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华寮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内的一幢五层楼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房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用变卖侵华日军在大陆掠夺的羊毛、桐油、棉花等财产所取得的公款而购置,用作中国留学生宿舍,1961年,台湾当局“驻日大使馆”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办理了该房产的产权登记手续,但该寮一直由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光华寮自治委员会进行自主管理,台湾当局从未参与过该寮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光华寮的所有权归属纠纷一案,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它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如所有权问题,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国际法上的继承问题等.其中,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问题的规定及适用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光华寮案已逾二十载,虽先后有过四次判决,但目前并未了结,对于前四次判决的主要论点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光华寮案判决的实质。一、光华寮案判决的主要论点首先,当事人能力问题,即台湾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是否拥有作为诉讼当事人的一般能力问题。一审(1977年9月京都地方法院)判决,将台湾保持着事实上的国家形态作为事实予以承认,并从解决因涉外私性交易引起的纠纷角度出发,承认其诉讼当事人能力。 1982年4月的大阪高等法院上诉审判决,从国际法观点出发研究了此问题,将台湾作为“未被承认的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光华寮案已逾二十载,虽先后有过四次判决,但目前并未了结,对于前四次判决的主要论点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光华寮案判决的实质.一、光华寮案判决的主要论点首先,当事人能力问题,即台湾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是否拥有作为诉讼当事人的一般能力问题.一审(1977年9月京都地方法院)判决,将台湾保持着事实上的国家形态作为事实予以承认,并从解决因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前的某些人道主义干涉同现行国际法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法看人道主义干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前的某些人道主义干涉同现行国际法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7.
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进中的国际法呈现出从共处、合作到"共进"的发展趋势,但是其相互间并非一种代际关系或历史更替."国家间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国际法首先是国际共处法,国家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促使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并推动了国际合作法的发展.而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国际人权法的发展等均显示出国际法"共进"的发展趋势."共进国际法"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国际法色彩."共进国际法"的概念在全球国际法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明我国国际法研究正在为国际法学发展作出自己独立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美国武装干涉黎巴嫩的侵略行为虽则已是明日黄花,但是从国际法角度详细分析它是非法的,对今后的反侵略斗争运动仍然有益。本文是美国著名国际法专家、《美国国际法杂志》名誉编辑李特在该杂志今年一月号上发表的专论,见解大体上还是公正的,因此摘译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上主权原则与人权理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美国所奉行的人权外交严重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各国在客观上存在着地位和实力的差异,主观上都在尽力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甚至表现出强国对弱国的强制。在等级性(或阶级性)视角下,国际法是参与国反复强调本国意志和利益,经过较量、博弈等过程最终妥协的结果,也因而致使国际法对各国意志和利益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较之于国内法,国际法以国家利益为主要内容,自我舍弃性更强,更易于被忽视等。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后被日本强行侵占。二战后,日本被迫遵守有关的国际法文件归还了从中国攫取的台湾、澎湖列岛及东北地区。而本因一并交还的钓鱼岛却因为美国敌视新中国的原因没有实现,美国擅自非法地将二战中临时占领的钓鱼岛“交还”给了日本,从而为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埋下了种子。尽管钓鱼岛目前仍被日本侵占,但这改变不了它归属中国的法律性质。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对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观点一一剖析。作为学术文章,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才是根本。因而,本文力图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以国际法为准绳,客观地评析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干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大力提倡并广泛实施的政策,其实质在于妄图使以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合法化,是霸权主义的恶性膨胀;它以"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的思维指导其行动,鼓吹保护人权和防止人道主义灾难比维护国家主权重要,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是对国际法的基础--国家主权原则的公然违背,因而冲击着当今国际法体系,不利于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中美建交后,美国仍与台湾保持着特殊关系,该作法已违反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美制订<与台湾关系法>并依其行事违反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基本原则;美方将台湾纳入TMD和美日安保体制;美国以武力威胁中国统一大业;美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方搞"两个中国".根据现行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上述对台政策已严重违反国际法,其行为已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美国应为此承担国际责任,停止不法行为,并提供不重复该行为的适当承诺和保证.美方也有义务对不法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提供充分赔偿.目前中国应大力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挫败美国将非法行为合法化的图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创造性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中国以“一国两制”方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现代史上创下了一个奇迹,是没有先例的。“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大创造。从国际法看“一国两制”构想更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二、“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坚持一个国际法主体,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谋求大陆与香港共同繁荣与发展;三、“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土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国家实现和平统一,给予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空间资产主要是指为民用或军用目的而射入外层空间或者在外层空间组装或制造的,具备正常使用功能的空间物体。目前,空间碎片、有害干扰及反卫星武器等对空间资产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空间资产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强烈关注,但目前尚不存在保护空间资产安全的专门规则。虽然联合国有关外空条约、国际电联的条约和无线电规则以及禁止在外空进行核试验的条约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空间资产安全的作用,但这些规则达不到有效保护空间资产安全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上的预防性自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防性自卫是指一国在受到武力攻击前所进行的先发制人的攻击,它与国际法上国家在“受到武力攻击时”才能进行自卫的规定是不相符的。但是核武器和恐怖主义等新情况的出现对“受到武力攻击时”才能进行自卫的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预防性自卫在这种情况下却是合理的。因此,应该承认预防性自卫,同时为防止其被滥用,应该确立合法行使预防性自卫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法看中国抗日战争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法看中国抗日战争应汲取的经验教训是:一、必须举国一致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二、如始终坚持国家自卫权,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就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三、把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定为“侵略战略”是符合国际法规定的,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四、按照国际法虽然中国政府放弃了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但民间仍有权向日本国提出战争受害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北濒中国大陆,东临菲律宾群岛,西以马来半岛为界。南北长约3400公里(1800海里)、东西宽约1200公里(650海里),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泛指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等而言。南沙群岛,曾名团沙群岛,该群岛位于北纬4°—12°、东经108°—111°之间,共230多个岛、礁、沙、滩,其中较大者13个,而以太平岛为最大,台湾当局一直派军驻守该岛。西沙群岛,位于东经112°,北纬16°—17°之间,离我海南省东南150海里。全岛约有20个小岛和沙洲,以及许多浅滩和暗礁。  相似文献   

19.
综观17世纪国际法诞生近四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主要是三大矛盾的出现、激化及寻求正确解决的过程.即国与国之间的主要矛盾,即战争与主权问题,经过无数次战争劫难,到《联合国宪章》最终确立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主要矛盾,即歧视与人权问题,经过无数次的革命斗争,到"国际人权宪章",最终确立人民人权平等原则;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即人类发展与野生动植物生命权问题,经过无尽的生态灾难,到《世界自然宪章》最终确立一切生命权平等原则.所以国际法发展历史,从本质上看就是一部实证与回归佛教唯识哲学所言"平等性智"的心路历程.这一崭新理念对我们探索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之道具有终极意义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主体问题是国际法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人们历来争论的焦点。传统国际法认为,只有国家才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这个结论主要是基于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一传统定义的。这种观点自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战争和和平法》发表以来,在国际法历史发展的三个世纪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尽管一些著名的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如社会连带法学派的狄骥(Duguit,1859-1928)、塞尔(Selle),美国著名法学家凯尔逊(Kelsen,1896-1973)、杰塞普(Jessup)等曾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