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今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期逝世100周年。回顾这位革命伟人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卓越贡献,继承、捍卫和发展他的学说,是寄托对他的哀思的最好的办法。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它极其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目标,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一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恩格斯反复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的功劳。这充分体现了恩格斯作为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崇高品德。事实上,在创立科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全国胜利以后,要采取各种得力措施,“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当时,这是指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任务说的。后来的革命进程表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是首先在资本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基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进行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百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从一种科学的革命学说发展成为各国人民进行反对剥削压迫的革命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思想武器,经历了四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往有这样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45页)。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失之偏颇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时,总是把阶级斗争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认为阶级斗争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道路,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早期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该书是他对亲自参加了欧洲革命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为什么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而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反而没有成功,卢卡奇认为原因不在于客观条件的缺乏,而在于主观心理上的准备不足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不成熟,在于第二国际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的自然主义、实证主义和机械宿命论倾向。因此,革命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恢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学说,“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6.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迄今已届百年。作为“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仍在世上共享盛名。他们总结、概括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就,于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归根结底,都在于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提供科学论证,寻求实现这一规律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为无产阶级指出解放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最后结论和最终归宿。当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对恩格斯百年忌辰最好的纪念,莫过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和开辟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考察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立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只有在西方全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取得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立足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阶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冲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夺取政权。对于以上两个结论,我国理论界往往简单地不是以后者否定前者,就是以前者否定后者。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加深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他们学说的最初年代起,就鲜明地提出“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实行一切共产主义措施的首要前提”: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能例外。但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具体形式,却不可能到处一样,也不应当有一个各国适用、万古不变的模式。“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一国无产阶级革命能否发生并获得胜利,主要取决于该国资本主义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以及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集结程度,等等。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政治统治的形式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同之处。马克思、恩格斯周密地考察了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之后认为,在英国和法国、德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很可能采取很不相同的形式。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设想:“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这种统治,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这种统治,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  相似文献   

9.
夏美武  佘云关 《学术界》2012,(2):99-105,284,285
1891年3月,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中说,国家是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应"同公社一样"立即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这是说,无产阶级要有自己所需要的国家,不能运用旧的国家来进行管理。可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的作者在理解恩格斯这段话时,忘记了国家是一个祸害,要求"胜利了的无产阶级"把旧的国家机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一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唯物主义国家观也就荡然无存了。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社会结构的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高度一体化向良性分化转变,在这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还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学说的本来面目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历史意义。还马克思主义本色,国家祸害论不是能淡忘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语》中说,马克思不仅是一位“科学巨匠”,而且,“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5页)。恩格斯在这里对马克思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的确,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以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的方式参加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一生。现在,我们缅怀马克思,纪念马克思,就要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所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为迎接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创立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革命理论,以及指导各国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具有重大意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活动,经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以及各民族国家纷纷建立  相似文献   

12.
在《垄断资本》中,巴兰和斯威齐认为,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已经不再是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无产阶级,不再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以此断定,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趋于消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不再是社会革命的主体,革命的主动权已经从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手上转移到不发达国家的贫苦大众手中,进而倡导世界革命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巴兰和斯威齐严重地误解了马克思的革命主体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反叛。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革命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它从一种科学的革命学说发展成为亿万人民参加的革命运动;而它自身,也在空前广阔、生动、丰富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得到了发展。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取得的辉煌胜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十四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逝世后的第六十六年,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也取得了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现在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以马克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诞生算起,距今约150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世界无产者及其政党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国际共运史上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在欧洲由空想变为科学的飞跃.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客观需要,用毕生的精力从事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着重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矛盾运动规律,正确地总结了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可贵的思想材料,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闻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  相似文献   

15.
赵家祥 《河北学刊》2003,23(4):189-19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展开过热烈的讨论 ,在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的同时 ,也在不少方面误解或误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否提出了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马克思在“跨越”问题上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是否相互矛盾、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否在“跨越”思想上相互对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证实等四个方面的冷静反思 ,得出了与不少学者不同的结论 ,意在澄清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一个极其宏大、极其渊博的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象一块钢铁铸成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一步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列宁选集》第2卷第437页)社会主义是几百年来世界各国进步人士梦寐以求的理想,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亲自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俄国取得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坚持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胜利,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就已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尽管这个时期的论述,远不如他们后期著作中的论述成熟完备,但毕竟是后期系统学说的起点。因此,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理论,是大有稗益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逻辑。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锻练了自己队伍的壮大与成长。到1917年,在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领油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首都发动武装起义,实现了《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不管历史发展至今呈现出怎样的曲折和反复,但十月革命的精神是永存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断带”说之由:社会主义在非充分资本主义化国家的“超前”胜利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实践,由此得出一个著名公式是:社会主义可在若干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简称“多国共同胜利”说)。这个公式至今尚未被实践所证实。列宁则以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实践为基点,揭示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从而修正、补充了马克思的学说,得出一个著名公式:社会主义可在一个国家首先胜利(简称“一国首先胜利”说)。十月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