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经典之作,它生动地刻画了车夫祥子从自尊自强到自贱自虐、从追求进取到堕落沉沦、从道德至上到价值虚元的人生履历和心灵轨迹.诚然,祥子的悲剧命运少不了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建构,对此不少研究者已做了较为充分的阐释.然而,祥子这一艺术典型的生命蕴涵和悲剧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2.
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以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935年7月法租界公董局发出通告限令人力车夫进行登记,企图以此限制车夫人数.这一城市社会管理的举措有其合理性,但由于没有考虑解决被淘汰车夫及其家属的生活出路问题,损害了人力车夫这一弱势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骤然加剧.在多方与公董局交涉遭到拒绝后,人力车夫实行罢工.他们在遭到巡捕弹压时群起自卫抵抗,宣泄平日郁积的仇恨情绪.在这次罢工中,车夫与车商的关系有利益冲突的一面,车夫因怀疑车商会不顾甚至牺牲车夫的利益,一度采取过激行动.但双方更多的是有合作抵制法租界当局、共同维护人力车越来越边缘化的行业利益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人力车夫的工作方面总体上说并没有少花力气,但未能统一领导、协调上海两个租界的人力车夫的斗争,也没有在法租界的人力车夫中建立基层支部.因此,对于中共在上海人力车夫中的工作成效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4.
罗国辉 《理论界》2012,(7):187-188
人力车夫是随着人力车的引进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群体。人力车夫是上海城市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色,研究人力车夫群体心态,可以清晰地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车夫群体的立体了解。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沪宁杭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移民涌入城市充当苦力,人力车夫是城市苦力的代表。本文从城市化角度揭示人力车夫的时代背景,以底层视角反映人力车夫的群体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折射人力车夫的整体形象,进而凸显民国时期城市苦力的边缘场景。  相似文献   

6.
王金双 《齐鲁学刊》2012,(4):143-147
受"劳工神圣"、"平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五四新文学对人力车夫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形成了五四新文学中的"人力车夫情结"。人力车夫是五四知识分子与城市底层劳动者生活联系和情感联系的一条纽带和重要触点,五四作家通过人力车夫这个群体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和思想,他们的平民意识、平民文学观念也在描写人力车夫的作品中得到明确的表现。同时,五四文学将人力车夫奉为道德楷模,也与"改良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苏童的<米>刻画了祥子和五龙的形象,这两个异乡流浪者带着各自的梦想闯入城市,演绎了一场相似的绝望与毁灭的人生悲剧.祥子和五龙的思想观念、行为特征以及思维模式等主体因素主导了他们的悲剧生活.揭示祥子和五龙城中沉沦的过程、表象及原因,这会给后来者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193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规范人力车行业和改善人力车夫生活状况为出发点的改革,以历时半年的人力车纠纷危机而结束。在此过程中,车商和承放人组成了一个“利益联盟”,打着车夫的幌子,与工部局进行利益博弈,最终将车夫的利益“绑架”。而人力车夫所组成的“共同体”,因意见不一,成为一个“虚假的共同体”,从而使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车夫的利益并没有人能真正替他们代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 ,通过剖析市政当局人力车管理制度的“改良”和指导人力车夫的“自助” ,揭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痼疾与畸形 ;同时 ,从人力车夫的生存状况这一特殊的视角审视近代城乡关系以及城市下层民众的边缘特性。  相似文献   

10.
人力车夫是近代中国城市化中被严重"边缘化"的群体,民国时期,安徽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农民大量离村现象,成为此时人力车夫的重要来源,加之安徽落后的城市现代客运交通,使得人力车在城市交通中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安徽人力车夫来源、数量、劳动状况、生存状态及社会管理与救济等方面,再现"底边"社会的生活场景。人力车夫不仅是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职业流向,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安徽交通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力车夫是民国时期亟待救济的一个弱势群体,具有生存资源匮乏、生存状态恶劣、生存地位边缘化、生存心理脆弱等弱势群体特征。政府和社会采取多种方式救济人力车夫,其间救济方式出现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本文从人力车夫弱势群体的特征出发,对当时的救济制度进行了客观的审视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王本朝《骆驼祥子》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实绩,一是确立并探讨了它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和地位,二是挖掘了它所蕴含的悲剧美学意识。究其文本特征而言,它所拥有的这些意义内涵都是通过叙述而完成的。《骆驼祥子》主...  相似文献   

13.
李军 《学术论坛》2001,(4):99-102
李贺是个有着为国建功立业远大志向抱负的天才诗人,却应举遭阻、仕途受挫,使得其报国无门、有才不得施展,再加上体弱多病,使其备受磨难打击,从而形成其自觉的悲剧意识、强烈的悲剧精神、凄惨的悲剧命运,以及由此表现为其诗歌特有的愁苦悲凄、哀激孤愤的浓郁悲剧美.文章从成因、渊源、表现三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悲剧美作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烈日和暴雨下》(见全国统编初中语文第三册)是从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节选出来的一段。老舍著《骆驼祥子》所写的大约是北洋军阀时代一个洋车夫骆驼祥子一生的悲惨遭遇和命运,以及由此所揭示出来的当时城市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旧社会的丑恶面目。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段所写的是祥子与虎妞同居之后在盛夏季节出车时所受痛苦折磨的情景。这时候的祥子远不是开始拉车时那样身强力壮,那样倔强有志气了,但为生活所迫还是不得不在烈日暴雨下挣命。老舍先生很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老舍先生作品的语言尤其具有特色。《在烈日和暴雨下》就是写景生  相似文献   

15.
命运观是古希腊悲剧的根本,是三大悲剧作家创作的主题.所不同的是, 欧里庇得斯以过人的胆识,将神圣命运的主宰者定位于人,改写了古希腊悲剧中命运高于一切的历史.对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人主要作品的对比分析,可以论证欧里庇得斯的创作对古希腊神圣命运观的颠覆.  相似文献   

16.
注定的悲剧命运——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的人生悲剧,是由命运、性格、社会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在社会恶势力与腐朽的道德礼教的共同残害下,在无法抵抗的命运控制下,天性纯洁的苔丝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周春生在《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中说,悲剧精神是欧洲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即“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永远处于对立冲突之中,并且没有任何归结点,由此而构成一种命运。人虽然解不开命运之谜,却又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其发端是古希腊。这种悲剧精神反映到文学中,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悲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俄狄普斯王》莫属。而在我国,堪称“元代悲剧典范”的《窦娥冤》也体现了这种“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的悲剧精神。本文想以这两部作品为例,从悲剧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表达功能方面比较探讨古代中西方(主要是中国元代和…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通过文学和社会调查的方式,塑造了人力车夫"被救济"者的形象。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北京后,国民党北平市指导委员会设立了总工会,人力车夫被组织起来,运用政治方式予以救济。在总工会支持下,他们向市政当局请愿、示威,获得了一定的权益,但是,人力车夫不过是国民党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在总工会内部政治斗争中,人力车夫借机酿成了一场打砸电车的全市规模的暴乱,被军政当局坚决镇压下去。这场暴乱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人力车夫对于威胁其生计的电车的仇恨,而这点又恰恰是知识分子和当局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朱玉红 《理论界》2010,(5):128-129
祥子从凋敝的农村来到北京城谋生,顽强上进,努力拼搏,可严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毁灭了他的愿望。祥子最终无法再振作起来,他彻底堕落了。动荡的社会,自身的性格缺陷,城市化进程中的物欲横流,把祥子吞噬了。  相似文献   

20.
张岩  刘欣 《齐鲁学刊》2007,(4):98-101
"命运观念"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古希腊悲剧被称之为命运悲剧,它以神谕这一感性的意象形式抒写着命运的神秘可畏,以及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必然性;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柏拉图的"理念",其实都是"命运"这一意象的哲学表达。现代基因理论从分子这一微观水平上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什么是命运,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人类的现代命运。从古希腊文学的命运悲剧到现代基因理论对命运观念的科学阐释,西方文学似乎完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