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处于共同的时空场域,各类宗教节日和文艺娱乐活动都有各民族共同参与,形成了共同创造和享用的文化机制,体现了河湟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部分消解了民族界限和宗教隔阂,起到文化交流、融洽民族关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湟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区位条件、民族组成以及环境背景,其城镇的演变也极具地域特色。本文从政治、军事、贸易、宗教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在明清时期城镇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政治军事因素是城镇演变的主要因素,民族贸易的作用不容忽视,宗教的社会影响虽然很大,但在城镇演变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试论明代青海河湟地区人口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了明代河湟地区的移民活动状况,描述了人口迁移活动的历史过程,较详细考证了移民的来源、迁入区以及移民的方式等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移民史的空白,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的社会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虽然出于宋王朝的军事战略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部边疆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个案考察,辨析两者在青海地区传承、发展变迁中的各民族文化间互动交流关系建立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湟地区位于藏彝走廊与西北走廊交界地带,这里不同文化相互交汇,族群关系繁复多样.这一区域在族群互动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存秩序.本文试对21世纪以来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元代河湟地区的藏族部落的分布、人口及其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及宗教等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河湟文化与河湟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轨迹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以及对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其教育在河湟地区的传播、殖根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方泽 《民族学刊》2020,11(6):107-112, 174-175
清代,地方教育作为“教化远人”的手段,积极配合中央统治权利的西向发展趋势,使得西部边疆迅速与中原地区产生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方方面面都与中央王朝或中原传统相互交融,西部边疆对中原文化与政权的认同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逐渐展开。岷江上游地区处于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是藏彝走廊的东北边缘,属于过渡地带;由于土地、人口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地方教育在清初得以迅速发展,区域内人心向化和民族融合的态势也渐次形成,继而推动了过渡地带以及民族地区对于中原文化与王朝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伟东 《回族研究》2003,5(4):71-77
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发展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清初全省回民总数大约有82.8万,经过康、雍、乾、嘉、道5朝200多年的休养生息,至咸丰朝时发展到170万口左右的规模,大约占当时全省人口总数的12.3%。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省爆发了著名的回民起义,短短六七年间,回民人口损失总数高达155万。战后,全省回民锐减至15万口左右,而陕西境内幸存回民尚不足5万口,人口损失的比例超过91%,年平均损失率高达42%。同治年间的战争,不但使陕西历经200多年逐步积累起来的回民人口丧失殆尽,而且还摧毁了回族继续发展的基础,改变了全省人口的民族结构,直到今天陕西回族人口再也没有恢复到清初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论清政府在玉树地区推行的会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盟制度是清政府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非常有效的统治措施。本文就清政府在玉树地区实施的会盟制度的由来、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总结了实行这种会盟制度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朝在利用藏传佛教治理蒙藏地区的过程中,既继承了元明两代的宗教政策,同时又根据西藏的实际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政策。文章就清朝的藏传佛教政策作了介绍和分析,旨在使人们对清朝藏传佛教政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清代吐鲁番的三种经济形态:即屯田经济、封建农奴主经济与自耕农经济。这三种社会经济形态反映了清朝的民族政策和吐鲁番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十八九世纪,清朝政府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新疆进行了有目的的移民,清朝政府在新疆的移民屯垦政策是中国中央政府上千年边疆政策的延续和扩展。在新疆的移民屯垦不仅稳固了清朝的统治也确保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移民实边也调整了南北疆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格局,促使新疆主要民族的分布格局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 ,论述了明朝对河湟藏族的统治以及当时藏族在湟水流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清代回疆地区法律典章的研究与注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首先对回疆地区单行法规《回疆则例》的名称、内容、修订情况、性质作了新的阐发。其次考释了嘉庆年间回疆参赞大臣署衙所藏法律文献,并结合史实分析全国性法规在回疆的实施情况。复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回疆地区伊斯兰教经典的文本、著者、内容及影响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最后分析了回疆法律体系的特点。作者认为,清代法律和伊斯兰教法律各具鲜明特点,同时又有较强的互补性,它们的结合使回疆法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