。沈祖棻:《宋词赏析》称:“作者晚年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此词当是其时其地所作。……所以,它虽写了相思,却并非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此文又收入唐圭璋主编之《唐宋词鉴赏辞典》)他如《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亦称贺铸“写此词时已到晚年”。  相似文献   

4.
红豆诗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五绝《相思》,原本是写给好友李龟年的。也许是因为红豆鲜艳如火的色彩、坚实的果实,诠释男女间真挚恒久的爱情更为恰当、更加动人。于是,鲜红浑圆的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和相思的载体。古往今来的红豆诗,多将红豆来记述男女间的爱情。晚唐诗人韩在《玉合》诗中吟道:“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相忆。”温庭筠在《南歌子》中曰:“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前蜀牛希济《生查子》云:“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通过红豆寄…  相似文献   

5.
李白《峨眉山月歌》写于25五岁出川入渝时,从诗中的地名意象及诗歌声情,分析其中的生命情调.从诗中出现的五个地名意象、“思君”所指为何,以及诗中的情调表现,可以看出《峨眉山月歌》深具眷恋乡园的感伤基调.  相似文献   

6.
通假字拾诂     
1.翼通(翼辶)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翼如”,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端好。”邢昺疏云:“谓疾趋而进,张拱端好,如鸟之张翼也。”朱熹集注用邢昺说。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当快走的时候,姿态的端整美好好象鸟儿舒展翅膀一般。”邢昺说增“张拱”二字来解释“翼如”,说是如鸟张翼,于义未安。“翼”应通“(翼辶)”。《说文·走部》:“(走翼):趋进,(走翼)如也。”《广韵·职韵》“(走翼)”字注同,足见《论  相似文献   

7.
在南宋初期,词风介于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两大家之间的爱国词人张孝祥是很值得重视的.他的《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水调歌头》(“雪洗虏尘静”)、《满江红》(“千古凄凉”)、《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等篇,历来选家多加采录,评者也称为绝唱,真是“热肠郁思”(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骏发踔厉”(宋人汤衡《紫微雅词序》),“读之泠然、洒然”,使人感觉到其“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  相似文献   

8.
东晋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而后人则因其未入晋宋两朝的仕途而称其为“靖节先生”.《晋书》等史书说陶渊明是隐逸诗人,把其描绘成一位不拘世名、超凡脱俗的诗人.这一评价果真恰当吗?纵览陶渊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身后名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读山海经》其九)“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形影神并序》等.在此欲将“陶渊明的身后名”解析一下,看其究为何物.  相似文献   

9.
文言词“如”作动词用时,通常译为“到”、“往”。象下面句子中的如即是: 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②文公如齐,惠公如秦。(《左传》) 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 以上三例中,“如”译为“到”或“往”,倒是确当的。然而这个“如”却不仅上述二义。在授课中,笔者多次遇到这个“如”字,作动词用时,无论如何不能译为到或往,而是有多种意义。如:  相似文献   

10.
释“突将”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有一个句子: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课本注句中的“突将”为“突击队”.“突将”为什么是“突击队”呢?这个“将”字,不是“将领”,它跟“壮”通.《尔雅·释诂》:“壮、将,大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将,假借为壮.”按照《广韵》,“将”和“壮”都属“漾”韵,可见它们是叠韵假借.“将”、“壮”通假在古文献中是很多的.如《诗经·商颂·长发》:“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孔颖达疏:“谓有娀之国方始壮大.”今人高亨也注为:“将,借为壮.”(《诗经今注》)又如《诗经·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毛亨传:“将,壮也.”朱熹《诗集传》也说:“将,壮也.”从这里可知,“将”是“壮”的假借字.  相似文献   

11.
读诗札记     
一、王之涣《登鹳鹊楼》诗,家喻户晓,千古流传,曾先后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然而对其中“欲穷千里目”一句的理解上至今仍有争议.有人解释为:“目欲穷千里”.目,眼睛,是个倒装句式.(如1979.2上海《语文学习》刘昌智文)有人说是:“诗人欲穷千里目”,“目”即眼睛,“千里目”即古代民间神话中的千里驹,千里眼,指望得很远的视力.非倒装句而是偏正词组.诗人凭高纵目,壮心不己,要“尽量运用(穷)望得很远的视力(千里眼),把山川风物尽收眼底.”(如1980.2上海《语文学习》欧伯衡文),致于中小学语文教材及其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或不注、或浑而言之,不求甚解,使读者模棱两可,如1979年初中《语文》第一册曾选入此诗,“千里目”注为“指望得很远的视力.1992年小学语文第五册也选了这首诗,无注.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的教参注:千里目,“目”眼睛,这里是看的意思,千里目是夸张的说法,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继《同音研究》之后写的一本书。1982年,我开始研究《掌中珠》时,曾写过一篇小文《鱼骨考释》。从前罗福成兄弟把“骨鱼”二字写作“(骨鱼)”一字,我误认为“(骨鱼)”当为“(鱼骨)”,与“辣”写作“(朿辛)”一样,同为“搬家字”。“(鱼骨)”,匣母,黠韵、山摄、入声、合口、二等,古音读为rwat,今音读为huá。我的依据出自《山海经·东山经》:“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据此我断定“(骨鱼)”为“(鱼骨)”无疑。并决定写《<番汉合  相似文献   

13.
一、南陡河概况在桂林西南郊有一条开凿于七世纪末的古运河,名相思埭。《新唐书·地理志》七上记载: “临桂县有相思埭,长寿元年(公元692年)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埭就是坝,意思是筑坝阻遏相思水,使之向东西两边流,成为人工运河。由于古今水道名称不同,河道也有变化。明清后一般叫南陡河或南渠,当地人民则称之为“古柳运河”。它的主要工程分水塘在今临佳县会仙墟附近。运河东段在桂林南郊良丰附近的蒋家坝流进相思江(当地人称良丰河,古称浪石江),在柘木附近流入漓江。西段在临桂县大湾附近进入清水河,到永福县苏桥镇流入洛清江,经永福、鹿寨在柳州之东进入柳  相似文献   

14.
方头不劣元剧中“方头不劣”,也有作“不劣方头”。或者“方头不律”的。如: 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绯衣梦》四) 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如火上加油。(《陈州粜米》二) 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冤家债主》三)但未见“不律方头”。“方头”所指,《宋元语言词典》和《元曲释词》(一)均有征引和论断,自无疑问;而“不劣”、“不律”则有不同看法。先是《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以下简称《例释》)以“方头不劣”立目(上教版《汉语成语词典》也如是),朱居易氏认为:  相似文献   

15.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切、磋、琢、磨,本来指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尔雅.释器》曰:“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郭璞注:“皆治器之名也。”汉王充《论衡.量知》亦曰:“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后来人便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论向有“缘情”之说,如“诗之为学,性情而已”(《汉书·翼奉传》)、“文,心学也”(刘熙载《游艺约言》),意思是诗文创作应该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又认为“情”最好“以悲哀为主”,并当有所节制;如“发愤之所为作”(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以及“哀而不伤”(孔子《论语·八佾》)、“怨而不怒”(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等,历代有论。推之于诗文评,即是  相似文献   

17.
“花儿”也叫“少年”,是一种民族民间歌曲,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土族、东乡、保安和汉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花儿”音乐,曲调高吭、豪放、悠扬婉转、跌宕起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花儿”音乐都有标题,称为“令儿”,它一般以流行地区(如《河川令》、《马营令》)、民族(如《土族令》、《保安令》、《撒拉令》),或以衬词(如《尕马令》、《咿呀咿令》)命名。  相似文献   

18.
作为虛詞的“所”和“者”,在古书中經常出现。“所”有时作假設連詞用,如: (1)所不此报,无能涉河。(《左传》宣公十七年)“者”作助詞,有时表示假設的語气,如: (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史高·楚世家》)有时表示測度的語气,如: (3)阳虎伪不見冉猛者。(《左传》定公八年) (4)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史記·游俠列传》)  相似文献   

19.
一、揃揻湖北大多数方言地区,把拔鸡毛或拔睫毛叫做“揃”,妇女为使面部光洁,用线绞掉脸上的汗毛亦谓之“揃”,“揃”音“前”;还把摘取果实或摘掉果实上残留的茎蒂叫做“揻”,与“灭”同音,如阳新方言把摘玉米叫做“揻玉芦”.“揃”与“揻”出现的语言环境虽不同,意思还是大体相近的,《说文》:“揃,揻也”,于古有征.“揃揻”的“拔取”义也有其历史渊源.《广韵》:“揻,手拔也”;《说文》:“(扌此)也”《释文》亦引《字林》训作“(扌此)”,而“(扌此)”,《说文》释为“捽捽也”,玄应《一切经音义》引《说文》作“(?)”,谓“撮取”,与今义亦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20.
《辨骚》篇论《楚辞》说:“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慢(“慢”,依唐写本当作“宪”)于三代,而风雅(“雅”,依唐写本当作“杂”)于战国: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