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培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徐韵 《新天地》2011,(9):134-13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无论是对学生现阶段的考试,还是对学生将来的理解和使用语言,都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能力,它包含了感知、想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及情感等心理因素,通常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语感强的人听到别人说话,或看到别人一篇文章,马上就能了解其表达的真实意思,或言外之意,并且立刻能凭借语言文字在头脑里产生形象的画面,在内心激起真切的体验,这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非凡的直觉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提高语言感受的灵敏度王呈兴语感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工作者说得比较多的话题。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对于语感训练的重要性,老一辈语文工作者作过不少精辟的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  相似文献   

5.
殷平 《南都学坛》2009,29(5):F0003-F0003
语感就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不是别的,就是语感。于是,语文能力目的论就转化为语感目的论。它的逻辑是这样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所以,语感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轴心。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语感好,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学生的语言交流是以壮话为主,语文语感极差。针对这种情况,培养语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 "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8.
情韵朗读模式是在表层朗读和节律朗读基础上增加了超常韵律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能表情达意的语音链,它的形成过程也是认知结构改造或重建的过程。读者从领悟文本获得主观体验 ,到因声求气、声情合一的朗读表达 ,最后完成生理激活而传递感情信息,使读者、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实验证明,特定的超常韵律和相应的感情状态都可反复。随着时空的变化和读者对文本领悟的不断加深 ,情韵朗读的认知发展还会产生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 ;不同阶段都是前一认知阶段的延伸,又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深化。所以 ,情韵朗读模式是一个多层次、多成分的复合认知发展过程。它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还能使读者和听者在认世界的同时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语音合成与识别的感情度。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见,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视朗读、情境和生活的特点,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文章意蕴的领悟和品味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完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吴显伟 《新天地》2011,(12):414-414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这里,浅谈我的一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本文试从诵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即通过诵读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及更好地帮助领悟作品的语言美韵律美和节奏美谈起,并进一步列举了语文诵读的几种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对艺术美的感知辨别能力,超越作品本身,领悟语言背后的人的内心世界,根据作品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诵读,以及层进式、诗歌鉴赏式、吟唱式的诵读法等,从而达到以诵读来领悟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何谓语感?人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感.我国历代教育家向来十分重视语感训练,早在三十年代,夏丐尊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后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淑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朗读,既能增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发展口语能力,又能促进思维向更宽处延伸,其重要性、必要性毋庸质疑。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都是通过吟、诵、咏、读,让学生直接去感悟语言的规律并学会运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作为课堂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通过培养直觉思维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们要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加强科学的语言训练,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培养良好语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文章认为“语文味”应该反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书声琅琅,培养学生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品词赏句,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净化语文课堂;多种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情感激荡,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操以及作者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它是一种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近似直觉的敏感,准确地、深刻 地领会语言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三个方面的涵义以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 感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之“感”与“美感”、“乐感”之“感”相同.只是所感对象为“语”——言语。由于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经验,建立语感,形成语感,并不断积累感受体验.强化语感.走进语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外语教学中,把朗读作为训练口语、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朗读课文,这种过分强调朗读在培养学生口语和语感能力方面的作法,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在外语教学中过 分强调使用朗读练习,容易出现如下弊端。1.朗读往往使学生只注意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发音,而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意义。2.降低阅读速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3.加深学生的语音、语调、重读及停顿等方面的错误。4.无指导的朗读会使学  相似文献   

19.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重点。许多时候,学生读得不少,可是只停留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层面上。为了提高朗读效率,“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从语言结构特点入手引领学生朗读,即语音、词汇、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