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子涵 《南方论刊》2022,(9):30-31+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百年变局,深刻分析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本文将从价值基础、现实矛盾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由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中,这一理念如何逐步丰富思想基础、彰显现实意义,为人类文明走出全球困境、迈向光明未来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完善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具有以安全为基石、发展为内容、法治为保障、价值为纽带的结构特征.在习近平总书记网络空间治理的战略擘画中,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蕴涵了物质层面、治理层面、价值层面等多维度的关系系统,遵循“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统筹发展的治理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国际关系旧观念的全面超越,为世界人民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互联网治理新秩序框定了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其中,信任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文化因素在信任的形成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首先,基于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所形成的信任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不同文化间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文化上的认同,也需要彼此尊重文化差异。文化上的相似性有利于促进信任的形成;同时,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形成,进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通过构建信任关系来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国家和人民两个方面因素影响。受两国文化中关于信任的理解方式以及国家内部信任程度高低的影响,各国的国际信任水平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不同文化间人民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加深文化间的了解,减少误判,从而增进互信,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主席为回应中国发展问题、应对全球各种挑战、完善全球治理而提出的重要理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阐述,其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解构和超越了“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与国际和平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11):5-1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常常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尤其是2017年前后,他在许多重要场合发表主旨演讲,共同主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关于国际战略思想和外交政策的精髓、核心,也是习近平同志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的"中国理论"。习近平同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共识,建设价值共同体;坚持共建,建设行动共同体;坚持共进,建设发展共同体;坚持共治,建设安全共同体;坚持共享,建设利益合作共同体,构成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这也是当代中国对世界人类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全球化的拓新.通过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分阶段描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南推进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不但将成为未来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大拓新,同时,也为促进全球化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在新型国际关系的论述中提出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共同体思想,尽显中国特色,体现出了共产主义人类文明发展、零和博弈摒弃、中国文化体现、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等价值理念,为世界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论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观前提;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念、大同思想相契合,皆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形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的经典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和谐的国际关系,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共有的价值理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跨域时空的融合,二者在运思方式和学理上的一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9.
戴兆国  毕亚琴 《江淮论坛》2022,(1):93-100+19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生成的前奏包括:对自然共同体观念的终结、对虚幻共同体认识的扬弃、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确立。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得到了真正的开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是超越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续写的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全球现代性语境中生成的,它沿着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进路而展开,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和批判性四重理论特性,它以当代人类实践为基础,以实现人对其社会性本质的占有为目标,面向当代世界历史,对全球现代性问题展开了批判性反思。基于这种反思,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进了对如何处理人类矛盾、如何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类历史将走向何处等重大问题的回答,建构了新时代的矛盾观、发展观和历史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邹广文  李坤 《东岳论丛》2019,40(5):5-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对全球发展和解决各种全球问题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要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贫穷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消除贫困事业指明了正确发展方向。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一道难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所蕴含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消除贫困,符合全球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奋斗目标。只有建立在全人类通力合作、携手同舟、互帮互助的基础上,消除贫困才有实现的现实基础。不断推动发展是消除贫困的"硬道理",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形成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是在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解决如何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探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社会关系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并根据是否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区分共同体的"真假"性.马克思所预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与前者强调社会关系的共同体相比,后者更多的突出责任和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意义,旨在建设长治久安、共生共赢的国际发展新环境,体现了对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从早期的探索阶段到最终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最终以唯物史观为遵循的过程,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根据社会形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揭示了人类社会由"自然共同体"走向"虚幻共同体"并最终迎来"真正共同体"的发展规律,使人类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解放与自由的途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以此为理论基石,继承了马...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观察视角,科学预测了世界发展进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空前加深的联系与交往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前途命运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逻辑贯通、实践关联,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精髓要义的当代承继,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图景的现实布局。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伦理承诺是建立在"将来时"时间视野的.马克思对世界的解释包括三个层面,即"全时间视野""现在进行时的时间视野""将来时的时间视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通过对当下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现在进行时的时间视野)而建构的"将来时"伦理承诺.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共产主义伦理承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伦理承诺.基于这一原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是基于对当下世界不和谐因素的批判而建构性地提出的"将来时伦理承诺".  相似文献   

16.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观和发展观,是面对世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迎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需求.如何构建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提出的重要理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美好生活与国际新秩序新机制的迫切需要与殷切期盼。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人民在人类社会共同体中具有主体性地位,蕴含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从国际现实来看,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本质上是对人民利益需求的全方面回应,符合时代潮流。不断凝聚人民的利益共识、构建人民利益共同体、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也就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人民视角出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立意与价值旨归,及其对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完善国际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作出的创新性回答.当前,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秩序变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极不确定性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来了全世界亟需谋求新发展的历史契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坚实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加深国际认同度;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增强国际公信度;开放包容,立足国情,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为马克思后来提出无产阶级学说,奠定了一个非常有力的思想基础.今天深入认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也有益于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推向前进.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在前哲学家的共同体思想基础上,借助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五个方面基本要点,回答了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科学理念的重大理论贡献要从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路径和理论支持等三个维度进行理解和把握。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最有力佐证,具有极大的当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