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刘向所撰《列女传》依托人物事迹宣扬妇德的编撰体例开创了人物故事型女训的先河,据考证,《列女传》成书于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在唐代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即贞观末年至元庆元年间),阳成天皇的文学侍读藤原佐世奉敕整理编撰《本朝见在书目录》一书。在其《廿杂传家》中记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6,(2)
司马迁创造了全新的历史书写模式。但如果溯流探源,则《史记》的各种体例都不同程度具有早期渊源,司马迁是在早期文献的基础之上,赋予旧有文献形态全新的形式和功能。《汉书·艺文志》和出土简帛文献为理解战国秦汉之际文献的类别和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探究《史记》本纪、世家、传、表、志各体文本组织形式、文本功能及其与早期文献之间的关联,可为理解《史记》的史学范式及司马迁的史学创造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王彦霞 《北方论丛》2013,(1):100-104
中国古代通俗史学源远流长,但其著述之极大丰富则在明清时期.在诸多著述中,由《资治通鉴》产生的通俗史学著作独树—帜.在通鉴学领域,清代通俗史学一方面承继前代通俗史学余波而来,一方面又因时代和学术背景不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较明代而言,具有更自觉的史学普及意识.在篇幅上短小精悍,体例上灵活多样.在叙事方面,则简洁明了,更加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刘跃进 《学术界》2023,(9):14-28
要了解《洛阳伽蓝记》的文献价值,首先要知道《洛阳伽蓝记》作者的仕历情况、该书的体例、内容以及北魏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意蕴则是文本的重点。在这部分论述中,涉及一些文学史实、文字描写以及文学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南北偏见。这些内容,可与《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文献相关印证,展示了《洛阳伽蓝记》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向《世说》见于《汉志》著录。总结历代学者对该书的探讨,形成了四种主要观点。在辨析诸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世说》非《说苑》之另一题名;《汉书》刘向传中的《世颂》、《隋志》著录的刘向《世本》,与《世说》亦无直接关系;《世说》撰著于汉成帝时,在题材、体例等方面,与《新序》、《说苑》和《列女传》三书相似,属于一部历史故事集。《世说》佚文今存两条。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文体辨析的学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辨析是汉魏六朝文学批评的基本前提 ,而其学术渊源则来自《七略》和《汉书·艺文志》。二书“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思想 ,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史学乃至佛学 ,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佛学家无不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工作 ,并因此构成了本时期主要的学术背景。在这个背景中开展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包括总集编纂 ) ,都鲜明地带有追溯源流的特征。它不仅使文体辨析更趋细致、周密 ,而且各文体源流有自 ,对纠正当时写作体例混乱、文本不明等时风末弊 ,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列女传·有虞二妃》中"焚廪"、"掩井"、"鸟工"、"龙工"为核心词,搜讨南朝、唐、宋时期各种相关文本十一种,并与《孟子》、《史记》加以比勘,分析其文献来源。认为十一种文本均源自刘向《列女传》,进而推测《孟子》、《史记》、《列女传》三种文献的相关记载当有同一来源,三书取舍不同,各自独立引用,其间不存在"层累"关系,亦不存在造伪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是较早介绍西方文学理论的教材之一,也是最先被引进到中国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新文学概论》对中国20世纪文学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书写体例,理论视域和思想资源的拓展与启发等。但由于其学理性较差,误导也是明显而长久的,主要表现在偏执于文学的社会学视野的理论建构,原理文本没有创作论的位置,僵硬地恪守片面的哲学认识论等等方面,这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使其成为研究、反思中国20世纪文学原理文本写作史绕不过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李洪岩 《文史哲》2006,(5):5-18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性和认识论上的某些理据,时常造成历史认知的变形。反文学的史学文本思想则缺乏历史认识论的澄明,甚至成为悖论,但客观主义的史学文本书写规则并未因此而失效。将古今之文本理论与史学实践结合起来,参照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予以观照,对史学观念颇多警示与警醒作用。后现代主义逼使客观主义深刻地反躬自省,然而,无论史学文本具有多么强烈的诗性结构,“历史真实”的概念却依然可以成立,史学文本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都无从抹煞。将后现代主义中“异化的力量”“解构”掉,吸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将变得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10.
宋代临川吴沆著有《易璇玑》三卷,呈现出丰富的易学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易学价值.关于《周易》文本性质与体例的研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卦爻象数模型的建立与变化;第二,卦爻的取象与取义;第三,爻位与卦爻辞的体例;第四,《周易》文本的遗留问题,包括重卦问题与卦爻辞作者问题.吴氏易学不但遵循义理学派的核心要求,以服务人事为...  相似文献   

11.
刘向《列女传》的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又是最早使传体脱离经、纪而独立成书的史学著作。它借鉴《史记》的体裁结构,继承发展了以往解经、释纪之传的某些合理因素,吸取精华,有所创新,完成了单行传体的变革,在史学上引起了专写人物传记风气的盛行,并促使后世妇女传记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2.
涂秀虹 《文史哲》2013,(4):138-147,168
《水浒传》有简本和繁本不同系统。简本文本形态粗陋,其主要价值在于普及性传播,满足各阶层读者的需求。繁本的意义则在其精工细致的文笔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三四百年来以其精致文本引领《水浒传》的精英阅读,为《水浒传》的广泛传播提供稳定的文本基础。对读简本与繁本,可见不同版本因读者定位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文本面貌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是一部政法司马迁《史记》的明史著作,其“考”“述”“表”三大体例,在命意、结构乃至记本方法上,都是对纪传体之形与神的模拟,因此其“别集体”实是纪传体的变体。王世贞师法司马迁是受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由文学上的复古而至史学上的模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重大影响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最直接也是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一个大批佚失的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 ,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甚至改变了我们对文学史的看法。在这方面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敦煌文学文本的发现。敦煌文学文本包括诗歌、变文、话本小说、俗赋等 ,不但加深了我们对唐宋文学以至整个中国文学的认识 ,而且形成了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分支———敦煌文学。此外 ,马王堆帛书中 ,与文学关系至为密切的《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乙本、《…  相似文献   

15.
清人对《宋史》文本的研究和撰述,是清代史学发展中的显著现象,这一学术状况引起了近代以来学者的关注。而学界研究仅起到了勾勒线索的作用,未能对清人宋史学进行理论总结,更缺乏与清代学术文化关系的全面把握。故以清人宋史学为专题开展研究,首先可以梳理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其次可以探讨其中的文献价值与史学成就;最后有助于洞察清代史学与学术、社会政治、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这篇序文讨论两个问题:一、对一九七九年荣孟源先生和钱远镕先生讨论《李秀成自述原稿》问题两种不同的结论表示个人的拙见;二、对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的得失提出看法,并把注《李秀成自述原稿》训诂与事实考证并重的体例提出讨论。前者是有关太平天国史的问题,后者则有关史学的问题,敬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7.
《史籍考》作为一部大型史学目录著述,其编纂从发端至手稿最终毁殁,许多官员及士人参与其中。章学诚是《史籍考》编纂的最初提出者与设计者,署名周震荣的《上李观察书》对《史籍考》编纂内容与体例的陈述,乃是章学诚校雠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展现出章氏学术视野的高远及其目录学理论体系的融通,对章学诚在《史籍考》编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评估。作为《史籍考》编纂体例的总设计师,章学诚虽然最终未能完成该著,但在编纂该著的过程中,其史学理论不断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论语》诠释成果分为新、古两种诠释体例,一种是以经解经式的"古"式《论语》诠释;一种是学科分治式的新式《论语》诠释。新式《论语》诠释按照文、史、哲三个学科划分出文学式的《论语》诠释、史学式的《论语》诠释、观念性的《论语》诠释三种不同风格。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入,以经解经的古代治经方式被现代学人归入历史中。与之相对应,新式《论语》诠释模式已经成型。《论语》诠释在学科分治中,形成了文、史、哲三个学科的学者各自独立地固守着自己的领地,而拒斥其他学科的趋势。所以,现代学人不应再纠缠于恢复经学传统诠释《论语》,而是将文学层面、史学层面、哲学层面视为逻辑递进式关系,进一步推动《论语》诠释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钟其鹏 《云梦学刊》2009,30(6):34-37
《楚辞·招魂》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与此前相比,最近二十年《招魂》聚讼焦点问题研究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新变,体例争论为此前所未有;所涉礼制争论则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其他争议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此期学界围绕《招魂》聚讼焦点问题的激烈争论,推动了《招魂》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从古代史学发展历程来考察,还是从史著体例的完善与史学思想的演变来考察,晋代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史学的发展,史著体例的完善,史学思想的演变,为南北朝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唐代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