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代壮族法律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民族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壮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于促进壮民族自身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民族法律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从壮族历史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壮族传统法律文化,寻求在壮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律文化,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的途径,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总是与职工的文化心理素质(带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精神观念)相结合的。为重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文化,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既要发扬我们民族传统的企业文化精神,又要积极吸收国外民族先进企业文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有久远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根基的文明古国,一个日渐崛起的现代国家,当代中国的对非援助与履行国际责任带有明显的自主特色与东方大国的行为特征,它既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又紧紧服务于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追求民族国家复兴强盛的时代要求与战略目标,及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华民族时代使命感。文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讨论分析了当代中国对非援助与履行国际责任的民族实践及支撑这种实践的历史基础与文化渊源,并分析了中国对非援助与中国担当国际责任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云南傈僳族基督信仰在原有历史上得到迅速流布,超过80%的傈僳族群众皈依了基督,与基督教有关的一切日渐成为傈僳族日常生活化行为,傈僳族传统特色文化特征急剧消失.基督教在当代傈僳族群众中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除了其贴近世俗生活、亲近民众的传播方式以外,傈僳族传统历史形成、居住地域语境、现实发展冀望是当今基督教在傈僳族群众中获得普遍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探寻当代傈僳族民族品格、历史成因、发展冀望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确立傈僳族发展与民族特色文化良性互动的社会机制,保护和发展区域多样性民族特色文化,对发展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促进健康、文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区域特色文化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种身体活动,它是特定民族文化的储存和再现。哈萨克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属于本民族的、具有浓郁民族气息和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既有中华民族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又有着新疆独特民俗文化的个性特征。生活在广阔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把草原当做“比赛场地”,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成为人类宝库中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现代化改革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白俄罗斯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展,激发了白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白俄罗斯知识分子通过书写本民族历史、发展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来印证白俄罗斯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民族发展的独立性。但是早期的白俄罗斯民族意识因为历史发展、宗教文化和“俄罗斯化”政策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兼容性、脆弱性与不足。直到一战结束后,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建立,白俄罗斯民族意识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少数民族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文化形态.它源远流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散发出无尽的原生、原创的本土精神,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民间艺术本身的继承发展,而且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那无限的审美内涵,同样提供给时代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1].  相似文献   

8.
博学传统是历史学科基本特点的体现,是历史通识的要求;从知识论上说,是一个时代知识多样性对史学家的要求。历史学的博学传统是在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特点直接影响史学博学传统的形成与变化,而博学传统促进了史学的开拓与发展。到了近代史学博学特点与史学近代化相联系,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使得历史学的博学传统带上时代的特色。注意博学传统,创新史学是振兴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各民族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促进了各民族自身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威胁。本文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揭示了民族传统文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这种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及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随着菊花文化的不断发展,菊花在不同的民族传统与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菊花都有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多元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的多元性渗透在诗词、小说等文学领域,以及民间习俗、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菊花象征意义多元性的产生可以认为是传统文化、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性——女人》中,波伏瓦详细地分析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与原因。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终极根源在于女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如男性,女性在个体生存能力上不如男性。而这两个“不如”是在一定历史发展时期、一定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中,由男女两性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与潜能所决定的。因此,男女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不平等实际上是无法避免的。但既然这两个“不如”是历史形成的,它就不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2.
信用缺失与权利义务的失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也是信用关系的基本内容。信用虽然表现为对于人们交往活动的基本义务要求,但其实质却是对于权利的承认与尊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信用秩序赖以建立和维持的基础。社会信用缺失的根源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分裂和背离,因此,重建信用的核心在于为守信者提供利益保障,使背信之人受到应有的制裁,恢复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在信用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制度具有关键的作用。只有道德的价值导向与制度的利益导向的有机结合,社会信用秩序的重建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4.
论首要分子与主犯、组织犯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法系、苏俄法系、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共同构建了我国当代刑法理论的框架,各种理论的相互融合也造成了我国当代刑法理论一定程度上的混乱。首要分子制度作为中华法系的传统理论,在我国当代刑法理论中的归属问题也有所混乱。首要分子与主犯之间是交叉关系、首要分子与组织犯之间也是交叉关系,而组织犯则存在于一切共同犯罪之中,都属于主犯。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学艺术中表现善与恶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作为表现和强化“善”的手段 ,呈现出崇扬美德、表现和谐、追求圆满的特征。而西方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却表现了善恶冲突 ,甚至突出了“恶”来反映现实 ,揭示人性 ,从而表现出暴露阴暗、紧张冲突、综合繁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谭平山通过参与创建和领导早期广东党、团组织的革命活动,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中国的国民革命事业作了重要贡献,并始终表现出一种爱国爱民、真诚合作的精神品质,值得缅怀.  相似文献   

17.
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仙道艳情词指受道教影响的艳情词作。在唐五代文人曲词和敦煌曲词中,有许多曲牌、词牌暗含仙道艳情本事,许多艳情词作通篇或有意象与道教相关,本文就此种文学现象的成因、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作了探讨,以期充分发掘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江月 《新华航空》2011,(9):43-45,42
信号的加密与破密、窃听与反窃听,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兄弟间的争斗贯穿于20世纪前半叶的所有战争及和平时期的重大事件之中。  相似文献   

20.
体现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以科教结合为核心理念的洪堡大学理念,就是“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的理念。其体现在“教”上,就是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和使教学过程具有探索性;体现在“学”上,就是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提出现代工程实践教育一些新的构想和进行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