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把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作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载体。如何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功能,成为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担当和社会责任的价值理念 有别于西方福利国家和我国传统社会管理的理念,新加坡在社会管理与服务各领域充分吸纳中西方文化优秀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全新的价值理念。新加坡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特别注重“软件”、“硬件”之外“愿景与价值观”的“心件”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学界、政界、舆论界,一谈到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几乎都会提到“左右之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左”和“右”也被视为最主要的两大阵营。因此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分歧和对立.也通常被看成“左右之争”。但是,从政治学理论看,用“左”和“右”的概念来解读中国社会的思想分歧,事实上背离了“左”和“右”这两个政治概念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以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建设为宗旨的社会工作领域中,社会工作(者)协会搭建政府与行业沟通桥梁,开展行业服务与管理,引领社会工作行业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的社会管理有宏观和微观两种理解。宏观的城市社会管理涉及除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管理之外针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管理。国外对应的概念则是“社会行政”,指一切有关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政策制定与施行。  相似文献   

6.
按照“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思路,湖南省长沙市将建设成为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衡量宜居和幸福的指标,不仅仅体现在环境改善、设施完备、物资丰厚等硬件方面,更应该体现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与体验等软要求上。社会工作以柔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方式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当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有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发达国家中,新加坡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国家。新加坡社会建设的成就,突出表现为三大“社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当下“时髦”的热议话题,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等相关词汇频繁出现在党的报告文件中。其实,早在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作出了专门部署。“社区、社团、社工”(下称“三社”)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浙江嘉兴将以五个新突破为取向,进一步推动“三社”建设与互动发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形态的认定还存在较大分歧: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认为,一个“洋葱头形”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而李慎明主持的“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则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两个阶级三个阶层”的“类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孙立平则认为,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呈现为贫富差距很大的“蜡烛台形”。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贵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在提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报告也强调要深入推进政社分开。十八大报告两次提到“政社分开”,意味深长,体现出党中央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推动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决心。那么,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如何加快推进政社分开?  相似文献   

12.
胡艺华  喻勇兵 《城市》2009,(7):25-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全新命题和一项重要任务。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赋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省会长沙如何顺势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担当领头羊,创造新经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6月16日,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永宁路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最新探索——“社会公共服务阳光互助站”启动了。  相似文献   

14.
“公共社会”是一个新近才形成的新理念。用“公共社会”的理念来审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现,原来大学校园最接近也最适合建设成为一个“公共社会”,由此得出要建“校园公共社会”的结论。这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概念和理念。其中涉及内涵、作用、条件和特征等四个方面内容。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建设和谁来建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设“校园公共社会”的主力军不是一般普通学生而是学生干部的基本观点,并且还从学生干部在大学校园中的定性和定位、学生干部在建设校园公共社会中的作用和对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何要求等三个角度做了适度展开。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政界、学界热议的重大主题。这一主题归属于中央近几年启动的“社会建设”系统工程。社会建设是改革路线图中紧随经济主题之后的“深水区”课题。在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中央突出了“民生’之维,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更加普遍可获得的社会保障,在疏解社会矛盾、弥合阶层冲突、强化再分配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处于基础保障层次的“民生”并不能够解决由于制度不完善带来的利益侵害与社会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亲”是现代人择偶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它以“电视相亲”、“交友网站”、“婚姻中介所”等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它都不同程度的反应着当代青年的择偶观,尤其是两性在这一社会互动中的地位。社会性别理论主张透视个人行为与角色的社会性别意义,试图把社会性别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考察,以把握社会性别是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互动并在社会互动中得到强化或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王思斌教授提出的“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概念: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制度从体制外切入,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嵌入现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框架之中开展专业服务。在中国,专业社会工作要开展,至少存在三种嵌入,即制度体系层次的嵌入、项目层次的嵌入和服务行动层次的嵌入。  相似文献   

18.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社会管理元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目光,也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期待,瞬间倾注到社会管理问题上。30多年如火如荼的改革中,社会建设领域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短板”:  相似文献   

20.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年出现的实践性新词,在严格意义上还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学术性概念,“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或内涵特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