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47-253
法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品性。青少年法治教育是青少年彰显法治中国理念,践行法治中国实践,获得尊严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生存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应然生活样式。作为客观事实的法治教育效果可从法治意识、法治常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及法治实践五个维度进行测量。作为价值事实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及其效果具有年龄特征,应以五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法治教育分别建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法治知识掌握,更应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还要重视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认真对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命题的提出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的意义概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命题的提出,最早出现于胡锦涛同志2005年底在中央政法委一份报告所作的修改中,他把报告中的"现代法治理念"修改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作出指示,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这一原创性、时代性命题,具有深刻价值意蕴。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对塑造法治思维、培育法治精神、厚植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实施以及构建法治保障等均具有深远的影响。实施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应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贴近青少年实际为目的来阐释民法典的制度规范,并根据民法典内容深奥度、复杂度和抽象性的不同,结合处于不同学段的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设置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构建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协同参与的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立体网络,形成联动育人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体制型"法治走向"生活型"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层次要求,在于建立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只能在日常生活世界的根基上才能实现。脱离社会生活和大众基础,单纯依靠强制性的体制建构,无论这种法治在价值上多么高远,最终只能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因此,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从“体制型"法治走向“生活型"法治。  相似文献   

5.
"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文化.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青少年道德发展状况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今天,研究这一文化并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显得格外迫切.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应放在"亚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审视,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建构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我国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关键在于从严治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深刻思想内蕴之一,即"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必须把握四个要点,即从政治思想方面对党员干部进行信仰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严格依法与党规管理党员干部,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从道德层面上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意识水平;要依法治的原则,严格依法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是一种服务"已是广泛的共识,正确理解"教育是一种服务",对端正服务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竞争力意义巨大.本文结合高职教育实践,仅就"教育是一种服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教书"与"育人"科学的定位是在教书中育人,为育人而教书;"育"为第一位,"教"为第二位,以育人为本.学校教育理应把内容、模式、考评方式调整为根本内容要育人、教育模式要全员育人、考评机制要以"育人"为核心目标,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法治既是一条宏观的治国方略,也是一种具体的制度建构和治理模式.为了进一步把握中国法治进程的特色和脉动,寻求一条可行的具体法治路径,由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孙笑侠教授领衔的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验"课题组,于2011年11月在杭州主办了一次以"转型期法治和行业法制"为主题的全国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着"行业法制"的基础理论、法学教育与行业法制、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行业法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0.
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历久常新的问题,尤其是法律实践教学近些年备受关注,传统法学教育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弊端长期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当今各法学院校主要采取的是“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本科生司法实习模式”、“模拟法庭”模式等实践教学方法。“漾翅模式”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法学教育模式,并且有团队性、援助式代理等特点,契合了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需求。推广“漾翅模式”,对新型法律实践教育模式的发展和法律人才培养道路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先秦以来,中国的"法"与"法律"合而为一,更确切地说,有"法律"而无"法"。位于"法律"之上的是"权力"而不是"法"。与中国相反,西方的法治社会形成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源头在古希腊时代,当时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有了法治的向往,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换取法律的权威和信仰。法治社会是现今中国正在致力建设的一种社会形态,构建法治社会,必须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智慧的潜能,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最直观的体现.智慧课堂致力于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要与课堂体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革新,新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将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合适的学习环境.通过教育政策引领,运用调查问卷与数据分析、阅读文献等方法,以"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为核心,对线上线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分析出"教—研—创"一体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现代信息教育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的建议与举措,以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高智慧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为传统教育模式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法律信仰"论题的一种事后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治是一种治理秩序和治理模式,法治的精神在于社会树立法的权威,形成权力有限的政府和权利本位观,实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的局面。作为一种系统工程,它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建构,而法律信仰则是感性的。面对当下中国的法治难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理性的思索,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国情,结合实际寻找到现实的出路。从信任到信仰,可能是一种可行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地方法制研究涉及法治国家建设的多重观念转换.首先要从国家制定法律的观念转换为社会生成法律的观念,这一观念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其次要把法治国家建设实践从以法律制定为中心向法律实施为重点转换,地方在此事业中具有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最后要摆脱中央领导地方、地方服从中央的自上而下的认识模式,认识到地方是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实单位,地方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具有中央机关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由此,才能深入理解"地方"与"法制"及地方法制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订单式"培养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订单式"培养,顾名思义,与经济学的"订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经济学角度讲,所谓订单,也称合同或契约,是指一方在生产经营中,按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它通过合同的形式把购销双方紧密结合,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按合同的规定,完成产销活动的全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生产方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在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引进"订单"模式,也就是指学校与企业根据岗位需求签订用人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战国时期诸子学高度融合而形成的黄老学,主要是有关社会和政治的学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以法律为中心的法哲学,是由一些彼此密切相连的问题、观念构成的法律统治的原理和体系,它试图通过法律建立一种"乌托邦式"的法律共同体。本文在澄清对黄老学误解的同时,试图探讨黄老学是如何以"道法"和"人性"为基础建构法律秩序的,力求揭示黄老学的法哲学在世界法治史上是一种先驱性的"法治观",并说明它是如何把法律统治理想化以致于使自身受到限制的。  相似文献   

17.
张康之教授在新著<公共管理伦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并提出了"服务型社会治理"的模式.在此启发下,笔者认为第一,相对于"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概念,"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有着更深内涵的概念,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级关系;第二,在人类历史进入"服务型社会治理"的时代,"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组织的主导价值是一个深刻的变化.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历史背景,并联系我国行政改革的具体历程,从理论上把握这种历史变化并作出清晰的表达,是对"服务型政府"这一政府治理理念的论证与诠释.  相似文献   

18.
问题青少年矫正的困境在于对矫正实质的认识偏差,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是基于预防本身,从而创建青少年内在的自我防御机制。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可以划分为"三重境界",即以不知不觉为特点的放任不管模式、后知后觉为代表的司法矫正模式和以先知先觉为目的的教育矫正模式。这三重境界表达了矫正工作的三个愿景。即可以根据问题青少年所处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矫正。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提出并大力推进的"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的、德性的、价值的教育,与知识性科学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二者应该携手并进,相互融合,让我们的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三生教育"的全面实施也将有可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性之教育智慧与教育模式而贡献给全人类,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20.
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并形成了三种演进模式,即"法治先行于民主"的体制演进,"民主先行于法治"的体制演进和"民主缺乏的法治体制"演进.从政治绩效比较来看,"法治先行"体现着渐进、有序、更具绩效的政治发展路径,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法治规则--民主在秩序中展开--法治规则进一步完善--民主进一步发展--实现法治与民主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