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聚焦加拿大,试图从唐人街的变迁,以点带面概括华人形象的历史演变,透析其中的宏观、微观权力运作,同时也肯定华人身份诉求的努力尝试,呼吁华人加强团结、寻求政治融入,发挥唐人街作为华人"抱团"参政的平台和后盾的作用,以提升华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1841年香港被英国占领后.就成为著名的鸦片毒品加工与转销中心。大批的鸦片加工和贸易,一直由港英政府专利经营,其中有关官员贪污受贿,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当时港英政府主要侧重于强化对华人的镇压,巩固其殖民统治,对各部门的贪污罪行,则很少防范,惩治不力。到香港任官职和担任警察职务的大都是品行不端的英印士兵和水手,他们品质恶劣,为非作歹,鱼由百姓,腐败不堪。而一般市民长期处于被压制的地位,不仅无线参政或监督政府,连官民沟通的渠道也很少。市民不得不和官府打交道时(如申请牌照、证件,或投诉、打官司等),许多人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澳大利亚华人基本上没有参政意识,也就更不能形成政治认同了;70年代以后,随着中澳建交,“白澳政策”的废除,特别是华人自身知识素质和参政意识的提高,澳大利亚华人的政治认同也在逐步的加深。文章系统阐述了70年代后在澳华人政治认同变化的表现,力图对70年代前后在澳华人政治认同的变化做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移民是指1978年以后移居海外、居留一年以上的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拥有中国国籍或加入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人。在欧洲的华侨华人规模,包括留学移民和非法移民,在260万-320万之间。在欧洲的中国新移民的新特征是:中国新移民的移民类型多元化,其中投资移民成为新移民的突出特征;中国新移民的社团发展迅速;中国新移民的精英人群增加,社会融合程度提高;中国新移民的大众传媒意识和参政意识强烈,华人政治地位显著提升。从规模上看,欧洲已成为中国新移民增长最快的地区;从区域上看,中国新移民已遍及整个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上看,欧洲的中国新移民文化素质偏低、社会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动力的推动下,华人商业不断拓展全球与区域的生产网络,带有重要的跨国特征。从系统论和过程观的视角,以中国人海外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当代香港福建华人跨界创业与族群网络构建的内外部原因与发展动力,可以发现,香港福建华人企业家的跨界移民经验与他们的成长创业密切相关。福建华人企业家凭借在族群网络与社团组织中建立的领导地位,进行跨界创业,参与当代香港的政治经济转型。通过强化自身的族群网络福建华人企业家发展了跨界政治经济参与能力,提升了在中港两地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当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国际城市之时,福建华人企业家带有族群色彩的资本与商业网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福建华人企业家与东南亚华人族群资本的天然联系以及同中国政府的沟通能力,提升了他们在香港商界社会的影响力。他们利用地缘认同、华商群体与社团组织等具有鲜明族群色彩的网络关系,在中国与香港的政治经济变迁中,成功地构建了跨越族群界限的政商关系网。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管理在澳大利亚地方治理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社区的运作机制不同于我国社区管理机制,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是澳大利亚的市政府,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事务管理机关,城市社区管理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州和联邦政府的拨款。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一般不能干涉属于城市社区管理的事务,社区日常事务管理权由社区居民授予。澳大利亚城市社区主要有社会服务、民主管理与参政、社区矫正以及情感归属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1965年美国修改移民法后,移居美国的华人数量迅速增加.新移民改变了美国传统华人社区的结构,并导致了传统华人社会的变迁,使之出现了新的特征,如人口素质普遍提高、职业分布多样化、参政意识增强等.  相似文献   

8.
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自我标榜并用以诟病中国的一个老话题。一些中国人也想当然地认为西方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圣地,他们以各种形式进入英国,期望融入这个社会,但现实情况远不如想象的乐观,针对华人的侵权甚至是暴力犯罪案仍然时有发生,华人为争取基本人权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旅英华人的人权状况在英国长期不被关注,他们主要靠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华人社区提供帮助。一个国家强盛的意义,不仅包含其国内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更体现在旅居海外的华人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个人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文明和社会的生物链中,只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国际上享有足够为自己辩护的话语权,才会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人最近几年在政治生活中十分活跃,不论是参加竞选还是公民投票,都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的突破。与父辈的华人相比,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参政的萌芽阶段。但是,纽约和洛杉矶两地华人在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参与方式上有显著差别。通过利用制度分析的方法,考察移民居住国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对移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从而对纽约和洛杉矶两地华人参政程度不同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民主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当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利益动机时,华人会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进程中。纽约和洛杉矾两地华人参政的不同是由两地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构架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女性参政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女性个人能力、社会地位、提倡男女平等、衡量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女性参政即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行为。女性参政最初是由女权主义者提出的,它是整个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本文通过从香港女性参政的优势和内地女性参政的不足入手,取长补短。探讨了如何提高我国内地女性参政比例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发展史上十分关键的时期。当时在香港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世界船王包玉刚以其远见卓识和爱国爱港的立场积极参与香港各项事务和祖国统一大业,为香港的经济繁荣与平稳过渡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香港问题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焦点。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开始公开插手香港问题。1997年的《香港回归法案》是美国又一次以国内立法的手段干预香港事务。在香港问题上,美国表现出其一贯的大国心态。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以来,美国深入介入香港事务。本文探析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原因,并挖掘其对中国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所带来的影响与挑战,最后尝试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建议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多种因素背景下,香港对内地的影响力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上的优势部门,如文化产业、经贸投资的比例等在内地的影响力不断下降或止步不前,同时内地开始主动接触和学习香港在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等深层次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战后至1950年代的香港文坛坚持了文学的常识性立场,以文学常识的力量保存、发展了文学自身,由此与内地"工农兵文艺"和台湾"战斗文艺"分手,进入香港体验和想象中的本地化进程。而推动本地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是战后香港家园意识的生长。香港的战后,是现实文化因素、形态最庞杂多样的时期,它全面接纳了中国内地三、四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传统,左、右翼的政治寓言在香港同时可以表达,而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互补的香港本土传统更有效消解了冷战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的宰制。香港文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文化环境跨越了1949。作家的香港体验前所未有地丰富,无论是从新文学起步,还是直接切入市井商业性,最终都开拓出"港式"文学来。1949年前后的香港,既逐步取代了上海,扮演了当时中文文学中唯一的商业都市角色,又联系了东南亚等海外,延续了中华文化传统的薪火,由此展开的香港想象空间不断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16.
港澳地区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大力发展,与宗教团体自身的慈善理念和努力有关,与政府的激励和有效监管有关。政府对宗教团体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较少直接干预;政府通过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宗教公益事业发展;通过减税等手段激励宗教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宗教团体的公益慈善相关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香港澳门政府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对大陆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港澳文学中,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有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殊相。就以1920年代开始、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澳门诗歌而论,已与香港新诗分流,形成了华文作家与土生诗人互补等特色。澳门新诗评论多为具体作品评论,理论研究极少。澳门的诗评家主要有黄晓峰、陶里、云惟利、郑炜明、李观鼎等。  相似文献   

18.
香港极为重视新闻自由,媒体触觉深广。香港媒体在报道与限制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欲、知情权与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与公正受审权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与冲突。香港是一个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的社会,媒体的表达自由权与司法独立审判权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相似文献   

19.
广东和港澳都是双语社会。广东的“双语”指的是粤、闽、客方言与普通话,但方言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普通话,香港的“双语”指的则是汉语粤方言和英语。随着港澳回归,不仅粤、港、澳将迅速扩大交往,而且与内陆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将大大加强。这样一来,在广东和港澳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就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港澳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在“九七”即将来临之际,要因势利导,加强双语教育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