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从一个学术概念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理论上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和职能的认识,为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们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困境,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项工程建设的进程,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诠释。只有系统地诠释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之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其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各种4G、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丰富了政府治理的工具,使政务服务逐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实现高效化、智能化的政府治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探讨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的一些困境并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语境下道德治理显现出多重特征和价值。道德治理转型的路径是转变道德治理的思维、创新技术支持机制、重新诠释主客体、建构"榜样示范"的新模式。"互联网+"使道德治理转型有了更好的技术保障、更宽容的语境、更新意的思维向度,道德治理转型有水到渠成之势。  相似文献   

5.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已经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奠定了作为历史逻辑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政治逻辑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实践逻辑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和作为法律逻辑的法律治理四重逻辑基础.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问题在我国依然长期存在.追求、重视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公民的最高美德,是文明社会追求的价值.社会公平正义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不断深入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前进的根本要求.如何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来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研究国家治理问题要回答的重大理论课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以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治理"与"现代化"的场域和"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回顾和反思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终极性价值,可以见之,它以对社会发展的整体关切,诠释了"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而唯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意义、民主诉求与法治主张取得理论研究者与实践操作者的共识,作为国家改革总体目标和民族精神追求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完成其"治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应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推进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新时代推进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在界定"生态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生态治理现状,指出当前中国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突破困境的逻辑进路:加强主体建设,不断激发生态治理主体的活力;完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打造智慧生态,努力实现生态治理技术的现代化;深化体制改革,消除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优化评估体系,以促进生态治理评估方法的现代化;明晰减碳目标,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制度化建设为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表征的协同治理过程,其中,民主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模式,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在协商民主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主体上遵循"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相结合的逻辑;在治理过程上遵循"法治化治理与民主协商治理"相结合的逻辑;在治理评估上遵循"效率化增益与公平性分享"相结合的逻辑。沿着以上三重逻辑,以参与式协商为内容、以制度化协商为方向、以效能型协商为旨归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后发的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是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也是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置身于这样的特殊国情,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以推进政府廉洁高效为主要任务,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重要价值追求。科学把握我国国家治理的突出特点,对于有效推进我国国家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也是《决定》的一个亮点。我们以前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分别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现在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将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衔接起  相似文献   

12.
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是邓小平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雏形。1992年南方谈话,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一个新境界。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许多重大关系,而对其中最重要的"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宜"、"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集权高效与分权制衡"、"资源配置的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等关系,邓小平都有重要论述。同时,对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如"立场坚定,品德高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博学多识,笃行实干"等,这就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靠保障。所以,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但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然而,在理解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过度地解释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忽视国家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将制度建设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突出位置,进而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中大数据智能化是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治理技术路径.大数据智能化对践行国家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助推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助力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有着重要价值意义.推进国家治理的大数据智能化,面临着技术和人才问题、隐私和安全问题、嵌入和融合问题.树立战略思维、构建共享体系、建立运行机制是实现国家治理中大数据智能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目标和要求,还是我国推进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因而其提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多是从上层建筑方面来提出的现代化,突出的是通过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适应性调整,来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加快生产力发展步伐。由此可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全新维度。我国现行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一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要符合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规律,也要体现本国特色,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就我国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目标取向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因此,其标准必须既体现现代社会对国家治理的一般要求,又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要求相适应,其构成要素必须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的重要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基本实现,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达到。现阶段,应当从四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三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抓手,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建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逻辑合理性支撑。以人为本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逻辑建构的价值包括:以人为本解构现代化的根本矛盾,建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应然;以人为本解构治理的演进困境,建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向度和检验标准;以人为本解构统治和管理的缺陷,建构国家治理现代化多元平等主体关系模式;以人为本嵌入中国当代实际,建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譬如党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城乡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新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党治国理政的理念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进入新阶段。总结梳理研究状况,对于深化关于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与实现路径、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发展等视角,研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从中外治理差异性、制度论、本质论、价值论、目的论等角度,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要素、结构和功能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增强制度自信与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价值观建设等角度,研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今后,推进国家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应重点深化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方法、治理格局以及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成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社会结构上体现为开放性与流动性、在权力结构上体现为自主性与多元性、在农民身份角色上体现为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乡村社会治理层面,开放流动的乡村社会现状与“封闭排他”“城乡二元”和“计划行政”等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明显张力,需要以多元主体协商对话机制、农村经济体制模式和“契约性整合理念”为进路,构建转型期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优化路径.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乡村社会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参照,在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准确研判社会问题,并在国家治理层面推进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理论的兴起是与政府的失效和市场的失效联系在一起的,是为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的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而国家治理体系是指所有参与治理的主体活动的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总体状态。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各个治理主体,特别是政府在治理活动中所显示出的活动质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要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造条件,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治理体系的核心——政府,彻底改掉多年积累下来的各种严重的弊病,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这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