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前认识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国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超前认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人们对超前认识的理解相互之间还有很大分歧。而要对超前认识进行研究,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确超前认识的概念,弄清它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一、超前认识概念的内涵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超前认识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认识对象,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认识的特…  相似文献   

2.
穆方平 《理论界》2010,(5):18-19
传统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马克思思想不成熟时所使用的概念,这个观点至今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本文认为国内对于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并没有足够认识,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是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资本概念既开拓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的新领域 ,也为这些学科之间的对话与综合提供了概念和方法上的支持。社会资本概念也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和方法趋向综合的反映 ,又为这一趋势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基础。对于关系取向、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 ,社会资本概念有很强的适用性 ,社会资本研究对于“增促社会发展 ,减缩社会代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对社会资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国章 《学术探索》2008,1(2):13-18
以认识性思维有意无意地遮蔽建构可操作的实践观念的实践理性思维,以改造性生产实践有意无意遮蔽认识性实践,已经是传统哲学思维及其理论脱离现代社会现实的明显缺陷,也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长期被形而上学地解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联系世界全球化的现实,重新全面认识和深入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先生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称之为"市民社会的历史理论".然而从马克思的理论著述中可以看出,"市民社会"这个概念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中,也就是在他的历史理论的形成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阐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起源、基础、前提和功能.而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则很少使用市民社会概念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分析.而且,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恰恰是扬弃或消灭市民社会而争取人类解放的斗争.因此,对马克思来说,他的历史理论的立脚点,不可能是"市民社会",而只能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理论史与主要论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岿 《学术探索》2007,94(3):49-57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解释框架,可以分为社会学、经济学社会资本理论和政治学社会资本理论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在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区别。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关于规范、道德和团体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经典论述。目前,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涉及社会资本概念、属性、作用、测量及创造等。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对于推进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犯罪概念是人类社会对犯罪这一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认识,在整个刑法学、犯罪学等刑事法学理论体系中,犯罪概念居于最基础的基石性地位,因此研究犯罪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划分二种类型的犯罪概念,即一种是实质的犯罪概念,另一种是规范的犯罪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我国的规范的犯罪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近代刑法中规范的犯罪概念,只是在资本主义法治建立后,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呼应,规范的犯罪概念才获得统治阶级的重视,从而逐渐取代实质的犯罪概念成为刑事法学中的主要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8.
翟宇 《江海学刊》2023,(3):216-224
半封建概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基本描述。这也决定了对半封建概念的考察基本集中于“两半”理论研究范畴。这种研究取向使得对这一概念的既往研究存在不少大而化之的现象,有关这一概念的很多看法与史不符。由于对这一概念在传入中国之前的流变历史缺少详细梳理,势必造成对历史研究必须基于史实这一研究规范的违背,进而对推进“两半”理论研究也带来不利影响。历史地看,迟至19世纪初,半封建概念就已出现在欧美社会并被用来指称欧洲旧制度,带有线性进步视域下的负面意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运用半封建概念,并将之纳入对德国社会形态的分析,半封建概念也具有经典意义上的阶级关系意涵。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内,列宁对半封建概念作出新的阐释并将之运用到更广泛的时空范围。梳理半封建概念在近代世界的兴起语境及其经典化阐释,对于匡正半封建概念研究方面的疏失以及客观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会法"概念是社会法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在西方主要国家,"社会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已日趋完善。但是,各国所使用的"社会法"概念却各有不同。这就给我国社会法的研究在理论上带来了认识的分歧和模糊。文章通过解读西方国家"社会法"概念的基本含义后,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法"概念研究的三种主要理论。作者认为,"社会法"的概念必须包含:"社会权利"、"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等基本内涵。只有厘清"社会法"概念的理论分歧,统合它们的基本内涵,才能更好地在理论上推动我国社会法的理论研究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风险概念是当代社会理论和社会公众话语中的一个常见概念.时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和内涵解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风险概念的社会理论意义.风险是一个关系性范畴,指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可能状态,它特指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可能形成的一种损害性关系状态.风险概念的发明体现了人们主动规避不确定性因素的一种努力,体现了人们面向未来、趋利避害的一种积极冒险精神,彰显了人类的一种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