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形势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趋势愈加清晰。但当前部分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能力缺乏,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当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激励、约束和监督手段,唤醒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并形成自身需求,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自我管理成为现代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大学新生自我管理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那么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帮助大学新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指导新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提高大学新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理性上确立的重要阶段,强调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儒家文化中“修身为本”的伦理思想,包含了立志、学思并重、慎言力行、内省自求等理念,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起到促进大学生形成孝德、感恩、敬让与担当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宏观指导下的严格、规范、准军事化的管理,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以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方法,分析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辅导员拓宽工作途径、提高素质修养以及在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遵循的原则等建议。研究结果对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本文旨在充分关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尝试。推行“三自”管理模式,必须要以发挥大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性为前提。在“三自”管理模式下,高等院校必须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培育大学生的主体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文章从自我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职业规划、时间管理以及行为管理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效提高和改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正处在独立意识发展时期和社会交往日趋增强时期,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自觉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以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使自我意识同群体意识统一。基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大学生管理规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0年3月,我院以学生会干部自己组织并做总体设计,自己领导开展的“十无”百日  相似文献   

10.
生涯规划教育从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着手,确立和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为大学生持久的学习行为提供内在约束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大学学风建设。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良性的循环,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和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很多高校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出现过休学、退学、被骗事件,甚至自杀、凶杀事件。这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文章从心距、心力、心度、心智四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建构,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校,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文化上的碰撞、心理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矛后与冲突进行分析研究。文章时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冲突进行了剖析,并就调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诚信养成除内心自觉外,外在机制也十分重要。学校教育、传统文化、规章制度构成了大学生诚信养成的外在机制。强化外在机制,有利于大学生的诚信养成。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探讨高校党建工作与高素质大学生培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立足于“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论述了高校党建工作与高素质大学生培养教育的辨证关系,阐述了高校党建工作在高素质大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时代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提出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优势、开创高素质大学生培养工作新局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总结出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以期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切实搞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员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关鍵。但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知识结构残缺不全、开拓创新热情不高等问题,离新世纪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相距甚远。新世纪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必须适应新世纪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需求。为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馆员的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一届又一届的"90后"大学生陆续走进大学校园,"90后"将最终取代"80后",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主体并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及时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课题组对我校8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最终分析出"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精神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观念系统,是大学人关于大学的最本质属性的主观意识,主要包括大学人的大学观、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大学观是大学人关于大学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精神是最能体现大学人职业特征的文化精神。本文从静态的角度对大学文化精神的现状进行了客观考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科研团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建立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机制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红色资源”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红色资源中的“铁军文化”所蕴含的“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铁军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