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我国基层政府处与地方政府体系的最低层级。基层政府最直接面向地方居民,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最为密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公民参政意识的增强和基层政府的服务于民意识的淡化,基层群众呼唤“诚信行政”的建设。基层政府能否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能否公正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惠及当地所以群众,能否充分反应民意、集中民智,能否维护居民的民主话语权和利益诉求权以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些都体现了基层政府行政的效能,这也是“诚信行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政府的诚信建设不仅关系到当地群众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国行政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在和谐社会下,探讨我国基层政府的诚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国行政文化对基层政府“诚信行政”建设的制约1、“官本位”的行政文化使得基层政府缺乏群众支持中国两千多年的经验和传统将崇拜权力意识和“官本位”的价值标准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支配着人民的行为选择。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这种“官本位”意识在一些基层政府领导思想中影响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往往把社会公众排出在行政活动之外,把行政过程“神秘化”。这种“官本位”的行政文化导致了多数基层行政官员缺少“服务精神”,造成了群...  相似文献   

2.
文化制胜:当代行政管理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行政文化管理模式是在扬弃纯理性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其实质和核心是文化制胜。当代行政管理的主题也就是文化制胜。本文着重探讨文化制胜的实践依据、基本特征和实施途径等问题,提出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必须重视和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并把理性分析、定量化、组织机构等行政管理的“硬件要素”的建设与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理想、行政信念、行政道德、行政礼仪、行政动机、行政态度、行政情感和行政习俗等行政管理的“软件要素”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问责制的柔性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方向已经明确,但实施行政问责制不仅需要相应的法规、规章等刚性机制约束,也需要行政问责文化柔性机制的约束。行政问责文化对于强化官员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对于弥补刚性问责制度的“盲区”、对于培养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建立现代责任政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也是提升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的关键。我国建设行政文化。在发扬传统行政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应该清除落后的行政思想观念。培养科学的行政意识和行政信念,并且将行政文化制度化、习俗化,行政信息公开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70年代以莱,“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统希型行政文化和管理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表现出民本位、有限性、责任性、高效性、参与性等特征。在我国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的途径应当是对我国现阶段行政文化中的三部分内容分别进行合理扬弃,使其有益成分和先进性特征实现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6.
在“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之后,“行政法治”或“依法行政”无疑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然而,行政法治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一发展历程的是我国相继颁布和施行的六部基本的行政法律,即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展望未来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树立“公共服务”的观念并确立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在制度建设上,应当进一步修改和制定相关的行政法律;在司法实践上,应当积极探索建立“行政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文化系统与行政生态系统存在着互动关系。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透视,行政文化是有效促使行政系统内部高效整合的“凝聚剂”,也是引导行政系统自身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因而,行政文化的创新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开的价值分析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公开制度有着其存在的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宪政价值。行政公开是行政相对人知情权实现的前提和公民充分行使监督权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履行WTO中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国外行政公开立法体现了依法公开、行政民主和行政效率的公开原则。目前我国行政公开尚存在立法滞后、信息公开质量不高、监督机制失衡等不足。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树立“服务行政”和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相关行政公开监督机制来促进我国行政公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最早提出来的,其中,它的“范式转换”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被其它学科领域借鉴来厘清所从事领域的发展、变迁路径以及把握其领域的未来走向。根据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行政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统治型行政文化范式、管理型行政文化范式以及正在形成的服务型行政文化范式。处于萌芽阶段的服务型行政文化范式,只有以人为本,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才能成为主导行政文化范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地区民俗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我国民族地区实现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升民俗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实施本地区文化品牌发展战略,是我国民族地区民俗民族文化发展的现实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重要成因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行为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人伦文化"以及"非规则化的规则化"3个部分来解释当前行政人员伦理失范行为的文化基础,指出正确地认识社会文化环境在当前发挥的强大惯性和运作基础,对于我国行政伦理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公平观的建构以“以人民为中心”为逻辑起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党对行政公平人民性的追求以及政府公共性等多重逻辑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公平观由满足人民发展需要的机会公平、公平对待人民群众的程序公平以及实现人民核心利益的结果公平三要素构成。它通过强调公共行政的人民性价值而实现了对新公共行政范式的行政公平观的超越;其建构路径可以从个体、制度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具体包括强化个体对行政公平观的认同、加强对个体的行政公平教育、构建公平行政的制度约束体系以及营造公平行政的文化环境氛围等。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末李登辉主政台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推行台湾的“本土化”、“台湾化”政策,鼓吹所谓的“台湾意识”和“台湾精神”,标榜“新台湾人主义”,妄图以此在心灵上改造台湾人民,淡化台湾同胞对中国大陆的认同,由此实现所谓的“去中国化”,谋求台湾的独立地位。无疑,这种“去中国化”的台湾“本土化”行径将严重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商品中"文化"的价值随之增长。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于人们对"文化"价值诉求的增强。乡村旅游开发的实质是为游客提供"文化产品",即"卖的是文化",因此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同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保护传统文化。文化、旅游、经济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幸福广东”的提出标志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施政理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将有力地再造新时期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文章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对“幸福广东”进行解读,认为“幸福广东”首先是广东人的幸福,但目前碎片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存在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广东人概念。因此,必须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实践路径加快福利广东建设,建构统一的省域公民身份,从而为“幸福广东”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只有营造我国"以民为本"的行政文化氛围,推进以"民生为重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优化我国"以民为本"的政府运行机制,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积极稳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宁夏唯一的省级文学期刊,《朔方》参与建构且见证了新时期宁夏文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朔方》的行政归属、功能定位、历史变迁和三次重要改版的梳理,可以看出,《朔方》在竭力扶植本地作家、构建特色地域文化、规划文学展开方向这三个方面有效地介入了新时期宁夏文学的发生。在此意义上,理解新时期宁夏文学,需要从发掘入手,以整理为纲,通过地方性文学史料的多元化,拓宽宁夏文学的研究视野,呈现其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然而,在审判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加强协调工作,确实解决了大量的行政争议,有效地缓解了官民矛盾;另一方面,我国行政案件撤诉率常年居高不下。这些都促使我们反思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规定是否科学.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我国,不论从传统文化还是现行法律体制环境上都可以找到适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移民文化在特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与特区经济发展成正比。大量的外来人口除了直接参与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外,并形成移民文化推动本土文化重构更新,促进经济的发展。文章就如何吸引外来人口,进行文化重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