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条件下,瑞典社会民主党领袖汉森提出了"人民之家"思想,并通过议会道路上台执政,逐渐形成了全民就业、全民养老金、全民医疗保险、全民免费教育等全覆盖的福利国家的瑞典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未填平阶级鸿沟,也未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还造成了工作与创业激情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之后,瑞典结合“人民之家”政治理念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最终创造出了“瑞典模式”.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瑞典经济发展出现下滑,这一模式逐渐衰落.这一模式的成功创建与其创新治理模式密切相关,瑞典模式能否复兴则取决于瑞典创新治理模式的有效性.瑞典经济史、技术史领域多种迹象显示出瑞典模式正在复活.  相似文献   

3.
喀什噶尔瑞典传教团是瑞典行道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诸多传教组织之一.从1892年抵达喀什噶尔传教到1938年被盛世才驱逐,瑞典传教团在喀什噶尔进行传教和社会慈善活动近半个世纪.《中亚的传教与变革》是这一历史的缩影,反映了传教团的传教活动历史和传教士视角中的近代喀什噶尔社会.这些史料和数据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19世纪末和20世纪头40年喀什噶尔社会状况提供了许多素材.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来,瑞典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其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中逐渐融入了市场、竞争和行政权力分离等元素,政府职能实现了从直接办学到间接调控的转变.但主流始终突出公共教育体制特征,并凸显国家宏观管理"管而不控"的管理模式,既发挥了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激发了大学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内在活力.在高等教育投入、教育公平、质量保障以及完善和激发大学创新力机制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有益的探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瑞典在和谐社会构建上取得的成就表现出极大兴趣,有关瑞典模式的考证,最初从所有制理论演变的系统研究,发展到现在着重对其相关政策制度的全方位考察,以期系统地推  相似文献   

6.
瑞典经济模式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由瑞典社会民主党所倡导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体和基础,同时又注重社会公平,具有较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混合经济,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如果把瑞典经济模式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甚至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的观点,则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7.
徐恒秋 《学术界》2007,(4):286-291
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模式集中体现在最低养老金与标准养老金的净替代率、福利体制与劳动力市场政策之间的关系、按功能划分的中央政府支出等方面.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模式植根于社会民主主义之中,蕴含着"全民福利"的理念.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对构建我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瑞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继续奉行其传统的中立外交政策,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形势下,瑞典通过中立外交政策,为自己赢得了相对超脱而安定的外部环境,从而保证了瑞典以有限的资源专心进行国家建设,并以自己独特的中立外交为国际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双双 《理论界》2011,(6):67-69
瑞典模式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瑞典模式的形成离不开瑞典社民党的努力,瑞典模式形成至今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瑞典模式的困境也日益凸显。近年来,瑞典模式在我国因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升温而备受青睐。有观点认为,瑞典模式走的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又区别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瑞典模式很值得中国效仿。我们要正确看待瑞典模式,借鉴瑞典模式的合理内核,而不能照搬照抄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永全 《理论界》2010,(10):199-201
新兴起的绩效预算改革作为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特点与突出表现是在公共财政上的低成本、高效率。瑞典是政府绩效预算的先行者,在严重财政危机压力与新公共管理的推动下,瑞典政府通过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采用新的评估技术工具,目标在于建立高绩效的绩效预算体制,目前这场改革仍在继续。本文着重研究瑞典绩效预算的起源、发展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果。本文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瑞典开展绩效预算的背景与目标;瑞典现阶段所采取的绩效预算的流程;绩效预算改革表现出的特征以及目前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建设福利国家的过程中,在实现社会和谐方面曾取得巨大成就,达到了类似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果.虽然其在价值理念、制度环境和社会目标等方面都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经验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1865年,中国内地会正式创立,次年计划前往边疆蒙古地区传教,由于传教士严重缺员,所以内地会广泛吸收人才,使内地会成为了一个超宗派的组织.绥远地区的内地会先后有北美瑞挪会、瑞典圣洁会、瑞华盟会加入,义和团运动后,又重新组合成瑞典蒙古传教团、瑞典协同会、美国协同会.因此,绥远地区的传教工作主要是由内地会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教育机会均等是多层次的诸方面的均等。瑞典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指出:。“均等是起点,是连续不断的阶段和最后的目标”。“就个体而言,均等有下述三层涵义:第一,均等指个体的起点;第二,均等指中介性的阶段。第三,均等指最后的目标。!’笔者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即个体在开始学习机会上的均等,受教育过程中的均等,以及所取得的教育结果上的均等。上述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有上一阶段教育机会均等,下一阶段的教育机会才可能取得均等,所以一,上一阶段教育机会均等是下一阶…  相似文献   

14.
瑞典社民党在长期执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瑞典模式”。从理论形态的形成来看,这一模式可明显地分成“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其中,上承“福利社会主义”,下启“基金社会主义”的“职能社会主义”是“瑞典模式”的理论核心,在瑞典社民党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从“福利社会主义”到“职能社会主义瑞典社民党是1932年首次以多数派身份上台执政的。当时,瑞典深受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就业人口中有30%以上失业,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社会严重动荡不安。因此,社民党的施政纲领以实现充分就业、改善福利为主要目标。当时的党主席汉森就任内阁首相后立即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理论中的瑞典学派(亦称北欧学派)发源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且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在人类经济学理论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影响至今。从发展历程来看,瑞典学派分为两代学者,第一代是以维克塞尔为代表的“学派”奠基者,其中还有达卫逊和卡塞尔。第二代则是以米尔达尔、俄林、林达尔为代表的“学派”形成者,其他成员包括:哈马舒德、约翰逊、巴格、阿克曼、伦德保等。瑞典学派在理论上的贡献,其核心是将货币理论与实物经济理论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瑞典学派理论的最大贡献者当属:维克塞…  相似文献   

16.
"福利国家新政治学"理论认为成功解释福利国家发展的"权力资源"理论范式已经不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福利国家的紧缩研究中.但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典型代表的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养老金制度紧缩改革,使瑞典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养老金改革最成功的国家之一.通过对瑞典养老金改革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福利国家类型会形成不同特性的利益集团结构,建立在"自由主义"福利国家分析基础上的"福利国家新政治学"理论是不全面的.同时,"权力资源"理论范式仍然适用于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中的福利紧缩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长武 《学术探索》2004,(12):68-72
1994年瑞典社会党重新上台执政以来,对其理论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这些调整虽然是瑞典社会党在多重压力下的被迫选择,但这些调整却是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创新,也推动了瑞典模式的"奇迹复活"。然而,瑞典社会党的执政也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汉学研究在瑞典[瑞典]罗多弼一瑞典对中国的了解与研究,至少可追溯到17世纪。1654年瑞典人席欧平随荷兰商人首次到达中国的福建,回国后发表了其撰写的旅行报告,盛赞中国的文明与富庶。17世纪瑞典还出现了两篇以中国研究为课题的博士论文,即《长城简述》和《...  相似文献   

19.
李挚萍 《学术研究》2006,(12):69-74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瑞典催生了《环境法典》。瑞典的《环境法典》是20世纪末环境立法的一个代表作,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本国特色,其法律原则、内容构造、立法技术、法条设计对我国环境立法的现代化有借鉴意义。瑞典环境法法典化道路的选择和促成法典的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 时代提出的培养目标 五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对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与传统教育观念迥然不同的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并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而广泛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广泛的教育实验,建立起新的教育学说和新的教育体系,如苏联的新教学体系,美国普通教育数理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联邦德国战后职业教育的新体制,瑞典等国回归教育的实施,日本普通教育和高等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到了七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