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与奥运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 2 0 0 8年北京奥运投资与流动人口关系。利用投资模型预测未来数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与奥运投资对外来人口增长的影响。同时预测出未来各年的境外来京旅游人次数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历史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变动的历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受到政府政策和城市经济形势的明显影响在政策鼓励和经济发展迅速时,流动人口规模就大而且增长迅速.反之,则其规模小而且迅速减少虽然政策对流动人口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但其影响作用不是无限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增长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而不能盲目发展.由此决定了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既不能盲目限制和排斥,又不能任其发展,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20%样本资料,本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流人北京市的时间分布进行了自相关和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流入时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别是当间隔期为1个月、半年左右和1年时,这种周期性表现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未来流动人口流人人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低效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动人口管理是我国城市尤其是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北京市为例,尽管政府采取了证件管理等方式,但收效甚微,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仍处在管理的真空地带。从流动人口需求入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实施城市流动人口有效管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六普”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区域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对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着重对比了“六普”与“五普”的差异、省内流动与跨省流动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1)从分布特征看,“六普”流动人口的分布集中趋势尤为明显,一些重要的人口流入地的流入强度表现出“强者更强”的特征.(2)从空间集聚状况看,显著热点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五普”相比,中国流动人口集聚地最显著的是长三角而不是珠三角.(3)对比跨省流动人口和省内流动人口,跨省流动人口规模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沿海集中连片、中西部一枝独秀”的特点,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跨省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出现明显的圈层结构;省内流动人口分布相对均匀,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省内流动人口数量要远大于跨省流动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代际、户籍的流动人口有着明显的差别特征,从而对北京市有着不同的认同意愿和认同结果。本文使用定量数据,基于比较视角,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认同现状、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对流入地都有强烈的融入意愿,尽管意愿与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背离;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认同意愿显著超过其他地区流动人口,说明流动人口对北京怀有更强的期待;北京市年长流动人口比青年流动人口有着更强的认同意愿,且乡—城流动人口的认同意愿超过城—城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对流动人口的认识总体来讲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变化趋势研究更是罕见。本文通过深入挖掘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总结得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流动人口的普遍化、流动原因的经济化、流动时间的长期化、流入地分布的沿海集中化、年龄结构的成年化、性别构成的均衡化、女性人口流动的自主化、流动方式的家庭化和学业构成的"知识化"。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城市刑事案件的发案率与流动人口数量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导致流动人口犯罪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改革流动人口管理体制,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二是从制度层面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只有二者兼顾,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流动人口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多水平模型,在城市、区县、个体三个层级对离城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发挥影响的主要在县(市、区)级,主体功能区对流动人口的离城意愿没有明显的作用,对居住环境或条件的不满不会导致流动人口离开所在的城市,与老家相比"当前是否更具有幸福感"对流动人口未来是否留在本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两年来本市的流动人口对未来离城的看法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游振宇 《西北人口》2011,32(3):63-67,73
持续和高位增长的城市流动人口有着对城市公共品的强烈需求,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品,是城市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的重要内容。现有城市流动人口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品的现实需要。在公共财政视角下,基于城市公共品的非排他性、空间地域性和社会选择性,对城市流动人口进行重新界定,以满足城市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品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