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每一事物都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环节,都只能存在于与其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中。为了要了解单个的事物,我们就必须把它从整体中抽出来,暂时孤立地去考察它。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事物,总是由别的事物所引起的,而这个事物,又总会引起其他事物来。引起某一事物的事物,就是产生这一事物的原因,被某一事物所引起的事物,就是这一事物所产生的结果。事物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  相似文献   

2.
批评活动的行为者是批评家,但这一活动并不只是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更主要地它还是一种文化行为。批评活动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文化惯例。。批评活动的文化惯例可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在一定文化惯例中的批评,即它是代表一定文化惯例来对文学发表的意见;其次就是批评作为一种活动也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惯例系统。笼统地说,批评是在惯例中而且批评具有惯例。笔者认为,批评惯例是超乎批评家个人的一种群体力量,它渗透到批评家的思维中,并也会对批评的价值取向发生影响。如要全面地考察批评,则从该角度与从批评家角度来考察应是…  相似文献   

3.
迟钝的感觉是指作家因某种孤立地感知及人为地阻断理性思维、联想和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参与而导致其对社会生活感知肤浅、平庸、迟钝乃至麻木的一种艺术感觉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过程中,严重地削弱着作家对生活的艺术感觉能力,从而使创作陷入一种困惑和苦闷之中。造成作家艺术感觉迟钝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仅从作家艺术感知过程中的失误和作家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在作家的艺术感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切割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必然导致艺术感觉迟钝现象的产生。相互联系是事物存…  相似文献   

4.
戏剧审美理论在唐宋时期已开始萌生,其基本特点是:雏型的戏剧艺术刺激、作用了人们的感官,启动了人们对于这一事物的认识性活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直观地获得了关于它美学属性的感性知识与经验;而这种感性知识与经验终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与这一基本特点相联系的是:这一时期人们对戏剧艺术的认识活动,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夹杂、附属在戏剧欣赏活动的感受中;戏剧艺术理论家就是戏剧观众,戏剧观众就是戏剧艺术理论家,戏剧活动只是在孕育着理论家的起来,但还没有起来,人们得到的感性知识与经验也不是什么主动地考察,而是一种被动的戏剧观感,此其一。其二,这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目的是想把克罗齐的批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说明,并对这种方法所提出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克罗齐把一切精神生活,一切人类活动分为四种形态:通过直观(艺术)来认识个别事物,通过逻辑(哲学)来认识一般事物,(通过经济学)来选择个别或有用的事物,以及(通过伦理学)来选择一般或善的事物。关于文学和艺术批评,克罗齐认为:一个正确的批评定义应该适用于一切艺术。这是与他的这一假定相符合的,即艺术是一个统一体,它的不同的形式只是经验上的、人为的区别。批评就是判断,而作为判断看,它是属于哲学或历史编纂学范围的。批评是对艺术对象的认识,是某一项个别活动的历史叙述,是上面提到的四种形式之一。克罗齐批评主张的实际含义(暂时丢开他的批评方法的理论意义)的基本特点是对于艺术品的人文主义的判断,是发现和分析艺术品的人性内容,再加上对于内容是否变成形式或仍停留在材料阶段,以及对于一件艺术品是不是诗歌或其他东西等问题的判断。他认为批评家的职责在于寻求作者的根本情调;他只企图指出某一特殊人生境遇之下的自觉的情趣,而不想对它作理智的认识,或强调实际行动的意志,或表示感到因利害关系而要求参与的愿望。实际上我们可以在克罗齐的艺术理论中看到两个方面:首先,他说明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直观),接着他就要用消除法说明艺术或直观不是什么(不是逻辑,不是实用,不是正义)。照克罗齐说来,批评家应该在艺术作品中把真正的直观(一种已经成为具体完美形象的真实感情)跟其他的东西,跟非诗歌区别开来。这就是批评任务的目的。他的批评方法的两个核心论点是:艺术个性的准则以及艺术个性和一般历史的关系,对待艺术作品唯一不矛盾的方法就是认识它的绝对个性,否则就容易忽视它的具体的现实性。严格说来,只有个别作品才是审美判断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成体系的。科学知识与其它知识的不同,就在于有系统而非零碎的知识。研究科学的人都要把许多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起来,组成严密的体系。 我们知道,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如果局限于它本身,孤立地进行考察,就不能达到深入的认识。对一种事物,必须从它和其它许多事物的互相关系或互相作用中,或从它和它所处的环境的种种联系中去考察,才能取得比较完全、确切的了解。成体系的科学知识之所以可贵、七零八碎的常识之所以不足,一个主要理由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制度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并未形成共识,但后现代兴起以来的对文本的研究与文本的创作,明显地具有文化的意义.文学制度的研究从一般意义上讲属于考察文学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学批评,这主要与文化的运作有关.对艺术背后文学制度的思考,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与文艺批评具有先锋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一些早已熟悉了的事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常常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或新的联系方面,而发现和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正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发现和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得到简化,更进一步地显示出世界的统一性,让我们看到或享受到外部世界的一种所谓的简单性美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诗歌艺术的独特性还是从诗歌内容所表现的深度和广度这两方面来看,潘岳的创作成就既无法与六朝优秀的诗人相颉颃,也难以跻身古代诗人之前列.然而对于潘岳其人其文的批评,却是古代文论中一个独具意义的批评范型,呈现出具有符号学意义的批评态势.透视这一现象并进行述评,对于探究批评主体的得失,尤其对于尽可能客观地审视潘岳其人其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传统的功利主义艺术观没有完整、辨证地解决艺术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艺术目的有两重性:艺术的内在目的是再现生活中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外在目的,是为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现自身发展的总目标服务,也为各阶级、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利益服务。把艺术目的简单地归结为功利,必然会对文学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唯物辯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狐立存在的,因此,在研究某种事物或现象时,既要看到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又要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不仅仅从它本身得到定性。艺术也是这样。一方面,它作为人类意识形态一种特殊形式,有着自己区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点,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自  相似文献   

11.
影视艺术批评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视艺术需要批评,它是影视艺术整个生存与发展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与作用,科学地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批评形式,对影视受众和影视批评家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影视艺术批评的功能与效应、影视艺术批评的主要类型及影视批评主体的素质,试图以此构建一个影视艺术批评的可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德格尔有关现代技术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力图从这个重要的侧面来探讨海德格尔哲学。作者指出: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考察并非对技术的东西的考察,而是对在技术世界中人与事物之关系的考察,并由此作出了对“技术”的奇特解释和否定性的批评,其目的在于清算人对事物的统治和支配。这是海德格尔哲学中一个非常片面的方面,只能导致对人类未来的绝望。  相似文献   

13.
诗与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的起源问题历来引起批评家们的普遍关注和兴趣.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事物的本质就隐藏在它的起源中.尽管事物会发展、演化甚至裂变得面目全非,但这种发展变化的始因早已潜伏在该事物的初始状态中,正如一粒橡子已经包含了日后成为参天大树的全部信息密码.现代人类学和人种学提供的资料表明,越是深入到原始文化层,就越发现它的混沌与无序,艺术、诗歌、劳作和宗教难舍难分地纠结成一巨大的文化团块(cultural mass).只是在文明变得日趋复杂以后,专门化的分工才产生,原始文化团块才分崩离析,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种格局.由此可见,只有将诗纳入人类原始文化团块中加以考察,才有可能找到其起源和演化的某些规律,从而确定它的本质,以及它在现代文化中所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根本属性及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以往我们对规律的特点只强调其稳定性,现在看来是不够全面的。当我们依据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将规律同参考系统联系起来考察时,就不难发现,规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规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参照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规律只有在特定的参照系中才能表现出稳定性。变换了特定的参照系,原来的规律就会失效,就会被新的规律取而代之,这也就是表明规律具有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论幽默小品的社会作用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小品是散文家族中的一个独特成员。它既可干预生活,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又能娱人身心,活跃生活。在艺术结构、人物刻划和语言运用上,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在研究考察了中外众多幽默作家小品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幽默小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意义,并肯定了这些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涵从接受美学、社会学、系统论和美的生成说的角度 ,把艺术看成一个系统、一个历史过程 ,从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有机联系中考察艺术的本质 ,从而得出审美特性为艺术的本质属性的结论。这一结论无论从艺术原理看 ,还是从艺术实践看 ,都显示出较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史学批评指的是对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态的反思,它包括对史学现象、史学家、史籍、史学理论、史学思潮及史学批评自身的考察、反思与审视。而作为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肇始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发展、成熟、到繁荣兴旺的成长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篇不能不说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评论著。这篇在史学批评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史评专著,从理论上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史学批评思想,从而奠定  相似文献   

18.
雅俗观念是中国文艺的重要观念.在中国文艺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始终起着重要作用.直至今天,它仍然对文艺创作和批评产生着影响.在当代艺术实践和批评中,还时常围绕着高雅艺术(或称严肃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争论.比起西方艺术批评,雅俗观念在中国文艺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可以说这是中国文艺的民族特色之一.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其意义将不仅仅局限在对文艺批评历史的回顾总结方面,而且将有助于对当前和今后文艺发展状况及趋势的更好把握.  相似文献   

19.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唯物论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则。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原则,对于顺利地完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任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而客观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它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标准。文学的真实性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其根本内涵是真实地反映现实关系。历史主义要求观察历史现象,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这场有千百万群众参加的历史性变革,艺术地反映了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塑造了一大批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的农村新人形象,有的还达到了艺术典型的高度,向人民大众提供了一幅幅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段实践的历史画卷,它的重大思想艺术价值是不应该否定的。文艺评论要改变从主观出发的批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才会激励文学家贴近现实、深入时代的生活大潮,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